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分组学习形成已成为课改的常态;然而不应用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会出现讨论的层面多,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导致低效、无效、负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同时会养成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能否合理有效的应用好合作探究,这也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深刻认识合作探究在小组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学是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经历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而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小组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应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内容提交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完成;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单一化”的思维形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思维形式;进而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合理构建合作探究形式,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合作探究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没有自主学习的合作探究学习是浅思维、低效的;因此有效的安排好自主学习内容是十分重要的。片段1:教师:观察下列格式。它们的积是正还是负?(1)2x3x4x(-5) (2)2x3x(-4)x(-5) (3)2x(-3)x(-4)x(-5) (4)-2x(-3)x(-4)x(-5)。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再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让每位学生有序提出自己的想法,由一位同学(或组长)归纳进行展示。
剔除不具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合作探究性学习一定是建立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认知较难、探究性较强、动手操作、条件隐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方能提交给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否则导致学生效率低,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实践,不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能力。
注重合作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提高合作探究效能。为了提高合作探究环节的效能,更好的使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对合作探究做必要的规范。近年来我采用了“三力六学六问”教学模式:——问题引发磁性(a、导学生问催磁性,b、自学解问产生磁场)。——互动迸发活力(a、合学互问激发思维,b、展学追问引爆智慧)。——构建激发张力(a、反学质问构建知识,b、竞学发问拓展能力)。其中互动迸发活力,构建激发张力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案:教师提交问题——学生的合作探究——有序安排发言——质疑反问——研讨——组长归纳提纲——举手请求展示,从而完成合作探究内容。片段2:教师:你能总结y=ax2(a≠0)的性质吗?学生自主学习后,下面看一组活动。学生1: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轴,y随x的变化规律分a>0、a<0讨论。学生2:a>0时,图像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0时,图像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0、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a<0时与a>0相反。学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I a I的大小怎么影响开口的大小?学生4:作图给同学们分析。教师参与追问:当a>0时x1>x2>0,你能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吗?学生再次交流讨论:这一过程通过组内合作探究性学习研讨后,再由组长(和其他同学)整理提纲,举手请求展示。这样能让学生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针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反思意识,完成问题得到解决。
合理安排合作探究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任何事物都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从事教学工作更是如此,更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安排合作探究内容。就本校而论,处于县城乡结合位置,相当部分学生基础差、习惯差、能力低,合作探究的内容需根据学情取舍,不可与市内优质学校的课堂选择的合作探究内容一样。就我校学生对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适当时可以将非良构的问题拆解为系列小的问题串,提供给学生合作探究,且提供的时间与问题难易成正比,教师要适当的介入,给学生适时的指导。
总之,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今全国各地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學理念。我认为: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怎么合作探究?必须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切合自己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合作探究性学习,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才会将课程改革推向新的高潮。(单位:重庆市开州区镇东初级中学)
深刻认识合作探究在小组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学是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经历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而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小组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应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内容提交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完成;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单一化”的思维形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思维形式;进而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合理构建合作探究形式,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合作探究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没有自主学习的合作探究学习是浅思维、低效的;因此有效的安排好自主学习内容是十分重要的。片段1:教师:观察下列格式。它们的积是正还是负?(1)2x3x4x(-5) (2)2x3x(-4)x(-5) (3)2x(-3)x(-4)x(-5) (4)-2x(-3)x(-4)x(-5)。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再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让每位学生有序提出自己的想法,由一位同学(或组长)归纳进行展示。
剔除不具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合作探究性学习一定是建立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认知较难、探究性较强、动手操作、条件隐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方能提交给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否则导致学生效率低,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实践,不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能力。
注重合作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提高合作探究效能。为了提高合作探究环节的效能,更好的使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对合作探究做必要的规范。近年来我采用了“三力六学六问”教学模式:——问题引发磁性(a、导学生问催磁性,b、自学解问产生磁场)。——互动迸发活力(a、合学互问激发思维,b、展学追问引爆智慧)。——构建激发张力(a、反学质问构建知识,b、竞学发问拓展能力)。其中互动迸发活力,构建激发张力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案:教师提交问题——学生的合作探究——有序安排发言——质疑反问——研讨——组长归纳提纲——举手请求展示,从而完成合作探究内容。片段2:教师:你能总结y=ax2(a≠0)的性质吗?学生自主学习后,下面看一组活动。学生1: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轴,y随x的变化规律分a>0、a<0讨论。学生2:a>0时,图像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0时,图像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0、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a<0时与a>0相反。学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I a I的大小怎么影响开口的大小?学生4:作图给同学们分析。教师参与追问:当a>0时x1>x2>0,你能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吗?学生再次交流讨论:这一过程通过组内合作探究性学习研讨后,再由组长(和其他同学)整理提纲,举手请求展示。这样能让学生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针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反思意识,完成问题得到解决。
合理安排合作探究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任何事物都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从事教学工作更是如此,更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安排合作探究内容。就本校而论,处于县城乡结合位置,相当部分学生基础差、习惯差、能力低,合作探究的内容需根据学情取舍,不可与市内优质学校的课堂选择的合作探究内容一样。就我校学生对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适当时可以将非良构的问题拆解为系列小的问题串,提供给学生合作探究,且提供的时间与问题难易成正比,教师要适当的介入,给学生适时的指导。
总之,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今全国各地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學理念。我认为: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怎么合作探究?必须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切合自己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合作探究性学习,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才会将课程改革推向新的高潮。(单位:重庆市开州区镇东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