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作出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在“微时代”,“把支部建在网上”也是一种创举;在“微时代”,网络党建已经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阵地。因此,我们应当紧扣“微时代”的脉搏,创新农村基层党建理念和路径,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网络党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微时代 农村 网络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05-01
1 推进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现实意义
1.1 是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网上党支部的建立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党员可随时随地开展组织活动,而且,将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向网络虚拟社会延伸,它充分利用了新兴媒体建起信息传输的“高速路”,筑起了农民培训的“主阵地”,也架起了干部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同时还办起了可供农民学习的“大课堂”,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涵、拓展了党建工作渠道,不仅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2 是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开辟网上宣传阵地,设立“时代先锋”、“党群联动”、“三会一课”、“支部活动”、“两学一做”等栏目,可为党员提供电子版思想理论学习资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1.3 是了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通过开通网上谈心交流室、网上调查研究室、网上党员活动室,利于密切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员相互之间的联系,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群众拥护的好领导班子,巩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和战斗力。
2 农村基层网络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网络认知较差
在一定意义上讲,对于网络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运用网络的能力。令人忧虑的是,在回答“您上网重点关注哪些内容”时,一些人对时政问题高度关注,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但对党建的问题关注度确是很低,因为乡镇党委书记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关注并抓好农村党建工作是其本职。此外,对网络不肯包容的人数也占比很高,潜在地反映了他们对网络舆论的厌烦情绪,以及对网络莫名的恐惧感。
2.2 农村党员干部的网络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媒体应对能力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之一。如果做不到积极主动地善待、善用新媒体,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那么,便无法成为领导干部最起码的网络素养。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网络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一些人对“网上被骂,网下加压”存在心理压力,而且在极大压力之下很烦、很无奈、很难接受,进而有些恐惧甚至麻木。对与网民在线交流上顾虑重重,相当一部分人难以接受网民的质疑和责难,难以承受暴风骤雨般的网络舆论,甚至觉得有些网民实在不可理喻。这说明一些人对于网络事件存在恐惧心理,一旦遇到网络事件难免不知所措。
2.3 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由于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网络党建的基本态度不尽如人意,所以导致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如绝大多数人对网络时代的理论武装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但也有些人对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不以为然。尤其对运用新媒体开展理论武装工作重视程度还不高。对目前网络反腐败存在的认识分歧较大,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网络反腐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这一选项,而对“领导不重视,网络反腐措施及平台建设形同虚设”这个选项普遍不认同。也有一些人对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存在反感情绪。这表明,对农村基层网络党建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建立乡镇党建网站、建立网上党支部工作,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予以开展,说明他们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创新党员管理、推进党内民主、进行组织动员、扩大群众基础的意识更是非常淡薄。
3 做好农村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要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网络素养
大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对网络的认知能力、信息解读能力、网络运用能力。①要克服“恐网”心理。消除“谈网色变,避网烧身”的网络恐惧症,勇于直面网络围观,进而主动亲近网络,将自己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监督之下,学会在网络围观状态下开展工作。②要学习网络知识。农村党员干部绝不能做“网盲”,为此,要鼓励他们进一步自学网络知识、提高用网水平,学会如何使用QQ、MSN、飞信等聊天工具与网友互动交流,如何在论坛发表帖子,开设个人博客、微博,如何在论坛中发现民意、关注民生、收集民情、汇聚民智等。③要塑造网络形象,展示亲民风采。在“微时代”,农村党员干部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塑造良好的网络形象。
3.2 要开办专门的基层党建网站或网页
