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谈性色变到“性性相吸”
中国,走过了长达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历程,曾经是一个牢牢禁锢着性的国度。性,这一与每个人的生活皆有密切关系的话题,被视为洪水猛兽,凡与性扯上关联的话题也一概受到株连。而今天,中国人已经不再羞于说性。在当今世界上愈演愈烈的性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性已不再仅仅是人们的生理需求,“性生活”的外延已经被无限放大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T台上比基尼走秀的金发碧眼变成了中国面孔:海滩上丰乳肥臀的欧版日光浴拥趸里腰肢纤细的亚洲身段多起来;仿效国外创办的中国时尚类杂志的封面上开始被尺度大胆的美女和型男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广告中,植入了大量性暗示成分。事实上,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融合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地球村”里流行的东西都一样,藏着掖着反倒是欲盖弥彰。就像时尚之轮回,所过之处皆是春暖花开。“性性相吸”是人类本性,是大自然的规律,没什么好回避的。不同以往的是,当今社会,“性性相吸”越来越心照不宣,越来越公众透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公众的视听。
性与社会水乳交融
无论你是一个保守的人、一个不过问太多是非的人,还是社交圈里的交际花,亦或公子哥花花心肠,甚至是退休在家带外孙的闲人老太,你必须要面对一个同样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性与社会交融的现实。
走在大街上,林林总总的店铺中,挂着“夫妻保健用品”招牌的性用品商店总是那样抢眼,因为有形形色色的图片会意,产品功能自不必说。尤其每到夜晚,华灯普照,巨幅霓虹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给肾注入活力。多少路人心里在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性福’都这么明明白白了?”
从前,很多人不了解还有神奇的新产品可以让夫妻生活更愉悦,现在,名目繁多的成人用品,情趣商店的出现,真真正正让国人开了眼界。虽然大部分人不愿意在路人的注视下堂而皇之地走进去购买自己很感兴趣想要一试的性生活用品,但网络的发达,购物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便利,似乎为这种尴尬提供了一块大方的遮羞布。
跟我们关系越来越密切的网络,也随处可见有关性的主题。前不久,随着《色·戒》的公映,网络上大肆流行各种版本的“《色·戒》高清版删节床戏”。点击率超高。居然连病毒也瞄上了,“当心网络下载《色·戒》中病毒”的大号字见诸报端。这只是一个小事件,事实上,网络中有关性的主题,点击率一向一马当先,网民在打开网站的那一刻,首先会被围堵视线的图片主题所攻击,试想性感动人的型男索女,任谁也难不为所动。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性话广告接踵而来,“做女人挺好”这样的都不算什么,更大胆更直白的多的是。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行其道的性暗示广告,尤以平面广告为代表的,数量可观。一个橙汁广告,可以用三只橙摆在一起,挤出一个三角内裤的留白,让人看上去直接认为是卖内衣的,宜家一款经典台灯,开关控制居然是一个赤裸小男孩的小鸡鸡,可爱中透着无限的情趣,妙不可言的还有更多……
近年来,每到情人节,社会上会有人发起“免费送礼物”活动,而这礼物不是别的,正是阻隔艾滋病传染的安全套,刚出第一年,大众哗然,而今,已然见怪不怪,反过来坦然接受享用之。
艾滋病。中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疫情逐渐扩散蔓延,递增速度达到每年30%。随着艾滋病高危行为人数的不断增加,以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牵头组织的全社会预防艾滋病宣传影响渐众,一大批演艺明星,社会各界名人相继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成为“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红丝带这一特殊符号在中国越来越醒目。正视艾滋病,公开宣传预防其传播的各种方法(最典型的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病人友好相处,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直面性行为的姿态。
