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桦木刻版画艺术特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十年代的中国饱受战争的苦难,这时期的木刻版画在题材的选择上都以能振奋人心,抚慰心灵为主。这时的鲁迅就积极的将新兴版画不断的扩大,并且以革命内容为主要的题材来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鲁迅将左翼的精神完美的体现。李桦在这时期也积极的响应鲁迅的号召,投身到革命工作中。本文先从李桦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成就说起,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李桦木刻版画的艺术特色,最后概括出李桦木刻版画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木刻版画;艺术特色;形式
  一、李桦概述
  (一)李桦简介
  李桦是现代著名的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广东人,曾用名浪沙、小泉,在1924年进入广州市立美术学院学习,在1930年进入到东京川端美术学校进行绘画学习。九一八事件爆发以后,李桦愤然回到中国,回到广州市立美术学院进行任教,在1931年自学版画,并与鲁迅联系,在1934年组织了现代版画会,并且响应鲁迅的号召成为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先驱者。
  (二)李桦艺术成就
  李桦在1949年当选为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从1950年开始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的主任等。在1988年获得了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贡献金奖。在1991年国务院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得新兴版画的“杰出贡献奖”。1996年获得“鲁迅版画奖”。
  二、李桦木刻版画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作品风格
  李桦在20世纪的30、4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富有革命气息的作品,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1935年华北事变导致中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的压迫,这时全国人民都掀起了抗日热潮,其中李桦在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中贡献了极大的热情。《怒吼吧!中国》就是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作品内容显得铿锵有力,这幅作品采取象征写法,通过壮士将中国的现实表现出来。而且李桦对木刻线条的运用非常具有力量性,与传统的版画线条有一定的区别,非常具有现代版画的气息。李桦的木刻作品在刀法上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力量浑厚,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性和感染力。
  李桦另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组画《怒潮》,這个作品一共包含了4张作品,那就是《挣扎》、《抓丁》、《抗粮》、《起来》,在这一组作品中,李桦将作品人物的性格塑造的非常深入,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景,赋予作品真实的情感。在这一系列人物刻画中,作者借助一定的现实依据,再发挥合理的想象,使画面产生符合情理的历史发展,将美术的力量展现人们面前。作者还以简练的画面构成,将争取解放的英雄形象刻画出,并且作品的构图非常独特,有着一定力度的刀法,作品具有恢弘的气势,将作品的艺术冲击力一步步加强。
  (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十年代的中国饱受战争的苦难,这时期的木刻版画在题材的选择上都以能振奋人心,抚慰心灵为主。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战争,使我们的民族出现危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抗日活动蓬勃的开展起来,这时的鲁迅就积极的将新兴版画不断的扩大,并且以革命内容为主要的题材来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鲁迅将左翼的精神完美的体现。如胡一川的《闸北风景》、还有陈铁耕的《母与子》、力群的《病》等。李桦的作品在鲁迅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也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作品非常具有时代气息,而且个性鲜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怒吼吧,中国》、《怒潮》组画等,这些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非常具有特点,都真实的将人们的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向世界,向人民反映侵略者的罪行,向我们苦难的同胞给予深深的同情,同时利用作品激发人们不要做奴隶,要反抗、要战斗。
  (三)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李桦不仅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研究,而且对西方的美术也有一定的了解,他的版画生涯在深厚的理论修养支持下,展现出宽阔的艺术视野。李桦对油画、素描、水彩、水墨等绘画形式都有一定的理解,在早期接受过西方绘画严格的训练,所以在进行版画创作时,他对造型有着严谨的态度,而且手法朴素,具有自然风格。在鲁迅的艺术处理下,使木刻作品呈现出强烈的黑白对比,鲁迅将原版版画精印在宣纸上,将刀法的犀利的表现出来。从李桦抗战时期的作品看以看到他学习西方绘画的造型明暗以及虚实关系,结合版画的黑白构成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呈现出传统绘画的审美与形式,如《兵变》,李桦就运用大块面的黑白对比,使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在这幅作品中,李桦以西方的绘画方法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式,为我国的版画创作注入新的审美观念。他改变了传统的版画以线为主要形式的模式,开创了以点、线、面为主要的表达形式,使中国的新兴版画更接近西方的绘画,但是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三、李桦木刻版画的意义和影响
  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新兴木刻版画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起。在鲁迅的号召下,新兴木刻版画与人们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为中国革命的成功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李樺的木刻版画深刻的传递了鲁迅木刻版画的思想,赋予木刻版画一定的艺术价值,成为战斗的武器,这一切都离不开鲁迅的支持,鲁迅不仅重视对李桦进行技法的培训,还在思想上去影响李桦,使李桦木刻版画产生强大的使命感。新兴木刻版画有着容易创作而且容易保存的特点,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是非常符合的,李桦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大量的新兴木刻版画就是看中革命的需要以及人民的需要,李桦将木刻版画赋予积极的革命意义,他不仅创新了版画的形式,还将自我的思想意识融进作品中,将自己的革命思想投入进版画艺术中,激发起无数的民众一起奋起反抗,保卫祖国。李桦在进行版画创作的创作的时候,以西方的造型为主要的出发点,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影响了三十年代的版画创作,使三十年代的版画创作形成了既有中国传统的形式,又结合西方的造型艺术,使中国的版画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体积感和形式感。
  结语
