致远方(外二首)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方可能有迷人的风景
  远方可能有美丽的伊人
  不论是北漂还是南寻
  不管是东走还是西行
  出发地是你人生的原点
  漂泊在外的人就是风筝
  不论在外漂得多远
  你的心还系在原点
  那是你割舍不断的情愫
  那是你落叶归根的归宿
  你跨过大江大河
  你翻越群山峻岭
  苦苦地追寻和探索
  仅仅是寻找美丽或者伊人吗
  不是啊
  一个男人就是行者
  就是整日不停追日的夸父
  那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致远方之二
  我思念的异族兄弟姐妹
  你们在远方还好吗
  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文化使者
  阿勒得尔图蒙古族大哥,你好吗
  你是“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歌者
  生动的笔触洋洋洒洒
  就像那高亢苍凉的长调
  唱出了草原的博大与蒙古人的胸怀
  遥远的祁连山麓下
  我的裕固族老弟铁永刚,你好吗
  祁连山的雪与冰冻的河
  还在你的梦境里吧
  撩起铁青马的长鬃
  那兵戈铁马的雄风是否依然在胸中
  贵州的黔东南啊
  我的苗族小妹杨芳兰,你好吗
  你曼妙的舞姿、甜甜的笑容
  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眸前
  你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那么清新隽永
  不时让我想起雷山苗寨那酸甜的米酒
  魂牵梦萦的湘西凤凰城
  我的土家族小弟向先林,你好吗
  你那极富纯爷们的美髯还在吗
  那厚厚的《老司城》在新春里
  是否又有你的大手笔巨制
  或在散发着沈从文《边城》的墨香吧
  啊,萬水千山总是情
  异族兄弟姐妹情谊更深厚
  五十六朵花盛开在祖国各地
  就像石榴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的达斡尔母亲
  儿时住在达斡尔族山村
  美好的记忆充满了温馨
  我的善良的达斡尔母亲呦
  披星戴月默默奉献纯真
  每当黄昏牧归的时候
  母牛哞叫小犊撒欢
  我的勤劳的达斡尔母亲呦
  奶花溅起欢乐的歌
  每当清早醒来的时候
  亲切的声音附在耳边
  我的温柔的达斡尔母亲呦
  捧出热热的饭菜那是滚烫的心
  每当我走在上学的路途
  总有一双眼睛目送着我
  我的亲亲的达斡尔母亲呦
  倚着门框默默祈祷牵魂
  而当我人到中年的时候
  一生清贫精神富有的母亲呦
  却躺倒在病榻之上
  带着无限的眷恋含笑九泉
  啊,我的充满爱的亲娘
  我的亲亲的达斡尔母亲
其他文献
波斯人拉施特的《史集》上记载,圣主成吉思汗说:“出生在巴儿忽真—脱窟木、斡难、怯绿连的男孩子,每一个都很勇敢,未经教导就懂道理,很聪明。那里出生的每一个女孩子未经装饰、梳理就很美貌,面色泛红,而且无比灵巧、伶俐,品德好。”他所说的巴儿忽真—脱窟木、鄂嫩河、克鲁伦河地区,是包括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在内的贝加尔湖以东、蒙古国东部直至斯塔诺夫山脉、大兴安岭森林的辽阔地域。从不朽的游牧人民心灵史册《蒙古秘史
期刊
我坐在越野汽车里,眼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天空越来越黑,就像无数张犴皮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亮光。越野车颠簸着行驶在乡间路上,坑坑洼洼,一道道撕开的深沟伸向林子深处。  闪电、炸雷、狂风在这深山里发威,雷声和山谷的回声相呼应,震耳欲聋,狂风卷着林海呼嚎,似无数蟒蜺吞掉山峦,毁灭世界。  司机手握方向盘打破了沉默,说:“咱们要去的依哈奇山是什么样的山呀?”我说:“依哈奇山又叫蛇山,山下有一条河叫依
期刊
