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院的象征文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iao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一统农业社会的整体宇宙观和价值观,使其住屋形态呈现为合院的形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主要代表。合院以容纳万有的包容性承载着儒道禅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达,并由自身形象鲜明地呈现出合院蕴涵的“和谐”文化、“礼”文化和“福”文化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意境和风尚。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我们可以通过对合院象征文化的解析,探寻传统文化的文脉,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创造、发展的原始动力和精神支柱。
  关键词:合院 形式 形象 象征 文化
  中图分类号:TU-02文献标识码:A
  
  合院是中原汉族传统的住屋形态。中国以汉文化为主体延续性发展的历史,使其住屋形态在中华大地上分布最广,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合院源于原始先民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的发展,其四周围合,中空,向心方正,左右对称,对外封闭,对内开阔的形式及建筑构件上琳琅满目的装饰艺术形象,都是中华民族整体宇宙观和价值观的物化呈现。
  合院形式一经产生,就对中华民族这个群体发生着某种支配意义,比如得到群体的共同认同和遵循,在民族内部的社会关系上发挥着规范化的功能,在大一统的农业社会中延续性的传承和发展。合院以其自身形象的象征性鲜明地传达出民族文化的意境和风尚,具体表现为:
  
  一“和谐”文化
  
  先民依照宇宙法则建立的整体和谐观,使中国人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其不可分割,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再也不属于整体,不具有其在整体里的性质。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合院,不仅满足着人们起居的物质要求,同时也满足着人们的精神要求。合院以自身形象鲜明地呈现出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政治制度等多种存在方式物化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体精化为儒道禅理论,儒道禅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永恒的和谐循环。合院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宇宙整体和谐的观念中,以容纳万有的和谐观,以自身的物化形象具体、鲜明地同时呈现出儒道禅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儒道禅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提升了日常百姓和平安乐的审美生活境界。
  先民依照宇宙法则认知世界,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天地未分、浑沌之初的原始状态是太极,由太极分出阴阳、天地。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是“天”,立足于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是“地”。日月星辰似一个闭合的圆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运动。“天圆”成为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大地如一个方形物体静止稳定地承载着我们,“地方”成为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自然界中,圆的物体都像日月一样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方的物体都像大地一样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合院由四周房屋围合的“方”、“合”形象,是先民“天圆地方”认知世界的物化表达,合院体现了先民崇尚“方”、“圆”、“正”的追求和愿望。向心方正、左右对称的四方象征“地方”,地方收敛、静止、稳定,和平稳定的环境易得到安逸的生活。合院对外封闭,对内开阔,门窗均朝向内院开设的“合”象征天圆,天圆产生运动变化,只有追求变化发展,才会进步,才会达到成功。合院向心方正的围合形式,意蕴着有方有圆、有阴有阳,进可取、退可守之意。
  合院中轴对称,向心方正,上托大屋顶的形式,是儒家“中和”之美的具体呈现。儒家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意识,上袭远古文化,下开封建文化的正道,强调的是父权体制为中心的宇宙间的一切普遍关系的和谐。儒家的空间意识以天地为庐,四极作为四根天柱,中国位居中央,“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的宇宙是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宇宙和谐。周王朝早期宫殿中轴对称的合院形式(位于陕西岐山凤雏村,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座严格按中轴对称关系组织的两进四合院式建筑)体现着“中和”之美。在中国,家是国的缩小版,百姓的住屋形式严格遵循着合院的构造技术和基本性格营造。
  合院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间”的基本框架,再由“间”组成单体建筑,由单体建筑组成合院,再由合院前后左右平面延展构成建筑整体的恢宏气势,这种组织形式大到国家,小到城镇里坊,是为中国政治文化结构图示的隐喻,是儒家重社会、重群体、重种族、“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整体和谐观的具体呈现。
  合院利用空白和虚无,积极创造出有无相生、曲折多变、深奥莫测的灵动空间,其院落式住宅,小者独家独户,大者多进多出,形式不一,结构却大同小异,都是实体空间中又包含着天井、檐廊、照壁等围合空间的虚无。合院使室内外的连续性延伸到对方,是室内空间的室外化,室外空间的室内化,这种设计打破了室内外空间的绝对界限,为室内自然的引入提供了良好途径,合院在小空间中营造了大空间的自然山水意象。合院有无、阴阳周通回环、自成一体的“大乐与天地同和,上下与天地者同流”的审美生活境界,是道家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生成之道的具体呈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的宇宙发生论,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审美标准、“致虚静,守静笃”的审美境界,为人们提供了以自然之美为本源的“达生”之路,在现实中实现着“与道冥一”的审美化生存。
  合院在建筑构件上装饰有大量以追求人性“本心”、“真如”为内容的艺术形象,表达着人们在“担水挑柴无非妙道”的随缘任性、自然适意、一切皆真、宁静淡远的现实中,重视着活跃的生命本性,追求着父母未生之前人的本来面目的禅境。禅使人从人世的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参悟生命本体存在的意义,求取生命的大自在和大解放。禅意装饰加深了人们对人生和宇宙的领悟,增添了现世人生诗性化生存的内容。
  此外,合院亭台楼阁的形式或形象,具体、鲜明地呈现出儒道禅文化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因素的共同表达,成为一种和谐文化的载体。
  