  李桦的版画艺术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他的作品将生活现实和艺术技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李桦的作品是我国版画艺术的瑰宝,他不仅将绘画的写实主义手法运用到版画创作中,还将生活中的美表现在版画作品中,透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美,感受到力量,感受爱和温暖,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李桦为中国的版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利用手中的刻刀将人们的心声、苦难、斗争、建设等生活现实反映出来,他还是一个进步的木刻版画家,他透过版画艺术将自己的进步思想传递给大众,使作品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文彬.鲁迅文艺思想“力的精神”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2)
  [2]郭振华.辛勤的播种者——李桦老师[J].《美术研究》,1983,(4)
  [3]张作明.美术教育家李桦[J].美术研究,1980,(3)
  [4]李桦.抗日战争时期国統区的木刻运动史料[J].美术研究,1958,(4)
  [5]黄洋.李桦艺术与教育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10)
  作者简介:栗妍艺(1992—),女,汉族,山西临汾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感受力作为表演艺术中一重要的核心元素,直接关系到演员创作的艺术水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说一个演员若没有真实的感受则意味着他无法塑造出真实令观众信服的人物形象。人的感受力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作为演员则要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感受力不断追求属于自己的艺术高度并将此贯穿自己的生命。在表演艺术传承几千年后的今天作为当代演员切不可以虚假堵塞真实;以腔调消磨感受;以空洞顶替神韵。  【关键
期刊
【摘要】:维吾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中国西北方的一个边陲之地,他们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维吾尔族舞蹈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宝库中重要财富。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体现了维族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特征。维族舞蹈主要是以表演、阐述的形式来展现愉快、喜悦的心情,通过表情传达舞蹈作品所表现的意境,透过眼神给观众以最美好的想象和更为深刻的理解。维族舞蹈中的眼神是
期刊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促进了与数字化、信息、计算机有关的产业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在影视游戏中主要内容包括场景、角色以及程序等,给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人物和场景的视觉表现效果。在影视游戏的表现效果中,一为具象写实的,一为意象非写实的。我们要尝试将传统绘画题材中张大千的彩墨艺术,加入在影视游戏的场景视觉效果里,并以此推动视觉效果创新设计,同时促进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关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探究我国民族声乐的渊源底蕴及表现形式,并举例来强调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底蕴;表现形式;必要性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底蕴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从《侯人歌》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民歌以及后来的中国戏剧、说唱艺术各种民族音乐体系都是有其形成的。据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论,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也随之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它对再现客观物象提供了可能性,使物象在摄影技术的表现下更表现的形象生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摄影的出现并没有导致绘画艺术衰落,反而使绘画艺术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写实绘画风格也依然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在作画上,画家对待物象的视觉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摄影图像在为画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创作产生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部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音乐艺术也在多元化发展,声乐演唱是一种通过歌唱演唱者自身对声乐作品的理解,结合自身歌唱艺术能力,把有关作品之美生动的展示出来。声乐艺术美学自身就凝聚着一切对美的所在,而研究声乐美学在声音演唱过程中所能发现的作用,就是为了能让声乐演唱成为一种对于美的体验及享受,来创新及发展出更优秀的音乐。  【关键词】:声乐美学;声音演唱;作用  声乐美学是把对音乐艺术的基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在艺术与设计中,色彩关系到设计作品整体的色调与感觉,它的重要性往往是第一位的。色彩应用的好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实感,而且能够深化形象,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准确、形象地表现设计对象。本文通过分析电影中色彩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将其应用于服装设计中。  【关键词】:色彩;艺术与设计;感染力;服装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美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
期刊
【摘要】:西方美术经历了传统派与现代派两个阶段,传统派以模仿客观存在的‘写实”为主,形式比较单一而现代派兴起于十八、十九世纪,由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多种流派构成,讲究形式的多样性、风格的独特性及绘画技法的抽象性,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派的。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过程,是发展、进步的过程。文章拟初步探究传统派绘画向现代派绘画转变的过程,从绘画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
期刊
【摘要】:现在有许多人排斥甚至惧怕听古典音乐,他们觉得与古典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更加简明易懂,摇滚音乐更加直白。但是古典音乐,他们却觉得枯涩难懂。他们会觉得他们听不出里面出现的转调、和声,甚至于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他们也不能回答的完全正确,我想这也许也是许多学音乐的学生所苦恼的吧。不能立马分析出这首作品的终止式,不能听出这首作品转了几次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很多误解古典音乐,也让古典音乐在人们的
期刊
1.《父亲的犁铧》  父亲将祖辈的犁铧  挂在被桐油刷得铮亮的板壁  收起手里的笔和日历  记录他陌生又熟悉的  农时和农事  晨曦散落  感受黑暗和黎明交替  十八岁,他用肩膀扛起  黑泥黄土牵绊的日子  重重的犁和那头失而复得的水牛  在父亲皲裂的手里种下老茧  原谅父亲  不懂五谷繁芜  曾经在心里铺开画布  他用工整的字体写满  高阶函数的秘密  笨拙地拿起刨子锯子  他为一九八七年的木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