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动态血清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18岁、ICU住院时间>72 h的脓毒症患者,并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ICU 1、3、5、7 d的血清磷数据。以动态血磷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相应时间点的血磷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
结果① 入选85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25例,病死率为29.4%。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分:22.28±3.98比16.05±5.44,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较存活组显著升高〔64.0%(16/25)比31.7%(19/60),P<0.01〕,而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存活组血磷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死亡组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入ICU 3、5、7 d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mmol/L:0.90±0.24比1.05±0.19,0.96±0.16比1.11±0.17,0.83±0.19比1.21±0.14,均P<0.01)。③ 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7 d血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较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和0.945(均P<0.01);其次为入ICU 3 d和5 d的血磷水平,AUC分别为0.692和0.745(均P<0.01)。以7 d血磷1.01 mmol/L作为预测28 d死亡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4.0%,阳性似然比为5.73,阴性似然比为0.10。④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入ICU不同时间点,高于血磷临界值者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血磷临界值者,且生存期较长。7 d血磷>1.01 mmol/L者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血磷≤1.01 mmol/L者,且生存期明显延长〔28 d存活率:93.2%(55/59)比22.7%(5/22),χ2=49.697,P=0.000;生存期(d):27.1±3.6比19.8±7.8,t=4.768,P=0.000〕。
结论血清磷水平持续下降可提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入ICU 7 d血清磷水平对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