性 色情
性不等于色情,谈性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正视性、直面性、理性地认识性、有节有度的把握性、巧妙地将性为商业所用,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文学界:污染视听的“美女作家”
这是个知“性”、谈“性”指数相当高,性开化度日渐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性”趣高涨、无性不欢的时代。
一向以不消停,不炒不闹不热闹为代名词的演艺界娱乐圈,也是大众的一个性话题指向标。《色·戒》上映后,李安、汤唯等一获奖,汤唯更是借助《色·戒》的大胆表演迅速蹿红。范冰冰对汤的走红抛出一句话:“她还嫁得出去吗7”由此可知范把嫁人看得很重,并且对为艺术献身、裸露出镜看得相当保守。不得不说,《色·戒》成为2007年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华人的一个公共谈资,这与汤唯,梁朝伟的性爱戏直接相关。这一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观众对含有情色内容的电影是十分饥渴的。在不曾平静的娱乐圈里,有关性的话题也是一直不断:“潜规则”事件沸沸扬扬地搅乱了整个2006,各大牌明星的隆胸,假胸新闻、各种场合的露点照片,为扬名不停炒作,娱记不爆料干脆自己制造的桃色新闻更是漫天飞舞。
本应洒满阳光的文化界也不安静。蓦然回首,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大批美女作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她们高声叫着“我脱,所以快乐”,大声喊着“再无耻一点”,不靠笔杆子写作,而是靠身体写作,全身上下的每寸肌肤都成了其创作的源泉,从头发丝儿到脚面子,无一漏网,没有写不到的地方。而且不走旧人路:以前别人写过的地方轻描淡写,不太涉及或者涉及不深的地方就重点深入地歇斯底里地描写。当这种美女作家形成一个小气候的时候,文坛上呈现出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像有些评论所描述的“脱衣舞试验田,裸奔赛马场”——从书中走进读者的视线,刺激着人们的荷尔蒙分泌。
饮食界:令人瞠目的“人体盛”
还有种不能不让人反感的现象出现在饮食界。大家都以为只有洗澡泡脚的地方才有特殊服务,怎么也想不到饮食界也能与色情挂上联系,想不到在吃饭的地方也能见到裸女,而且还是用裸女当“盘子”?!美食美器?!——直到“人体盛”横空出世。令人惊讶的是,在我国,追溯到2004年、2005年,均有人体盛的新闻爆出。不是只有“女体盛”,“男体盛”也有呢!2005年9月23日,央视“重庆出现‘帅哥人体盛宴’,数位美女共同享用”的报道一时引起舆论哗然。试问,如此这般将赤裸的人体当作盘子一样被摆上餐桌的饮食行为流行,究竟是吃饭还是吃人?好奇吗?食色性也?低俗还是高雅,答案自在人心。这种畸形心态的饮食兼性需要,大概不会走很远。
电影界:什么是三级片和A片
这是个焦点,现在公告一下定义,让大家明白“有色”电影是怎么界定的。在中国,“三级片”的大概分类是这样的:一种是普通级影片,这种影片大家都可以看。一种是一般限制级,15岁以下的孩子不准看。还有一种就是严格限制级,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都不准看。
三级片
艺术无禁忌,但社会有禁忌。但艺术的界限在哪儿?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供参考,使得电影人陷入两难境地。 关于“三级片”
第一级:适合任何年龄。
第二级:儿童不宜。
第二级中又细分为:
第二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二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三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G级: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
PG级: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范围。
PG-13级: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限制级):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成人影片),未成年人绝对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其中NC-17也就是经常说的成人(Adult)级电影——所谓A片
大众视听:性话节目泛滥
