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高角、均角和低角女性正畸治疗后的垂直向变化.方法将我院正畸科1997-1999年开始正畸治疗并现已结束的312名安氏Ⅱ1错(牙合)女性根据下颌平面角和生长发育阶段分为六组,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用12项头影测量值进行治疗前后变化的评价.结果无论何种垂直骨面型或何种生长发育阶段,正畸治疗后(牙合)平面均顺时针旋转;生长发育期患者治疗后前面高增大,而不处
【机 构】
: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高角、均角和低角女性正畸治疗后的垂直向变化.方法将我院正畸科1997-1999年开始正畸治疗并现已结束的312名安氏Ⅱ1错(牙合)女性根据下颌平面角和生长发育阶段分为六组,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用12项头影测量值进行治疗前后变化的评价.结果无论何种垂直骨面型或何种生长发育阶段,正畸治疗后(牙合)平面均顺时针旋转;生长发育期患者治疗后前面高增大,而不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患者治疗后前面高无明显变化;大于18岁组治疗后下颌平面角无明显变化,而生长发育期患者治疗后下颌平面角的变化与垂直骨面型相关.结论下颌平面角的变化与患者的垂直骨面型有关;(牙合)平面的旋转与正畸治疗有关。
其他文献
石膏(或人造石)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牙列的三维形态,为正畸医师的诊断没计提供重要信息,同时可以记录患者的治疗进程,是正畸医师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资料。
很多正畸患者,尤其是成人正畸患者对矫治器的美观性要求很高,为此出现了几种隐形或者部分隐形的矫治技术,如陶瓷托槽矫治器、Invisalign矫治器、舌侧矫治器等,但既能做到真正隐形又能治疗各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只有舌侧矫治器.舌侧矫治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但很快由于其复杂的操作,难于精确控制牙齿移动等问题被大多数临床医生所放弃.近年来,德国Wiechmann医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
在安氏Ⅱ类错(牙合)中,很常见的(一组错(牙合)表现)症状组合是这样的:磨牙呈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盖伴深覆(牙合),上下牙弓不同程度表现拥挤.医生在制定Ⅱ类病例的矫治目标时,(也)常常是这样的:纠正矢向关系不调,建立中性磨牙关系,改善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解除拥挤.所以,回忆和总结临床经验时,正畸医师会发现深覆(牙合)是安氏Ⅱ类错(牙合)中很常见的伴随症状、也足其重要的矫治目标之一。
口腔正畸是一门临床学科,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促使它不断得到发展,临床新技术直接推动了口腔正畸矫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临床口腔正畸推广应用的4项新技术--种植体支抗、自锁托槽、改进后的舌侧矫正技术和无托槽矫正技术,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由此可能带来正畸发展的一个快速阶段。
目的 研究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牙弓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三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三个时间点结合模型分析对牙弓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双尖牙和尖牙间宽度在T1、T2和T3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第一磨牙
目的 测试分析新型光固化正畸釉质粘接剂的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依据ISO国际标准[1],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观察法对新型粘接剂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新型粘接剂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光吸收值(O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新型材料细胞毒性为0级.结论新型光固化正畸粘接剂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目的 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牙合)人切牙区颌骨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通过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69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人进行研究.结果①高角面型齿槽骨厚度窄、切牙区颌骨高度大.低角面型具有相反的形态特征.②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上下颌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在前后向的代偿变化,主要是腭(舌)侧骨皮质板发生代偿倾斜变化③相对于前颅底平面,正常(牙合)人高角面型上颌切牙、切牙区颌骨代偿性竖直;低角面型代偿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