  二“礼”文化
  
  大一统农业社会的宇宙整体和谐,必然把“礼”纳入其中。大一统农业社会的等级制,也使宇宙的和谐显示为一种等级和谐。
  由远古部族歌舞图腾、巫术礼仪等活动逐渐完善、分化产生的“礼”,至西周周公旦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系统地建立起一套“礼”、“乐”的固定制度。“礼”在当时大概是一套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日常生活制度等的礼仪总称,实际上就是未成文的法,是远古氏族、部落要求个体成员所必须遵循、执行的行为规范。其基本特点便是从外在行为、活动、动作、仪表上对个人做出强制性的要求、限定和管理,通过这种对个体的约束、限制,以维护和保证群体组织的秩序和稳定。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提出施“仁政”,以“仁”释“礼”,把仁和礼看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仁”(爱人)是内在品质,是调节人们内在道德的尺度,居于主导地位;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制度化,是至“仁”境界的外在调节和控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达“天下归仁焉”的道德理想。
  孔子“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把对人的强制性的礼说成是人类血缘亲情的自然表露,把遵守礼化为人发自内心的自觉,由家庭人伦的礼,发散到社会政治、国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国一体共同追寻一条有条不紊、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秩序。
  讲“礼”的本旨,分讲“别”、讲“贵贱”,“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孔子认为每个人的地位和名分是相同相通的,以“名”确定人身份的“实”,按照身份等级的实来处理社会的各种关系,以符合礼制的规矩,符合礼制的规矩,这样才能建立刑罚的原则,有了刑罚规则,民众才知道如何行事做人。
  合院“别上下,讲分合”的“礼”的等级呈现为——房式的等级:以殿式为最高,是帝王后妃外朝内寝的宫殿,式样雄伟,装饰华贵,色彩、瓦饰、图案、形象等均有专门的象征,常以“九”、“五”之数显示帝王之尊,不得逾越;一般官员和富贾士绅可享用大宅等级,一般民宅属小式。房屋的等级:最高重檐庑殿顶,故宫太和殿用;其次是歇山、悬山、硬山、四角攒尖顶、顶、卷棚顶。瓦件的等级:琉璃、吻兽、走兽、垂兽;斗拱、彩画、基座、阶梯、开间等,各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不可逾越。
  合院功能性的划分,明确规定“前厅后院”、“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等等位秩序的差别,前厅为待客的地方,后院是主人居住的场所,堂屋为正房,厢房为次。以东为尊。正堂屋的东间一定是单位家庭中地位最尊贵的长辈居住,子侄位列厢房。合院等位秩序的空间划分,使家长权利受到维护,家长把家庭成员吸引在周围不分散,家庭稳定;家庭成员长幼有序,父子、兄弟、夫妻各守本分,成员中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各尽其职,不得逾越。
  合院的等位秩序划分是“礼”和“名”的秩序化和象征性的表达。合院呈现的“礼”文化,实际上成为了社会规范的行为体系和社会控制的准则准绳,成为了统治者运用宗法制度、道德规范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三“吉祥”文化
  
  先民对自身和宇宙模糊、幼稚的认识,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生殖、图腾、祖先、鬼神等加以崇拜,希望得到庇护;大一统农业社会“天人合一”的文化特性,使中国人求生、重生,在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中,寻找忧乐圆融的生存方式;在内省与超越中,产生出“祈福避祸”的吉祥装饰和象征性概念,并把之作为审美形态应用到生活、思想、建筑中,如在合院的构件上进行大量的吉祥装饰,鲜明地呈现出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吉祥文化的追求和向往。合院的吉祥文化,使人们在祥瑞的环境中,闲适恬淡地过着一种艺术与人生完美结合、诗意栖居的生活。
  合院木构架建筑体系的梁枋、檩条、斗拱、雀替、梁垫、格扇、门窗、天花等建筑构件上装饰有大量的木雕、砖雕、石雕、书法、绘画、楹联、匾额等艺术形式,雕刻内容多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五福、凤穿牡丹、太狮少狮、八仙、一路连科、马上封侯、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连生贵子、寿、三多、盘长、喜鹊登梅、财神等;书法、楹联、匾额内容多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阳开泰等;绘画内容多为:龙凤呈祥、耄耋图等。
  吉祥文化以“福、禄、寿、喜、财”五大核心为主题。吉祥,有幸福、吉利的意思,“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吉祥成为表示福寿吉庆、诸事顺利的祝语,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寻求安全的生存环境是不变的本能,追求吉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的基本含义是幸福;“禄”是从福中分化出来的主题。“君子万年。福禄宜之”,表现为“升官进爵”和“科举及第”两大主题;“寿”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一种福,显示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珍惜生命、重视现实的文化特征,人在一切都在,基于这样的现实观,敬老、养老成为一种中华美德,祈寿的愿望被表达于吉祥文化的各个方面;“喜”是生活中欢乐、可庆祝的事,喜瑞习俗的核心内容是祈求人丁兴旺和农业丰收。喜瑞文化作为关注自身命运的习俗,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唤起了人们的美好憧憬;“财”,财富,追求财富是一种普遍、正常的社会现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求财富的行为是“道之所符”和“自然之验”。
  综上,合院由自身形象鲜明地呈现出“和谐”文化、“礼”文化和“福”文化的象征意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我们可以通过对合院象征文化的解析,探寻传统文化的文脉,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创造、发展的原始动力和精神支柱。
  