广电总局在2007年9月5日通报批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指责其近期在每天21点以后,用2-3个小时公然谈论,渲染描述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和性器官,大肆吹嘘性药功能,内容淫秽不堪,色情下流,严重污染社会风气,责令停播有关节目,并处理有关责任人。
事实上,类似的节目也不止一档,“专家”谈性、午夜性生活……卖药的、生殖保健,性体会,不所不包、无奇不有。其实,全国哪一家电台没做过这类节目呢?在金钱和利益的“挟持”下,一不留神就随“性”走下去了,不知不觉就“泛滥”了,大众的听觉环境渐渐就给污染了。有节有度,在利益和形象二者之间,大众视听只有一个选择。
性略示广告拒绝低俗
国内外的广告词语中涉及到性暗示的,已经屡见不鲜,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中国在这方面进入状态很晚,目前,正是滥用这种广告创意形式的高峰期。
播性语录——
蚁力神,谁用谁知道!(保健品)
做女人,挺好!(内衣)
玩关女人。(内衣)
上我一次,终生难忘。(某网站)
好色之涂。(油漆)
今天你泡了吗?(洗衣粉)
让你感觉像一浪接一浪!(口香糖)
只有这个球是动的。(库娃做的文胸广告词)
性暗示广告在国外的普及程度跟国内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国内的广告没有分级,很多性暗示广告公然出现在电视上、报刊杂志上。以及作为地铁、公车的灯箱广告,大众持的态度差别很大。举几个例子:
地铁灯箱:画面中一位漂亮的性感女郎胸前的纽扣崩开了,露出丰满胸部的一小部分,旁边的广告语是“开了”。(某商场开业)
户外广告牌:“我要高巢”。(房地产)注:此牌竖立在南昌市叠山路口,面积达240平方米的巨型广告牌,左半部分图案是一位美女作激情呐喊状,写有“我要高巢”几个醒目大字。大字下方以小字体标明“敬邀广告、律师、会计、培训、咨询、评估、IT,设计等智慧型企业共赴事业高潮”。
“突破三点,大得让你心动!”(长沙房地产广告)
“你就别装了”,“谁都喜欢大的”,“六个一起上”。(某房地产)
以“性”为诱饵,表面上五彩斑斓,抓人眼球,用性暗示为技巧,四两拨千斤,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某种程度上的确不失为一种好的广告创意。但如果它始终刻意迎合某些低级趣味,除了以“性”为诱饵之外无技可施,它就是拙劣的了。正像有的评论说的:“好的广告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现实生活的传播环境中,性暗示广告,要达到商业意图与文字锤炼的结合,合乎情理而又出人意料的意境,才会打动人,如果广告一味地向‘性’靠拢,乐此不疲地打色情擦边球,会让人感到别扭,甚至龌龊。”
“性暗示”、“性幻想”的广告往往低估受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越是赤裸裸的东西越是要加上别具一格的包装才能达到效果。中国人的性观念很含蓄,性文化的传播对中国受众来说要含蓄一些,技巧一些,要让人们在会心一笑之后愉快地接受。性感是没有明确方向的暧昧情绪炮弹,用不好反而分散注意力。
性暗示广告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妙,它具有的爆发力会引人注目;运用不好,只会使人过度关注性方面的庸俗内容而无暇它顾。不可忽视的是,面对公众,广告不只是商品推销手段,它也展示一种价值观,它也要考虑其对社会心理,风气的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尤其对于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不管其一时的效果如何轰动,低俗的性暗示广告最终将遭到人们的唾弃。
性的繁荣与泛滥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全社会对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暗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程度。
古人“性开化”一瞥
古人的生活、社交、娱乐,在现代人看来单调乏味,性方面无疑保守、禁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实则不然。在青岛,走在街上,随便走进一家即使店藏并不大的书店,竟然屡屡都能邂逅“中国古代性文化大观”一类书名的书籍。翻开书页,出乎意料的古人性文化、性用具、性历史——呈现。虽然登不上流行书排行榜,但相比几十年前,如今读古人“性”研究主题书籍的自由无碍不也正是一种性开化的体现吗?
《战国策·韩策》中记载着秦国宣太后对韩国来求救的使臣尚靳的一段话:“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尽量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不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贵千金,独不可使妄少有利焉?”
