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济生散对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sc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中药济生散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H1975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中药济生散浓度梯度、时间梯度分别作用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A549、H1975细胞,选择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来处理A549、H1975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济生散处理BEAS-2B、A549、H1975细胞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分布和凋亡水平。结果:济生散常规煎煮成含生药2 g·mL-1,过滤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深度堆叠式稀疏回归在癫痫患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提取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稀疏回归模型,以逐层连接的方式构造了一个堆叠深度结构,并使用波恩大学提供的癫痫EEG数据来评估该结构。基于癫痫EEG数据,构造了3个分类任务。在每个任务上,使用不同的特征选择模型来选择特征,然后使用两个分类器根据选定的特征进行异常EEG检测。结果:深度堆叠式稀疏回归模型所选的癫痫EEG特征相比基准模型更具有区分度。结论:添加到原始特征中的随机投影可以堆叠的方式连续打开原始特征空间中存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走罐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86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走罐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走罐治疗可降低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目的:探究浮针疗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浮针疗法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依据急性运动损伤处理(RICE)原则给予休息(R)、冰敷(I)、加压包扎(C)、抬高患肢(E)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肿胀程度,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等观察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开始之前,对两组VAS评分
目的:评价针灸任督脉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任督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日均排尿次数、治疗1个月后尿失禁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均排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日均排尿次数少于治疗前,且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排尿完全自控率高于参照组
目的:研究复合型丝素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为复合丝素支架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两种分子质量的丝素蛋白,并通过静电纺丝、编织、涂层等方法制备复合型丝素蛋白导管,将导管在兔子的背部皮下植入,设定相应时间点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中,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导管的生物安全性以及促坐骨神经再生能力。结果:在兔子背部皮下植入模型中,24周时导管表现出良好的降解趋势;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中,导管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该导管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配体5(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5,CCL5)、趋化因子CXC配体[chemokine(C-X-C motif)ligand,CXCL]10、CXCL13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外周血液中的表达变化,分析这些趋化因子对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重度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与13例健康对照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BI患者术后1、3、7
目的:总结2μm铥激光手术系统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泌尿外科使用2μm铥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
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化方式的差异造成其功能的多样性,释放的炎症介质及信号通路与NASH等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最新研究对巨噬细胞与NASH的相关性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有望为NASH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目的:探讨肩周炎应用循经取穴温针灸疗法对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一2019年12月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76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循经取穴温针灸疗法,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
目的: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使用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在体外联合作用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筛选出有协同作用和累加作用的组合并评价该组合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细菌耐药监测专用软件WHONET5.5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B法初筛联合用药组合效果。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组合对103株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并计算联合用药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