乡镇开办专门的基层党建网站,目标受众应当是本乡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开设“乡(镇)党委书记在倾听”、“咱乡的科学发展”、“党章学习问答”、“党组织与你互动”、“真诚请你来监督”、“党员信息树”、“我为俺村献一策”、“支部天地”、“创先争优在身边”、“普通党员的心声”、“党建微论坛”、“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等栏目,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话讲老百姓殷切关注的事,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用户黏性,让普通党员潜移默化地接受党性教育、感受组织关怀,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活动,从而更好地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这样的乡镇基层党建网站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可以有力地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3 开设以基层党建为主题的微博或博客
开设微博或博客不是为赶时髦、追时尚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同时也要适应“微时代”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都应当开设以基层党建为主题的微博或博客,每人每年发布微博不少于200条。内容与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怎么能够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就怎么做。如,可以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有些工作不一定都要开会、发文件,一条微博即可予以安排布置;可以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和批评,通过微博来开展对一些同志的批评工作可能效果更好;甚至也可以在微博里互动,如谈谈工作中的烦恼、倒倒肚子里的苦水,这样可以让普通党员看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近、形象丰满的乡镇党员领导干部,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在网上建立党支部,发挥其应有的组织功能
①党务管理功能,实现对党员的网上动态管理,如在网上进行实名注册、党费收缴、党员发展、党务办公、组织关系接转、选举票决等,提高党务的管理效能。②宣传教育功能,在网上党支部建设党的网上宣传阵地、网上教育基地等,可为党员提供电子版党建图书、党内文件汇编和党建视频资料等数字化党建资料,开辟“网上党校”、设立“网上党课”,图文并茂、音像并举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③咨询服务功能,为农村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党员生产生活服务,实现服务信息化,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④监控监督功能,通过建立网上党务监控平台进行在线工作监控和工作督查,通过网上党内监督平台增强党内监督的普遍性、迅捷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梁庆凯,战勇,张政.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案例[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01)
[2]邵冬莲.把握精准扶贫实质打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关于弋阳县“十三五”贫困村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2015(19)
[3]赵建军.精准扶贫攻坚克难——访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立伟[J].农产品加工.2014(03)
[4]陈晓义.发展“坝上产业”力推精准扶贫——江西省宁都县东山坝镇产业扶贫的实践探索[J].老区建设.2015(15)
[5]李鵾,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6]李鵾.农村精准扶贫: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经验探寻——以湖北恩施龙凤镇扶贫实践为例[J].理论导刊.2015(06)
[关键词] 微时代 农村 网络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05-01
1 推进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现实意义
1.1 是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网上党支部的建立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党员可随时随地开展组织活动,而且,将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向网络虚拟社会延伸,它充分利用了新兴媒体建起信息传输的“高速路”,筑起了农民培训的“主阵地”,也架起了干部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同时还办起了可供农民学习的“大课堂”,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涵、拓展了党建工作渠道,不仅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2 是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开辟网上宣传阵地,设立“时代先锋”、“党群联动”、“三会一课”、“支部活动”、“两学一做”等栏目,可为党员提供电子版思想理论学习资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1.3 是了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通过开通网上谈心交流室、网上调查研究室、网上党员活动室,利于密切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员相互之间的联系,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群众拥护的好领导班子,巩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和战斗力。
2 农村基层网络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网络认知较差
在一定意义上讲,对于网络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运用网络的能力。令人忧虑的是,在回答“您上网重点关注哪些内容”时,一些人对时政问题高度关注,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但对党建的问题关注度确是很低,因为乡镇党委书记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关注并抓好农村党建工作是其本职。此外,对网络不肯包容的人数也占比很高,潜在地反映了他们对网络舆论的厌烦情绪,以及对网络莫名的恐惧感。
2.2 农村党员干部的网络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媒体应对能力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之一。如果做不到积极主动地善待、善用新媒体,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那么,便无法成为领导干部最起码的网络素养。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网络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一些人对“网上被骂,网下加压”存在心理压力,而且在极大压力之下很烦、很无奈、很难接受,进而有些恐惧甚至麻木。对与网民在线交流上顾虑重重,相当一部分人难以接受网民的质疑和责难,难以承受暴风骤雨般的网络舆论,甚至觉得有些网民实在不可理喻。这说明一些人对于网络事件存在恐惧心理,一旦遇到网络事件难免不知所措。