宣太后在接见外国使臣如此严肃,郑重的场合,公开用描述性交姿势的例子来阐述自己对军国大事的观点,这在后人看来,难免大惊失色。但这件事,恰恰说明了战国时期男欢女爱并不是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丢人的事,更谈不上淫秽,下流。
《易经》的《系辞》中更有一段文字:
天地洇,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这里,甚至把男女交媾的地位提高到“万物”之上了,也就是说,男女的“构精”,导致了万物的“化生”。
无论从文字记载还是从考古发掘的事物中,人们都能了解到,人类社会的早期,我们人类的老祖先对男女和“性”的观念还是很开明的。人种进化,必然会体现在繁衍的进化变异上。因此,从猿变人,性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劳动,在使人类祖先逐步脱离大自然的束缚时,在使人类祖先逐步区别于其它动物类群时,必需要在人类自身繁衍——两性行为发生作用。也只有在这一部位的变异,才能使直立行走、择地而栖、使用工具……进化变异的成果得以固化和延伸。
男性与女性的交媾,是生命活力,自身繁衍之源。这种早期意识。使人类祖先充分发挥自己业已开掘出来的主观能力去追求性行为,使性行为像其它人类行为一样,从动物性中脱离出来而充满“人性”。这种初期意识,当然地孕育出性观念上的原始的主动意识、开放意识,并在后来演绎为生殖崇 拜。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性”
随着我们对西方性文化的耳濡目染,感觉西方人的性爱就像吃饭一样随便,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反而不少西方人觉得中国人的性爱观念比外国人要开放,比如包“二奶”这种社会现象,在西方是无法接受的。他们的观念中,婚姻是忠诚,是一种严肃的契约,男女双方必须公平。你如果决定跟一个女人一起生活,你就不应在外面找其他的女人,而有些夫妻男女双方备有情人,更是不健康的婚姻。
关于性,中国人与西方人的观念也很不同。中国人好象不享受性生活,不知性是什么,觉得性只是某件事的伴随物,比如:婚姻。在西方,只要是成年人,即使18岁,如果有性的要求,就可以得到满足。在中国是绝对不行的。西方70年代有性解放运动,现在又在校园里普及性教育课程,而中国在这方面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太好意思。
看来,虽然中国的性禁锢土崩瓦解了,但在西方人看来,合乎人性本原的性开化程度还不够。
性文化发展引发的社会思考
性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有关系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必然带来社会新气象。国民口袋里可支配的钱多了,难免会“饱暖思淫欲”,这是人之常情。
用性学家的观点来说,我国的性观念“五年一大变十年一巨变”。性观念的历史是一个随着人类的生产力发生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性观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西方的风吹过来,文化交流也渐多,中国人在性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宽容度也在逐渐增强,人们的性观念以及性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今社会,中国官方宣布不再把同性恋当作精神病对待。此消息一出,许多同性恋社团都举行了狂欢派对以示庆祝。而性学家李银河和张北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该项政策的出台,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认为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发展史的演变。
按照性学研究者的观点,中国的性问题,“8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前30年,越轨性行为受到社会道德的非常严格的约束。改革开放后,这种道德被摧毁”。第二个分水岭出现在90年代末,“中国人的性行为越来越像西方六七十年代的性革命“。这种变化与一些催生剂与性道德的重建不无关系,最典型的,在大学校园,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普及,‘性革命’被催生了,张生爬墙会崔莺莺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QQ、E—mail、虚拟社区等极大地方便了性交往,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中国人的性教育材料比几年前极大地丰富了。网恋和网络性爱,带着超越时空性、虚拟性、满足多种需求性等特征,翩然而至。社会学家在谈到这一现象时说:“对一些人而言,他们大量涉猎色情网站,在网上尝试性体验,主要原因是‘性’认识正常途径的缺乏,教育存在偏差,影视等现代传媒宣传的影响。”
性文化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分支