   注: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批号:07Y20142)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陈军,女,1972—,云南个旧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书法,工作单位: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习语承载的文化语义,是反映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汉英习语表现出的共性及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汉英习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底蕴。  关键词:汉语习语 英语习语 文化研究 汉英对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探讨    语言是人们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孕育了
期刊
摘要词汇同语言一样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注重挖掘二语习得过程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明确二语习得词汇文化的差异性,不但能够帮助二语习得者掌握词汇,更有利于加强二语习得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以英汉语言中典型的文化负载词汇为例,通过二者语言词汇文化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二语习得过程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性。  关键词:二语习得 英汉词汇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语
期刊
摘要地方旅游文学传播的社会功能,是由各地方文学的相互交流和竞争发展促成的,是多方面、多元化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各地方文字符号的交流以及信息的融汇,越来越突显出其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  关键词:地方旅游文学传播 环境监测功能 整合协调功能 文化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传播是文学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载体,采用一定的方式,将社会发生和发展的信息
期刊
摘要作为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张琦的后人,张氏女词人的词体创作一方面继承了常州词派的美学传统,强调意蕴,以“缠绵悱恻”为主要风格特征,重视比兴寄托,具有经世实用意识;另一方面,又有所继承与创新,女性意识日趋觉醒,情感的表达更细腻直白。  关键词:清代 常州词派 张氏女词人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常州位于经济发达、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地区,历来人文荟萃,学术风
期刊
摘要借助基本符号,蒲松龄在作品中构建了语词隐喻、意象隐喻、行动隐喻、空间隐喻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叙事辞格,创造了富有暗示和象征意味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在奇幻诡怪与世俗人情相融会的艺术世界中领略到更为丰富深沉的、难以穷尽的隽永意味,达到了文显意曲、韵味丰赡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古代小说 《聊斋志异》 叙事修辞 隐喻辞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对叙述有诸种妖异凶祥、畸人怪
期刊
摘要现代体育文化主要包括竞技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和社会体育文化,它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缺少游戏本质精神哲学理念的传扬。体育先哲们认为真正的体育文明将是需要公平的游戏,欺骗和破坏游戏就是在摧毁体育文明本身。从哲学视角看,游戏精神理念在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发展进程中,孕育着重要的指导思想,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文化 体育精神 游戏因素 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80
期刊
摘要相扑作为日本的传统国技,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横纲是相扑界的最高荣誉。然而来自蒙古的横纲朝青龙的所作所为与日本民众所期待的横纲相去甚远,令日本国民大失所望,其人气也极度下跌。本文通过日本媒体对横纲朝青龙的有关报道,对朝青龙相扑不受欢迎的原因以及日本相扑文化的真谛进行了分析,指出相扑文化的核心内涵和amae意识(依赖意识)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相扑 朝青龙 依赖 amae  中图分类号:G1
期刊
摘要生命的存在价值要求生命步入超越和升华,宋代廓庵《十牛图颂》将这个过程具体化为一种程式,借“失牛”、“寻牛”、“得牛”、“牧牛”等10个阶段为喻,描述了禅的本俱、迷失、寻逐、顿悟、任运的悟道模式论。完成这个过程,修行者就已证道,实现了回归生命的最朴实的价值。  关键词:廓庵 十牛图颂 悟道模式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    宋代廓庵禅师在清居禅师《八牛图》的基础上绘成《十牛图》(《
期刊
摘要电视广告是一种内含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其往往通过传统刻板的角色将女性定位于家庭主妇形象,以突出女性身形美来迎合男性的观看欲望,并用看与被看的模式表达着男权话语对女性的想象和叙述。  关键词:电视广告 意识形态 刻板成见 权力关系 叙事模式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电视广告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内含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本身暗含了复杂的权力关系。电视广告视
期刊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也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余华在1995年前后,也就是在长篇小说《活着》的创作前期,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们会发现余华在那一年做出了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耗的决定:放弃先锋试验。然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