小时候,住在拉布大林的平房,家家的院子里都有树。一棵是臭李子。另一棵,不是臭李子,就是山丁子。家家的院子里都有架小梯子。果子熟了的时候,这家那家的孩子就会爬上小梯子,开开心心地摘果子。吃美了果子,玩美了心思,这家那家的孩子就会凑在一起玩耍,笑声清脆,合不拢嘴。那些一笑就露出一口小紫牙的孩子,一定是更偏爱臭李子。因为只有臭李子的果汁才会把他们的牙齿和舌头染得黑紫。而这家那家的爸爸妈妈们则不然。他们看
期刊
上学在通辽。  西部考来的舍友说,这地方可湿润呢,说着,捧起小号暖瓶那么高的水杯,墩墩墩。我爱她豪爽大气,羡慕她在需要开花的季節得到了滋养;我自己的头发和牙齿,是入学军训之后就明显变黄了的,于此地水土不服。  我的头发不仅枯黄,还不好洗,因为水里往往有沙子。冬天里暖气仅是个概念,洗头毕,蹲下身贴近了半小时,头发也烤不干,就那么出去还冷。很傻,不知道买个吹风机,只是想,这取暖真要命。家里的暖气可是烫
期刊
作者简介  莹莹 鄂伦春族。鲁迅文学院第十六期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学员。在《骏马》《鄂伦春》等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篇。  苏拉嗨是只有着火焰般毛色的母狐狸。  大兴安岭入冬以来,寒冷得万物悚然。  下雪的林子,静得能听见白桦树冬日的酣睡声,无风自由飘洒的雪花,一层深透一层,似絮的软软的松厚棉被,铺满林地。  苏拉嗨从榛子树丛下冒出头来,前掌撑地,后屁股高高撅着,足足地伸个懒腰,蓬松的尾巴碰落干枯脆
期刊
一丛越冬的茅草  落地生根的茅草,一个冬天  都抬不起头。从河套里蹿出的风  硬的像铁,反复抽打着轮回的时光  一丛茅草站在风口上,弯下腰  努力捂紧体内的火种  人过中年,我仍怀揣着一把草籽  在这个冬天迎着风奔跑、呐喊  风干的草,也许能催生一窝田鼠  让整个冬天坐在温暖的炕上  我把转世的血脉,埋得很深  河谷上,风仍在草尖上练习翻卷  那些流动的火焰,在我头顶上  燃烧。草窠里几只饥寒的麻
期刊
作者简介  昳岚 原名张华。中国作协会员。作品刊载于《草原》《民族文学》《散文选刊》《美文》《文艺报》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哀鸿阿穆尔》,长篇小说《雅德根》,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伦嘎”奖,连续七次获得呼伦贝尔市文学创作政府奖(骏马奖)。有部分作品译介到美国。  有关桦皮篓的生活拾遗,是大兴安岭根河森林笔会所引起的。  那是一次奢侈的旅行,根河笔会第二天就让作家们走进林子。是日,似雨非雨似
期刊
呼伦贝尔的冬天非常寒冷。这种有些残酷的寒冷,让从小在辽西长大的我望而生畏。然而,那皑皑白雪雕塑成的童话般的冬景常常使我心存流连。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北国的雪,喜欢银装素裹的雪原风光。  每到冬天,苍天便十分眷顾呼伦贝尔,把晶莹如玉的雪花洒满了草原森林。雪原的洁白与博大,豪放与苍茫,与蓝天相映,与万物相拥,形成了一个大美的雪野童话世界。冰雪世界里,诉说着勤劳勇敢的呼伦贝尔人与冰雪的相融、碰撞和依恋不舍
期刊
河床  与三千年前同样的脚步,重叠冰水  呼伦贝尔时光,赋予永不冻的远古灵性  走在河冰上面的男女老少  踩着永不冻河床的夏日余温  触摸着日益风化赭铁锈迹的寒冽  冰河的古朴庄重,悠远的深沉  渗透赭红河床之底的每一寸  过去与未来,生息残留  都是峥嵘岁月中的一条漏网之鱼  守着河冰上的阳光,反衬的蓝色天空中  谁还能听得到岸上栈道的白雪里  那寥寥无几的人声  那踏雪夜行的足音,多么微弱啊 
期刊
云彩带着缓慢的温柔飘荡在天际  几时风起让雨像一颗眼泪一样  滴落在我手心  山坳里夏虫正在鸣叫  我久久驻足山巅眺望远处无尽的风烟  希望她的身姿出现在草原上  可地平线终于在我的泪水中模糊  一切让我留恋着  可我无法挽留一切  我伸出双手想乞求上苍怜悯  可喊声却在草原山谷中回荡  似乎让我看到了海洋  或许灯塔是屹立在海中的孤岛  沉寂于汪洋大海中  只是指引远航人们的旅途  风的眸子将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