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军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军
  字南君,网名赏泉听月,又名聽月山房,白石故里湘潭人。钟情传统文化,尤喜清末民国刻铜文房的历史沉淀、艺术魅力及先贤人格襟抱。希广结同好,共赏金石文化之美,共享收藏传承之乐。
其他文献
王维民  1962年生,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人,艺名寅冬、维民,斋号崇古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遥文房刻铜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96年以传统刻铜技艺为业,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练,金石书法、传统绘画、人物肖像等形式,皆能以刻铜表现,以刀代笔,得心应手,达到了虽刻犹写的境界。  刻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一种传统手艺,“技必与艺融,艺必因技彰”。具体刻铜手头上的技艺是比较容易学到的,以画稿摹样
期刊
邮票、烟标、火花和酒标,被称为世界四大平面收藏品,这是专题收藏的天堂。而铜墨盒上呈现出的绘刻内容和信息,不仅与这四大平面收藏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更有诸多其无法企及的地方,是开掘专题收藏的富矿。关于铜墨盒的专题收藏优势,不少藏友已充分认识和领略到了,并紧锣密鼓付诸收藏行动。但是,也有一些藏友对自己是否进行专题收藏,如何进行专题收藏,因存有模糊认识,有的在等待徘徊,有的半途而废,有的没有收出成绩。现和大
期刊
庚子秋,海上金晨先生发来一方铜墨盒,上刻四个双钩隶书大字:“蛰园钵集”,书法厚重古朴,肃穆沉静,一看即知非等闲手笔。“蛰园钵集”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艺术信息。  所谓“钵集”,乃是古人“击钵催诗”的雅集。  “击钵吟”源于南朝“击钵催诗”的典故。据《南史·王僧儒传》载:竟陵王萧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大臣)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
期刊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投之我木桃,报之以琼瑶”“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相信这些美好的词句你一定很熟悉吧。在我们这有一个楼盘叫“在水一方”,朋友郝好在石家庄的画馆叫“蒹葭画馆”,朋友老驷前些日子办的画展叫“所谓伊人”,还有我给女儿起的名字“盼”和给外孙女起的名字“兮”就来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怪不得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期刊
萱草、忘忧草、黄花菜其实都是指一种植物,她原名萱草,经《诗经》包装变成了忘忧草,到了百姓口中,又把它“炒”成了黄花菜。其中原委请细听我慢慢道来。  萱草这种植物长得葱郁,一簇一簇的,叶子绿油油的,叶片细长,花为筒状,向外展开,色为金黄,从夏可以开到秋,可惜的是晨开暮闭,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花卉。她还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草,据说吃了可以忘记人世间所有的忧伤和烦恼,故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为丈夫
期刊
关注琉璃厂老铺,缘于对近代铜刻文房的收藏。老铺早已不在了,可当年出版的书籍、制售的物件还有遗存,被收藏者珍视,于是关于老铺的话题时常被提起。荣录堂是琉璃厂最悠久的老店铺之一,是最有名的老搢绅铺。搢绅(也作缙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搢绅录》(图1、图2)(又称《爵秩全函》《中枢备览》等)是记录全国范围官员名册一类的专书,详细记载清朝职官制度的基本情况和任职官员的履历,制度方面登载内外职官品级
期刊
流行于清末民国时期的铜墨盒,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些陌生,它是替代砚台内储墨汁的文房用品,多为白铜和紫铜制成,分为盒盖与盒身两大部分,盒面上可以镌刻书画以为装饰。  历史上没有一件文物能像刻铜墨盒这么具有传奇色彩。从兴起到退出历史舞台只有短短百余年的时间。这期间,从普通学生到政坛大佬文化名人,都和刻铜墨盒产生了难以割舍的关系。梁启超、吴佩孚、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郑孝胥、鲁迅、周作人、老舍、梅兰芳、程
期刊
庚子初夏,刻铜老神完成了一件刻铜墨盒,画面简洁不简单。几棵芦苇、一叶扁舟、笠翁钓竿,以秃笔焦墨画就,以传统手工刻铜手持刻刀刻成,空灵禅意,文人味道十足。尤其是题句“钓者之意不在渔鱼,而在乎天地之间也”中的“渔鱼”更是点睛之笔。  我们知道,渔和鱼是两个读音相同、外形近似,但意思却相差甚远的字。渔是动词,是打渔的意思;鱼是名词,泛指鱼类。渔鱼即为捕鱼,是一种生产劳动、一种产业,与独钓的乐趣也是相差甚
期刊
一、从一部新现拍场的寅生藏书说起  刚刚过去的 2021年京城春拍季,一个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上,出现了一件陈寅生旧藏的古籍写本。这部古籍封面以蓝绫装裱,封面签条有陈寅生隶书题签“长物志”三字(图1),下题小字“同治五年正月寅生重装”。扉页有长篇小楷题跋(图2),署为鲍康所作。这件拍品是陈寅生收藏的一部古籍。扉页的跋文我们姑且称之为“鲍康跋陈寅生藏长物志写本”,内容丰富,书法精美,是陈寅生研究的重
期刊
谢耀荣  微信名宁波鼓楼前。本人爱好杂项收藏,十几年前偶然浏览了“盛世收藏网”刻铜艺术版块后从此喜歡上了刻铜墨盒。一路走来,有惊喜,有磕绊,也有风里来雨里去的收获。在刻铜墨盒中,我更喜欢的是虽刻如写的文字清盒,因为她为你我打开了另一扇通向中华书法艺术宫殿的大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