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24个杂交中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en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24个杂交水稻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在和县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改变和县水稻种子“多、乱、杂”现象,发挥优良新品种增产增收作用。结果表明,徽两优898、荃优1393、徽两优630、深两优862等品种单产表现在9750kg/hm2以上,抗逆性较强,可在和县推广种植;两优2106熟相差、产量低,后期易早衰,不宜推广;两优9919产量低,阴雨天易出现芽穗,也不宜在和县推广;荃优1393、隆两优1319株高偏高,大田生产应注意防倒伏。
  关键词:杂交中稻;比较试验;和县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7-0106-0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块选择在安徽省和县善厚镇五月村马鞍山市全润农业有限公司基地,交通方便、地势稍高、肥力中等均匀、排灌条件较好,面积0.82hm2,土壤为下蜀系黄土,前茬为空闲田。
  1.2 供试品种 共24个,分别为鑫两优318、两优9526、晶两优534、Y两优900、晶两优1212、徽两优858、两优2016、N两优1号、隆两优899、Y两优1928、建两优117、深两优116、两优9919、隆两优149、两优671、深两优862、宝两优6号、荃优丝苗、徽两优898、徽两优001、隆两优1319、广两优1813、徽两优630、荃优1393,均由和县种子经销商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24个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面积0.033hm2,小区间走道40cm,四周设保护行;栽插密度20cm×24cm。
  1.4 栽培管理
  1.4.1 育苗与移栽 采取大棚旱育秧,4月25日播种,播种前苗床施复合肥450kg/hm2和尿素75kg/hm2,秧苗3叶1心期追施尿素37.5kg/hm2,防治稻蓟马1次。6月2日移栽,秧龄37d,采用人工栽插。
  1.4.2 施肥与病虫防治 5月30日施基肥水稻配方肥(18-12-15)600kg/hm2,6月9施尿素75kg/hm2,7月21日施三元素复合肥75kg/hm2、氯化钾112.5kg/hm2;7月12日进行烤田;6月7日除草1次,7月20日防治稻飞虱、螟虫1次,8月5日防治穗期病害、二代二化螟、稻飞虱1次,8月17日第2次防治;9月13日考种测产,9月21日单收单称并现场检测水分计小区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
  2.1.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生育期最长的品种是和隆两优1319(155d),其次是N两优1號、两优671、隆两优149、Y两优900,生育期均在151~152d,其他品种均在141~149d。
  2.1.2 分蘖动态 分别于6月12日、6月19日、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7月17日对各品种分蘖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两优1813、荃优1393、深两优116、宝两优6号、两优2016分蘖高峰出现相对偏迟,在7月10—16日,分蘖数相对偏少;其余品种分蘖高峰期出现相对偏早,在7月3—9日,分蘖数相对偏多(见表2)。
  2.1.3 株高 由表2可知,株高最高的是荃优1393(135.4cm),其次是两优9919、隆两优1319、两优2106、两优671,均在127~132cm;株高最矮的是晶两优1212(114.4cm),其次为徽两优898(114.6cm);其他参试品种株高均在116~127cm。所有参试品种未见明显倒伏现象,其中隆两优899、鑫两优318、晶两优1212、隆两优149、Y两优1928、深两优116、晶两优534、深两优862剑叶直立或稍挺,叶片窄或中等宽度,株型紧凑,属相良好。其余品种则表现叶片稍宽或宽,间存部分披垂现象,株型一般。
  2.2 经济性状及产量
  2.2.1 每穗总粒数 由表2可知,每穗总粒数最多的是广两优1813,平均每穗253.5粒;其次为荃优丝苗、宝两优6号、徽两优898,分别为249.0、248.9、246.6粒;最低为隆两优899,172.7粒;其他品种均在180~240粒。
  2.2.2 每穗实粒数 由表2可知,每穗实粒数最多的是广两优1813,为206.8粒;其次是鑫两优318、徽两优898、荃优丝苗,分别为199.3、198.2、196.3粒;徽两优858、深两优862、徽两优001、晶两优534;两优2106、深两优116每穗实粒数也均在180粒以上;实粒数最少的是两优671,为138粒。
  2.2.3 结实率 由表2可知,结实率最高的是Y两优1928,为92.5%;其次是深两优862,为88.0%;鑫两优318、徽两优858、徽两优630、建两优117、徽两优898、Y两优900、徽两优001、宝两优6号、广两优1813、晶两优534、两优2106、隆两优899、深两优116的结实率也均在80%左右;其余品种结实率在70%~80%。
  2.2.4 产量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中产量表现最高的是徽两优898,达到10782kg/hm2;其次是荃优1393、徽两优630,分别为10308、10221kg/hm2;产量表现最差的是两优2106,仅为8218.5kg/hm2。
  2.3 品种简评
  2.3.1 徽两优858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4,在和县地区适合作一季中稻种植。
  2.3.2 徽两优630 未见稻瘟病、稻曲病,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3,但生育期相对较短。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在和县地区适合在高肥水条件下种植。
  2.3.3 建两优117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属大穗型品种,但产量不高,在24个品种中产量排名第22,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2.3.4 徽两优898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短、植株矮、增产潜力大、需肥量不大,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可以在和县地区适度推广种植。
  2.3.5 深两优862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熟相好,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4,增产潜力大,可在高肥水地区推广。
  2.3.6 Y两优900 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5,属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大,适合作一季中稻种植。
  2.3.7 两优9919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21,产量不高,株高偏高,且在收割前期出现部分稻穗发芽的现象,应慎重推广。
  2.3.8 隆两优149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轻发。该品种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1,但生育期偏长,可作空闲田或油菜茬种植,麦茬直播有一定风险,同时注意防治稻曲病。
  2.3.9 徽两优001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株高、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8,但剑叶宽且披垂、熟相差,可适当推广。
  2.3.10 宝两优6号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短、株高矮、产量一般,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3,可作直播稻种植,在空闲田或油菜茬种植时要预防后期高温热害。
  2.3.11 广两优1813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短、株高矮、分蘖性稍差、产量一般,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2,适合作直播稻种植。
  2.3.12 Y两优1928 纹枯病轻,稻曲病轻发。该品种生育期、株高適中,产量一般,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6。该品种是国家二级优质米品种,推广时要注意防治穗期病害。
  2.3.13 两优671 纹枯病轻,稻曲病轻发。该品种生育期稍长、熟相一般、产量不高,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23位。
  2.3.14 晶两优534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株高适中,产量较高,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0。该品种是国家二级优质米品种,可在和县适度推广种植。
