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紧迫性与原则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的意识状况和终极的价值观念,贯穿于生命的始终。本文指出了当前大学生信仰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发展、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信仰教育的原则。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 信仰危机
  
  人人都有信仰,大学时期正是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处于当今世界变革之中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这些变革导致人们社会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根本变化,而出现信仰的复杂化、多元化,呈现出混乱和无目标的状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把信仰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1、信仰的定义
  信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的意识状况和终极的价值观念,贯穿于生命的始终[1]。体现了一个人最根本的生存哲学,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柱石。关于什么是信仰的问题。哲学、伦理学、人类学等都有不同的表述,最常见的观点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规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2];又如“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标准”[3]。
  2、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紧迫性
  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认识他们,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是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大学把握人才方向的需要。今天的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中,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一定程度地“信仰危机”,所谓的“信仰危机”,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人们完全没有了信仰或者不再需要信仰,而多半是对原有的一种信仰,由于某种原因而动摇了、削弱了,发生了困惑或迷。可见,如何在坚持主导价值和信仰的前提下,让大学生解放思想有很强的是非分辨力和道德底限,是现实给我们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重视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的教育则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
  2.1大学生信仰处于重构时期,迫切需要规范和引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国民众目前信仰现状的总体调查表明,在全体被调查中,“有信仰”者只占28.1%,如果加上不想回答中可能有信仰者的比例,最多也只能占3O左右。明确表示“没有信仰”者占36.09%,如果把曾有过信仰也视为目前没有信仰,那么,目前没有信仰者达到58.33%,超过全体被调查者的一半。无疑,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正在经受一场空前的混乱和重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其信仰正处于一个构建、整合、趋于稳定的状态,因而此时大学生的信仰非常需要引导及教育,以便其顺利形成。
  2.2社会转型期需要提高大学生对文化的适应力和辨别力
  中国处于一个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过渡时期。在封闭的社会里,文化、信仰是一元的,社会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向全体社会成员反复灌输一种信仰和行为目标,这种普遍的文化价值和信仰,成为一种很强的文化力量,形成内聚和向心力,自然吸引全体成员为之奋斗,使社会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然而,由于这种信息传播忽视个人的文化价值趋向,不承认个人的感情和认知的需要,对充斥着单一文化思想的教化形式往往表现出冷淡、麻木的心态;但在社会变革或转型时期,它封闭不住外界强大的新异的文化洪流时,惯用的反复宣传将失去期望的轰动效应,甚至产生逆向的结果,也就是封闭的社会控制不住外界强大的多元文化的冲击,遇到社会走向开放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的失控和失调现象。尤其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各种西方文化学说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的包围中。大学生在文化的冲突中面临着如何抉择,把自己的人生观定位于什么学说,追求什么信仰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呼唤信仰教育的参与。
  2.3信仰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人格养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一环。榮格曾说:“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人格。”个体文化的成果是个体人格,全体文化的成果是全体人格,在市场经济下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而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关键在于对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想要造就_支跨世纪的人才大军,必须从文化着眼,否则就可能培养出一代只知科技不知文化、没有价值信仰的精神畸形儿。他们不能很好地履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不能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似乎更注重作为个人的经济行为,而忽视了文化行为。如果没有有力而健康的信仰支撑,它就容易成为一种在市场经济下阴暗、颓废、腐朽文化的腐蚀者,表现出堕落、扭曲的病态人格。这显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肩起飞的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人格塑造中一项巨大的系统的人文工程。
  3、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原则
  3.1教育信仰决定信仰教育
  “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8]。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取决于大学生的教育信仰,简言之,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信仰内容和教育方法去教育大学生。教育信仰,即我们就信仰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过程所具有的价值认识、信服和尊重及其实现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并以之为信仰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教育信仰来源于对主客观社会现实的正确科学认知。科学的教育信仰需要解放思想、观念更新,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新世纪的教育信仰应当与世界文明发展总趋势相一致,立足中国正在变化的现实,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3.2共同信仰与个人信仰相结合
  共同信仰指由若干人或其所组成的集团阶层民族国家等信仰主体为多数的信仰。共同信仰可以充分地整合集体内的成员力量,发挥其个人所不可比拟的社会改造作用。共同信仰具有凝聚、激励、整合功能。当前我国的共同信仰主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信仰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民心,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个人信仰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因其特殊的社会生活实践经历、社会地位、认知和需要不同而所形成的信仰。如生活观念、工作信条、交际处世准则、学习信心等都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由于每一个具体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个人信仰也千差万别。我们认为,个人信仰只要不违法乱纪、危害社会、符道德要求,都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保护。当前的信仰教育应在强调和重视共同信仰教育的同时兼顾具体个人信仰教育。
  参 考 文 献
  [1] 荆学民,李旭炎.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J].南开学报,1999,(2).
  [2] 王国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主题[J].探索,2002,(1):64
  [3] 胡智伟.要从深层次解决信仰问题[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1994,(6):35.)。■
其他文献
据近日相关媒体对SUV市场的报道,三菱帕杰罗SPORT 2.4增强型新车正以20.9万元的售价劲爆车市.同时记者了解到,北京吉普此次发布的新车不仅在价格上比原车低出整整1万元,而且
创新,一直是JAC江淮汽车集团决策层对拓宽产品系列市场覆盖面的思维方式.在国内轻卡市场上,多年来一直雄踞三甲位置的江淮集团,现在又轻重并举,重拳出击,将与韩国现代公司技
Volvo(富豪)汽车公司已对其S40型和V40型两款中档汽车的安全性能,油耗以及车厢内外设计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进.
期刊
"人民币汇率之争"始于2002年11月,以日、美为首的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汇率是国际货币之间的价格,它是由相当复杂、具体而又多样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本文有别于大多数的理论
2003年1-3季度,全国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30.16%.重卡市场与前几年相比,呈高开低走、窄幅震荡之势.1-3季度共生产21.3万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