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血清胆汁酸谱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方法检测血清中胆汁酸表达的方法,并初步探讨胆汁酸亚型与肥胖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处理血清标本,经UPLC HSS T3色谱柱梯度洗脱后,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对血清中的胆汁酸组分进行质谱检测,并根据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指导原则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线性范围、灵敏度、不精密度和相对回收率进行性能验证。利用UPLC-MS/MS方法检测10例单纯性肥胖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UPLC-MS/MS方法可同时检测人血清中14种胆汁酸亚组分,在10~20 000 n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良好。其对不同亚组分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2~7.90 nmol/L,最低定量限(LOQ)为0.07~44.20 nmol/L;其日内不精密度为0.35%~12.41%;日间不精密度为1.11%~13.04%;相对回收率为89.8%~114.6%。初步临床应用显示,单纯性肥胖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胆汁酸谱色谱图有一定差异,单纯性肥胖者血清中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浓度分别为0.49 (0.45~1.90)、1.44(0.84~3.72) μmol/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98(0.53~3.06)、1.99(0.67~2.88) μmol/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58、-0.801,P均>0.05)。

结论

建立的UPLC-MS/MS方法可有效分离并定量检测血清中各种胆汁酸亚型,其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临床标本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的分析测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253-256)

其他文献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既可感染猪等牲畜,也可感染人。由于人被猪链球菌感染后,引起高热、腹泻、头痛、听力下降,重症患者发生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 cularcoagulation,DIC)、脑膜炎。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例而猪链球菌引起甲状腺感染病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出现一种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多生活在山地或丘陵地区的农村。该病传播途径尚不清楚,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该病的其他症状有胃肠不适、纳差厌食、恶心、腹泻、疲劳乏力、相对缓脉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和酶学改变等,后者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
期刊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于1963年由Baruch Blumberg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血中发现,称为澳大利亚抗原(澳抗)。 近年来,HBsAg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HBsAg定量检测已具备可标准化,重复性好,低成本等特点
期刊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一般多不致病,为人体肠道中最主要和数量最多的寄生菌。但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很强,可引起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被称为致病性ECO,必须进行重点监测和研究。例如2011年肠出血性ECO(EHEC)感染疫情从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截止到6月11日疫情已扩散至欧洲和美国等13个国家,已导致25人死亡,近3千人患病。除了EHEC,致病性ECO还包括产生更
期刊
患儿,女,8岁,辽宁省瓦房店人,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到北京佑安医院就诊。2008年9月,患儿因“支气管肺炎”当地医院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后口服罗红霉素,1周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如浓茶色,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993 IU/L, 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819 IU/
期刊
播散性放线菌病临床上不常见,同时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更为罕见[1-2]。现报道1例继发于流产术后年轻女性播散性放线菌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经过积极的脓液引流、抗放线菌联合四联(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痊愈。
期刊
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作为生物标志物,已经广泛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但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如何应用好(NT-pro)BNP (即BNP和NT-proBNP)?作者认为有3点非常重要。首先,要知道BNP
期刊
患者女,53岁。因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肿痛、发热并加重,当地多家医院一般抗炎治疗无效,于2010年3月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皮疹、口腔外阴溃疡,无关节晨僵、雷诺现象、皮肤硬化、光过敏等,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腹痛、腹泻及便血,无尿频、尿急及尿痛,饮食欠佳,睡眠差,二便可。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未到过牧区、疫区及流行病暴发区,无性病冶游史。其父及女儿
期刊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是临床抗癫痫、抗惊厥和稳定情绪类药物。其血药浓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血药浓度在10~40 μg/ml时可获得最佳疗效。浓度过高时可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导致呼吸中枢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由于PB治疗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药物代谢在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对开展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
期刊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2011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第三位[2]。尽管40%~50%的结直肠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治愈,但大部分患者会发生转移或复发,并最终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兴起,2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单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