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理解通俗化、科普化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bin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定位为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民教育,而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科学家的精英教育。课程更注重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即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从生活走到物理,从物理走到社会,注重科学探究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做到课堂语言的通俗化,概念理解的人性化,课堂教学的科普化,使学生在听物理课时就象是在听科普讲座似的,轻松自如,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到物理,从生理和心理上都还没有达到接受过分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水平,所以进行科普式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现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物理概念通俗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八年级的内容有:(1)“质量:质量就是物质的量”,在讲到“质量”时,师生共同观察身边的物体,如:让学生比较一小段粉笔和一支粉笔的不同点后,指出它们所含的石灰这种物质的量不一样多,概括出物体里所含的物质的量就叫做质量。(2)密度是初学者最不易理解的定义,即便是按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做的很好,也会在定义的描述上出现难度,何不就这样说:“密度,密度,就是指物质的密集程度”更通俗一些,此时再让学生用手捏一下海棉和石头,比较海棉与石头最大的区别是海棉疏松而石头结实,其物质的密集程度不同,再让学生把早已知道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多少人”这个常识性语言的描述方法迁移到密度定义的准确描述上,难点也就自然化解了。(3)惯性:惯性就是每个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习惯性,跟人人都有各自的习惯相似的。有的人温温雅雅,文文静静的,总不想动,你要他动起来,则必须有外界因素去改变他;而有的人却活泼好动,要他静下来,也得有外界因素去阻止他。这就与物理上说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很相似。(4)压力:压力就是物体互相挤压的力,这种挤压的力当然是指向被压的物体的内部,其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这样说学生对压力的定义和方向就再也明白不过了;压强、压强就是压力产生的强度,让学生把一支铅笔的尘端和平端分别压在拇指和中指之间,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强度,再引导学生如何比较压力的强度。
  九年级的内容有:(1)机械能:机械能就是物体发生机械运动(即物体的位置变化,包括弹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在讲完动能和势能之后进行总结时,可以用这些语言来描述。(2)内能:内能就是物体内部的能量,哪么物体内部为什么有能量?引导学生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分析,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与宏观物体做机械运动有动能、物体与地球相互作用有势能相似,每个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有动能,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也有势能,这样物体内部微观的能量概念也就不那么抽象了。(3)电流:电流就是电荷的流动,可把电流与水流相比较,水的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要形成水流,水必须能够流动,若水结成了冰,就流不了了,这也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相类似,水要流动,还必须有与落差即水位差,而引入电位差——电压的概念,水流动过程中肯定受到各种阻碍,电阻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人在平坦大道上行走,比在畸岖的小路上行走遇到的麻烦少,说明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走的路越长遇到的麻烦越多,路上横冲直撞的人跑得越剧烈,做定向移动的人受到阻碍越大,来说明温度越高导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导体的电阻越大。(4)串联:串联就是电路元件一串串地连起来,就象一串糖葫芦似的,这时再叫几位学生上台做一字排开手拉手的表演,不难看出,这几位同学之间只拉一只手,是逐个顺次地连在一起的串联接法;并联:并联就是电路元件两边都并在一起的连接方法,这时叫两位同学上台做拉两只手的表演。总结出:串联的元件之间只拉一只手,并联的元件间拉两只手。这是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介绍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时,都强调测量工具要达到测量的目的就要让测量工具“亲身感受”到被测的量,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就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就是让它“感受”温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的长度,也是让它“感受”所测的长度;用电流表测电流时,也要让所测的电流通过电流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让电流表与被测的电路串联,因为只有串联电路才有这样的特点;用电压表测电压,必须让所测电路两端的电压也加在电压表两端,就必须让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这是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决定的等等,这种做法比照本宣科地介绍测量工具使用规则更通俗易懂多,学生接受起来也就自然多了。
  其实,还有许多物理概念可以通俗化理解,如:长度、长度就是物体的长短程度,速度、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的迅速程度,电路、电路就是电流通过的路径,磁场、磁场就是发生磁力的场所等等。我想这些通俗化理解都只能归功于中华文字的伟大力量。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经验积累和个人理解,也许已有不少在第一线的老师也有过这样的尝试,我想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初步理解物理概念既通俗易懂,又小有乐趣,对更进一步的掌握严密的物理概念确有帮助。在此交流,有不够严密之处还望同行们指正。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建筑主体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成为业主选择房产的第一考虑要素,如何使园林景观与居住区建筑主
城市化的发展注定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近几年呈井喷式、爆发式地发展。建筑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有多个单位工程组成,其中给排水工程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给
摘 要:通过对《原子结构与性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角度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本文主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  初中化学介绍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但由于初中所学内容基本上没涉及到物质,
<正>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文章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从原材料、施工、配制、搅拌、运输、浇
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学生一下子觉得数学变难了:教材内容好简单,但考试好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新教师总有不知道要怎么教的感觉:讲简单了,不会考试;讲难了,学生不接受,不理解。要解决这
图像是指能反映各种事象的外形、结构、分布、运动等特征,并通过绘制,摄影,录像或再造而产生的图形。以图像的出现为先导,通过它引入课题来进行教学,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使地理教学融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期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举步维艰的行业期刊如何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大家面前.寻求差异化发展,努力办出特色是大多数行业期刊选
期刊
摘 要:学习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信息技术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在情境教育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力求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创设;目标性
自2003年“建设部”颁布了130号令《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法规与实施细则,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行业招投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
当前,全球出版业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国民数字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