在中国,性文化研究似乎过于前卫而不能为人坦然接受。
性学专家李银河,中国第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她研究的领域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隐私的东西。她憧憬“多边恋”,“希望自己是同性恋”她说:“换妻应受保护,聚众淫乱罪过时”,她还说“一夜情,只要是单身,不仅有这个权利,在道德上也完全没有问题。”……种种大胆言论换来众人指责,有人说她玷污了王小波,而有的人却称赞她是“敢讲真话的勇士”,性爱与婚姻、性社会学、同性恋、虐恋、性的问题……都是李银河的研究课题。“作为一个学者,一名女性,她离经叛道,单枪匹马地挑战传统道德观念和现行法律,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深厚的学识。”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她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
性的多元化趋势在当今世界上愈演愈烈,性开化和性商业也日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弗洛伊德说:“文明的产生必须以性的禁忌为代价。”时代要前进,文化要发展。性文化禁锢,不可以,性文化泛滥,要不得。然而,纷乱的世事,谁又知道明天的性文化往何处去?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性文化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分支来研究。
中国,走过了长达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历程,曾经是一个牢牢禁锢着性的国度。性,这一与每个人的生活皆有密切关系的话题,被视为洪水猛兽,凡与性扯上关联的话题也一概受到株连。而今天,中国人已经不再羞于说性。在当今世界上愈演愈烈的性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性已不再仅仅是人们的生理需求,“性生活”的外延已经被无限放大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T台上比基尼走秀的金发碧眼变成了中国面孔:海滩上丰乳肥臀的欧版日光浴拥趸里腰肢纤细的亚洲身段多起来;仿效国外创办的中国时尚类杂志的封面上开始被尺度大胆的美女和型男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广告中,植入了大量性暗示成分。事实上,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融合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地球村”里流行的东西都一样,藏着掖着反倒是欲盖弥彰。就像时尚之轮回,所过之处皆是春暖花开。“性性相吸”是人类本性,是大自然的规律,没什么好回避的。不同以往的是,当今社会,“性性相吸”越来越心照不宣,越来越公众透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公众的视听。
性与社会水乳交融
无论你是一个保守的人、一个不过问太多是非的人,还是社交圈里的交际花,亦或公子哥花花心肠,甚至是退休在家带外孙的闲人老太,你必须要面对一个同样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性与社会交融的现实。
走在大街上,林林总总的店铺中,挂着“夫妻保健用品”招牌的性用品商店总是那样抢眼,因为有形形色色的图片会意,产品功能自不必说。尤其每到夜晚,华灯普照,巨幅霓虹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给肾注入活力。多少路人心里在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性福’都这么明明白白了?”
从前,很多人不了解还有神奇的新产品可以让夫妻生活更愉悦,现在,名目繁多的成人用品,情趣商店的出现,真真正正让国人开了眼界。虽然大部分人不愿意在路人的注视下堂而皇之地走进去购买自己很感兴趣想要一试的性生活用品,但网络的发达,购物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便利,似乎为这种尴尬提供了一块大方的遮羞布。
跟我们关系越来越密切的网络,也随处可见有关性的主题。前不久,随着《色·戒》的公映,网络上大肆流行各种版本的“《色·戒》高清版删节床戏”。点击率超高。居然连病毒也瞄上了,“当心网络下载《色·戒》中病毒”的大号字见诸报端。这只是一个小事件,事实上,网络中有关性的主题,点击率一向一马当先,网民在打开网站的那一刻,首先会被围堵视线的图片主题所攻击,试想性感动人的型男索女,任谁也难不为所动。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性话广告接踵而来,“做女人挺好”这样的都不算什么,更大胆更直白的多的是。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行其道的性暗示广告,尤以平面广告为代表的,数量可观。一个橙汁广告,可以用三只橙摆在一起,挤出一个三角内裤的留白,让人看上去直接认为是卖内衣的,宜家一款经典台灯,开关控制居然是一个赤裸小男孩的小鸡鸡,可爱中透着无限的情趣,妙不可言的还有更多……