  2.3.15 隆两优899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在24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9,可在和县推广种植。
  2.3.16 晶两优1212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偏矮、产量一般,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8,有待进一步试验。
  2.3.17 两优2106 纹枯病轻。该品种生育期短、剑叶披垂、熟相差、产量低,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最低,不宜在和县地区推广。
  2.3.18 荃优1393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偏高、产量高,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2,适合在高肥水条件下种植,作直播稻种植有一定风险,注意预防倒伏。
  2.3.19 荃优丝苗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短、株高适中、产量较高,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7,较适合作直播稻种植,注意预防高温热害。
  2.3.20 N两优1号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较长、株高适中、熟相好、产量一般,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7,适合在空闲田或油菜茬作一季中稻种植。
  2.3.21 隆两优1319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偏长、株高偏高、产量较高,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5,适合在高肥水条件下种植,作直播稻种植有一定风险。
  2.3.22 鑫两优318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熟相好、产量较高,属大穗型品种,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6,适合在高肥水条件下种植。
  2.3.23 深两优116 纹枯病轻,未见稻瘟病、稻曲病。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株高矮、熟相好、产量一般,产量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19,可作一季中稻种植。
  2.3.24 两优9526 纹枯病轻,稻曲病轻发。该品种生育期、株高适中,产量一般,在24个品种中排名第20,在和县地区可适当推广,但要注意预防稻曲病。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898、隆两优1309、荃优1393、徽两优630、深两优862、徽两优001、荃优1393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单产表现在9750kg/hm2以上,可在和县地区推广种植;徽两优858、Y两优900、隆两优149、宝两优6号、广两优1813、Y两优1928、晶两优534、晶两优1212、N两优1号、深两优116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单产表现在9000kg/hm2以上,可在和县适度推广种植;两优2106剑叶披垂、熟相差、产量低,后期易早衰,不宜在和县推广种植;两优9919产量低,阴雨天易出现芽穗,也不宜在和县推广种植;两优671、隆两优149、Y两优900、N两优1号、隆两优1319生育期偏长,大田生产中应安排好播期,不宜作直播稻种植;荃优1393、隆两优1319株高偏高,大田生产应注意防倒伏。
  作者简介:林彬(1977—),男,安徽和县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1-07-10
  参考文献
  [1]李少平,张晨,徐海松.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52-53.
  [2]王化春.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4):44-45,86.
  [3]范菊云,纪玉祥,范寿清.10个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6,99.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排给排水系统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仅会对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住户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对住宅建筑给排水管道布置要点和管材选择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升我国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滁州创新示范基地工程EPC项目为大型轻钢结构厂房快速建造项目,轻钢结构厂房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脚锚栓采用直埋固定的形式,共7200个,地脚锚栓定位预埋效率直接影响厂房基础施工速度。为提高钢结构厂房基础地脚锚栓预埋效率,研发一种钢结构预埋定位装置,以该装置为核心采用大型轻钢结构厂房地脚锚栓快速定位预埋施工技术,解决了常规测量逐个定位地脚锚栓效率低、不同基础定位点之间存在偏差等问题,提高了地脚锚栓预埋定位速度,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摘 要:通过开展10个水稻品种2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9年不同品种的有效积温显著高于2020年,产量也显著高于2020年,其中津原89和津育粳22的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和产量表现最好。2019年和2020年津原89的产量分别为10789.5kg/hm2、10057.4kg/hm2,津育粳22的产量分别为10583.4kg/hm2、10225.7kg/hm2。  关键词:小站稻;品种;光
摘 要:当前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居民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中大量建筑和娱乐设施的兴建满足了居民高质量生活的要求,但也导致城市出现不可弥补的缺陷。许多大中城市的建设规模、生态环境、绿地结构、水资源补给、土壤条件、树种选择、养护管理、政府投入和监督、市民绿化理念、绿化布局、栽植形式等都成为了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加强领导,构建相应的法规体系;加强园林绿化管护,提高
摘 要:在烟秆生物质能源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分,经检测钾含量为7.23%。田间试验表明,燃烧灰分替代部分化学钾肥后,烟株农艺性状、烟叶产量产值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都没有大的改变。因此,生物质燃烧灰分可作为钾肥替代部分化学钾肥在烟草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灰分;替代;钾肥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7-01
摘 要:黑视蛋白具有感光特性,能够感知外界光谱并引起自身节律调控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该蛋白在鱼类眼部及脑部均有分布且其分子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并在多种生理途径如胚胎发育、光动反应、警觉反应及激素分泌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上游调控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黑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组成,分析了黑视蛋白的感光过程,并对该蛋白在鱼类中的分部位点及表现形式和对鱼类的主要影响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黑视蛋白在多种生理途径中的广
摘 要: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種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重金属离子(镉、锌)影响下,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根长等变化情况,并探讨了镉(Cd)、锌(Zn)、镉+锌(Cd+Zn)对番茄种子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苗长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锌、镉以及锌+镉混合处理均对番茄种子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