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uto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软件的开发应用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AutoCAD是当代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最普遍使用的绘图软件之一,因为其自身的精准性高、画图简单,因此在多媒体行业里大多使用AutoCAD进行三维制图,并通过设置光影、动画、仿真图像处置等,以此来取代以往的实物模型。本文主要从AutoCAD平台机械制图软件在应用中的缺点以及开发方案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AutoCAD;机械制图;开发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应用更新,AutoCAD制图软件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软件,它的应用给设计绘图作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实现了绘图自动化。现如今我国高校中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AutoCAD操作技能,但是实际绘图效率较低,因此这就需要开发设计者在软件的应用上研制出更便捷的制图方法,让使用者更好的进行绘图制作。
  1 AutoCAD平台机械制图软件的应用缺点
  1.1 设计思想的束缚
  在AutoCAD软件制图的开发中,因为受到计算机屏幕大小的制约,开发设计者一般都只重视策划的部分,对整体性的控制不全面,致使设计出的图纸在比例以及规模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目前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其对图形数据的精准度要求都很严格,在设计环节中都不能存在任何模糊不清的数据,因而导致设计没有创新性。与此同时,AutoCAD机械制图软件本身因性能的限制使得设计工作者在软件开发中不能对其所有功能全部精通,导致很多设计者的优秀设计想法、创意都不能通过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体现出来,设计工作者的思维、灵感背被束缚[1]。
  1.2 CAD技术浪费大量资源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中,科学技术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通常情况下,软件开发设计者需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对AutoCAD机械制图软件中的相关知识熟知掌握。因而,设计者必须花很多时间用在研发软件技术升级中,但由于CAD设计过程中的繁琐、不易掌控等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设计者的开发热情以及积极性,一些设计研究院专门设立、配备相关电脑操作维修人员,甚至有些地区成立专门的CAD工作部,因此,CAD对人力、时间的浪费可见一斑。
  2 AutoCAD平台机械制图软件的开发设计
  2.1 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
  由于AutoCAD自身的特殊性,因而设计者在软件开发中需要建立两个数据库,一种是在AutoCAD制图功能基础上建立的图形数据库,一种是从Microsoft SQLServer2000中建立的外部数据库。两种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出于安全考虑,需要使用者在使用前进行登录验证,以在校生为例:对于系统用户的考生来说,在使用AutoCAD用于在线考试时,可能会出现3种考试状态,初试考试、断点考试、考过复查。对于已经在线考过的学生,只能查看到成绩,却不能直接进入考试模式。由于意外状况出现断点考试的考生来讲,通过该功能的设计,可以继续上一次的考试操作,不需要再进行重新选题,考试的内容仍为上次的试题内容,考试时间仍为上次剩余时间,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便利。而对于初次考生来讲,则需要选择试题。对于已经进入到考试状态的学生来说,软件系统会自动查看剩余时间并及时的给于提醒,同时伴有保存功能,以便考生不备之需[2]。因此,通过以上概述,AutoCAD开发设计软件针对高校在线考试在整体上设计出4个模板,分别是:数据库模块、自动阅卷模块、答案信息模块以及评分标准模块。其新型设计功能在实际的应用中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增强学生的考试效率。
  2.2 CAD图形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设计
  CAD图形数据库中DWG文件结构有两方面组合而成,包括数据内容和文件的结构描述2个方面。其中,文件的结构描述又可以细分为文件的整体结构描述和段落描述。整体结构描述是指从文件内容的第一个字节开始,一共需要六个字节。这其中需要注意,第一个字节代表着图形数据库文件的标识,从第二个到第四个字节则是图形数据库文件在最近一次建立或修改的日期,第五、六字符是文件图形文件的个数。CAD图形数据内容部分是图形文件,图形文件是在图形数据库中编辑模块处理后的二进制文件。因而,设计者根据CAD图形文件的复杂性,在本软件中是对图形文件的名称进行设计更改[3]。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当中,AutoCAD软件在机械制图领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尽管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只要软件开发者对AutoCAD在结构、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实用、创新性元素,就能增强使用者的制图效率,对机械制图的相关领域有着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黄国明.用Visual+C+.NET开发交互式以D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蓉梅,曹学云.objectARX二次开发及应用实例[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3):27-29.
  [3]何培英,常明.基于web的工程制图作业批改系统[J].工程图学学报,2009,(4):156-161.
其他文献
摘 要:DCS控制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兴起产生的新型应用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可以完成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现代化设备。文章结合生产实际,对DCS控制系统的功能以及其组成进行相关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DCS系统在胶粘纤维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做了总结。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DCS控制系统;胶粘纤维;生产应用  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DCS自动化控制系统
摘 要:随着OTN关键技术的大量运用,这项技术未来必将成为主要的光传送网技术,依据它信号的稳定传输率及超长距离的传播,以及光学触控模组技术的有效结合等,未来OTN的组网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当前OTN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应该有效地扩展OTN的相关技术,深度挖掘它的核心技术,以实现OTN的广泛运用。  关键词:OTN;关键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的迅猛,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必需
摘 要:当前,渔网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网格断线、未接线、破损等质量问题。对于这些质量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人工肉眼识别来检测。采用肉眼检测的方法,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容易出现漏检、误检;(2)效率低下;(3)废品率较高。机器视觉系统是利用机器代替肉眼来进行测量和判断的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以及测量精度高。在一些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系统来代替人工视觉。在渔网网格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硬件的运维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一个突出的表现。在医院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硬件问题,给计算机的使用和寿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身处计算机管理的工作人员而言,计算机硬件管理是一项庞大而烦琐的工程。本文对医院现有硬件设施情况进行考查,通过技术手段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OTN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网运行领域,由此推进电力企业在电力信息传递过程中逐渐趋向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且就此增强电力通信网灵活性、可靠性。本文在对OTN技术技术与其优势进行阐述的基础山,对其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OTN技术;电力通信;应用分析  1 OTN技术概念及其优势  1.1 OTN技术概念  OTN技术,即光传送技术,该
1 特征特性:株高60厘米左右,株型直立,分枝少,茎紫褐色,复叶大,叶色绿,生长势强花冠蓝色,花橙黄色,花粉多,易天然结果,浆果大,有种子。块茎长椭圆形,皮色淡黄,肉色深黄,表皮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各项社会事业都不断繁荣,信息科技的发展,也为信息抽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信息抽取技术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处理的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主要信息抽取技术在情报监测领域内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以便为信息抽取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抽取技术;情报监测;应用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大
摘 要:企业内传统物流模式为收、发、领、退、配送等管理,单一的串联流程导致效率偏低。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过程越来越复杂,物流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高,物资在各个流通环节的联合调度和管理也越来越重要。目前,物流管理受限于信息化技术的问题正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解决,通过实现物流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展智能物流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摘 要: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应用的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也是越来越丰富多样,这为铁路运输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大大的作出了贡献。万物有利必有弊,在电子信息技术给铁路运输系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而本文中,笔者将会对铁路信号设备中的防雷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危害;防雷措施  1 前言  铁路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测系统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目前洪水预测系统存在的哪些问题,分析了洪水预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应用现状,指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河流;预测系统;预测模型  洪水预测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的客观需求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根据现时掌握的水文、气象资料,预测河水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将要出现的流量、过程。根据预报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水文气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