2.3 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由于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网络党建的基本态度不尽如人意,所以导致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如绝大多数人对网络时代的理论武装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但也有些人对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不以为然。尤其对运用新媒体开展理论武装工作重视程度还不高。对目前网络反腐败存在的认识分歧较大,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网络反腐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这一选项,而对“领导不重视,网络反腐措施及平台建设形同虚设”这个选项普遍不认同。也有一些人对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存在反感情绪。这表明,对农村基层网络党建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建立乡镇党建网站、建立网上党支部工作,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予以开展,说明他们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创新党员管理、推进党内民主、进行组织动员、扩大群众基础的意识更是非常淡薄。
3 做好农村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要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网络素养
大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对网络的认知能力、信息解读能力、网络运用能力。①要克服“恐网”心理。消除“谈网色变,避网烧身”的网络恐惧症,勇于直面网络围观,进而主动亲近网络,将自己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监督之下,学会在网络围观状态下开展工作。②要学习网络知识。农村党员干部绝不能做“网盲”,为此,要鼓励他们进一步自学网络知识、提高用网水平,学会如何使用QQ、MSN、飞信等聊天工具与网友互动交流,如何在论坛发表帖子,开设个人博客、微博,如何在论坛中发现民意、关注民生、收集民情、汇聚民智等。③要塑造网络形象,展示亲民风采。在“微时代”,农村党员干部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塑造良好的网络形象。
3.2 要开办专门的基层党建网站或网页
乡镇开办专门的基层党建网站,目标受众应当是本乡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开设“乡(镇)党委书记在倾听”、“咱乡的科学发展”、“党章学习问答”、“党组织与你互动”、“真诚请你来监督”、“党员信息树”、“我为俺村献一策”、“支部天地”、“创先争优在身边”、“普通党员的心声”、“党建微论坛”、“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等栏目,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话讲老百姓殷切关注的事,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用户黏性,让普通党员潜移默化地接受党性教育、感受组织关怀,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活动,从而更好地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这样的乡镇基层党建网站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可以有力地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3 开设以基层党建为主题的微博或博客
开设微博或博客不是为赶时髦、追时尚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同时也要适应“微时代”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都应当开设以基层党建为主题的微博或博客,每人每年发布微博不少于200条。内容与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怎么能够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就怎么做。如,可以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有些工作不一定都要开会、发文件,一条微博即可予以安排布置;可以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和批评,通过微博来开展对一些同志的批评工作可能效果更好;甚至也可以在微博里互动,如谈谈工作中的烦恼、倒倒肚子里的苦水,这样可以让普通党员看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近、形象丰满的乡镇党员领导干部,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在网上建立党支部,发挥其应有的组织功能
①党务管理功能,实现对党员的网上动态管理,如在网上进行实名注册、党费收缴、党员发展、党务办公、组织关系接转、选举票决等,提高党务的管理效能。②宣传教育功能,在网上党支部建设党的网上宣传阵地、网上教育基地等,可为党员提供电子版党建图书、党内文件汇编和党建视频资料等数字化党建资料,开辟“网上党校”、设立“网上党课”,图文并茂、音像并举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③咨询服务功能,为农村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党员生产生活服务,实现服务信息化,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④监控监督功能,通过建立网上党务监控平台进行在线工作监控和工作督查,通过网上党内监督平台增强党内监督的普遍性、迅捷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梁庆凯,战勇,张政.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案例[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01)
[2]邵冬莲.把握精准扶贫实质打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关于弋阳县“十三五”贫困村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2015(19)
[3]赵建军.精准扶贫攻坚克难——访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立伟[J].农产品加工.2014(03)
[4]陈晓义.发展“坝上产业”力推精准扶贫——江西省宁都县东山坝镇产业扶贫的实践探索[J].老区建设.2015(15)
[5]李鵾,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6]李鵾.农村精准扶贫: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经验探寻——以湖北恩施龙凤镇扶贫实践为例[J].理论导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