近年来,每到情人节,社会上会有人发起“免费送礼物”活动,而这礼物不是别的,正是阻隔艾滋病传染的安全套,刚出第一年,大众哗然,而今,已然见怪不怪,反过来坦然接受享用之。
艾滋病。中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疫情逐渐扩散蔓延,递增速度达到每年30%。随着艾滋病高危行为人数的不断增加,以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牵头组织的全社会预防艾滋病宣传影响渐众,一大批演艺明星,社会各界名人相继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成为“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红丝带这一特殊符号在中国越来越醒目。正视艾滋病,公开宣传预防其传播的各种方法(最典型的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病人友好相处,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直面性行为的姿态。
性 色情
性不等于色情,谈性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正视性、直面性、理性地认识性、有节有度的把握性、巧妙地将性为商业所用,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文学界:污染视听的“美女作家”
这是个知“性”、谈“性”指数相当高,性开化度日渐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性”趣高涨、无性不欢的时代。
一向以不消停,不炒不闹不热闹为代名词的演艺界娱乐圈,也是大众的一个性话题指向标。《色·戒》上映后,李安、汤唯等一获奖,汤唯更是借助《色·戒》的大胆表演迅速蹿红。范冰冰对汤的走红抛出一句话:“她还嫁得出去吗7”由此可知范把嫁人看得很重,并且对为艺术献身、裸露出镜看得相当保守。不得不说,《色·戒》成为2007年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华人的一个公共谈资,这与汤唯,梁朝伟的性爱戏直接相关。这一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观众对含有情色内容的电影是十分饥渴的。在不曾平静的娱乐圈里,有关性的话题也是一直不断:“潜规则”事件沸沸扬扬地搅乱了整个2006,各大牌明星的隆胸,假胸新闻、各种场合的露点照片,为扬名不停炒作,娱记不爆料干脆自己制造的桃色新闻更是漫天飞舞。
本应洒满阳光的文化界也不安静。蓦然回首,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大批美女作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她们高声叫着“我脱,所以快乐”,大声喊着“再无耻一点”,不靠笔杆子写作,而是靠身体写作,全身上下的每寸肌肤都成了其创作的源泉,从头发丝儿到脚面子,无一漏网,没有写不到的地方。而且不走旧人路:以前别人写过的地方轻描淡写,不太涉及或者涉及不深的地方就重点深入地歇斯底里地描写。当这种美女作家形成一个小气候的时候,文坛上呈现出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像有些评论所描述的“脱衣舞试验田,裸奔赛马场”——从书中走进读者的视线,刺激着人们的荷尔蒙分泌。
饮食界:令人瞠目的“人体盛”
还有种不能不让人反感的现象出现在饮食界。大家都以为只有洗澡泡脚的地方才有特殊服务,怎么也想不到饮食界也能与色情挂上联系,想不到在吃饭的地方也能见到裸女,而且还是用裸女当“盘子”?!美食美器?!——直到“人体盛”横空出世。令人惊讶的是,在我国,追溯到2004年、2005年,均有人体盛的新闻爆出。不是只有“女体盛”,“男体盛”也有呢!2005年9月23日,央视“重庆出现‘帅哥人体盛宴’,数位美女共同享用”的报道一时引起舆论哗然。试问,如此这般将赤裸的人体当作盘子一样被摆上餐桌的饮食行为流行,究竟是吃饭还是吃人?好奇吗?食色性也?低俗还是高雅,答案自在人心。这种畸形心态的饮食兼性需要,大概不会走很远。
电影界:什么是三级片和A片
这是个焦点,现在公告一下定义,让大家明白“有色”电影是怎么界定的。在中国,“三级片”的大概分类是这样的:一种是普通级影片,这种影片大家都可以看。一种是一般限制级,15岁以下的孩子不准看。还有一种就是严格限制级,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都不准看。
三级片
艺术无禁忌,但社会有禁忌。但艺术的界限在哪儿?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供参考,使得电影人陷入两难境地。 关于“三级片”
第一级:适合任何年龄。
第二级:儿童不宜。
第二级中又细分为:
第二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二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三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G级: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
PG级: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范围。
PG-13级: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限制级):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成人影片),未成年人绝对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其中NC-17也就是经常说的成人(Adult)级电影——所谓A片
大众视听:性话节目泛滥
广电总局在2007年9月5日通报批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指责其近期在每天21点以后,用2-3个小时公然谈论,渲染描述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和性器官,大肆吹嘘性药功能,内容淫秽不堪,色情下流,严重污染社会风气,责令停播有关节目,并处理有关责任人。
事实上,类似的节目也不止一档,“专家”谈性、午夜性生活……卖药的、生殖保健,性体会,不所不包、无奇不有。其实,全国哪一家电台没做过这类节目呢?在金钱和利益的“挟持”下,一不留神就随“性”走下去了,不知不觉就“泛滥”了,大众的听觉环境渐渐就给污染了。有节有度,在利益和形象二者之间,大众视听只有一个选择。
性略示广告拒绝低俗
国内外的广告词语中涉及到性暗示的,已经屡见不鲜,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中国在这方面进入状态很晚,目前,正是滥用这种广告创意形式的高峰期。
播性语录——
蚁力神,谁用谁知道!(保健品)
做女人,挺好!(内衣)
玩关女人。(内衣)
上我一次,终生难忘。(某网站)
好色之涂。(油漆)
今天你泡了吗?(洗衣粉)
让你感觉像一浪接一浪!(口香糖)
只有这个球是动的。(库娃做的文胸广告词)
性暗示广告在国外的普及程度跟国内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国内的广告没有分级,很多性暗示广告公然出现在电视上、报刊杂志上。以及作为地铁、公车的灯箱广告,大众持的态度差别很大。举几个例子:
地铁灯箱:画面中一位漂亮的性感女郎胸前的纽扣崩开了,露出丰满胸部的一小部分,旁边的广告语是“开了”。(某商场开业)
户外广告牌:“我要高巢”。(房地产)注:此牌竖立在南昌市叠山路口,面积达240平方米的巨型广告牌,左半部分图案是一位美女作激情呐喊状,写有“我要高巢”几个醒目大字。大字下方以小字体标明“敬邀广告、律师、会计、培训、咨询、评估、IT,设计等智慧型企业共赴事业高潮”。
“突破三点,大得让你心动!”(长沙房地产广告)
“你就别装了”,“谁都喜欢大的”,“六个一起上”。(某房地产)
以“性”为诱饵,表面上五彩斑斓,抓人眼球,用性暗示为技巧,四两拨千斤,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某种程度上的确不失为一种好的广告创意。但如果它始终刻意迎合某些低级趣味,除了以“性”为诱饵之外无技可施,它就是拙劣的了。正像有的评论说的:“好的广告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现实生活的传播环境中,性暗示广告,要达到商业意图与文字锤炼的结合,合乎情理而又出人意料的意境,才会打动人,如果广告一味地向‘性’靠拢,乐此不疲地打色情擦边球,会让人感到别扭,甚至龌龊。”
“性暗示”、“性幻想”的广告往往低估受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越是赤裸裸的东西越是要加上别具一格的包装才能达到效果。中国人的性观念很含蓄,性文化的传播对中国受众来说要含蓄一些,技巧一些,要让人们在会心一笑之后愉快地接受。性感是没有明确方向的暧昧情绪炮弹,用不好反而分散注意力。
性暗示广告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妙,它具有的爆发力会引人注目;运用不好,只会使人过度关注性方面的庸俗内容而无暇它顾。不可忽视的是,面对公众,广告不只是商品推销手段,它也展示一种价值观,它也要考虑其对社会心理,风气的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尤其对于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不管其一时的效果如何轰动,低俗的性暗示广告最终将遭到人们的唾弃。
性的繁荣与泛滥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全社会对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暗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程度。
古人“性开化”一瞥
古人的生活、社交、娱乐,在现代人看来单调乏味,性方面无疑保守、禁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实则不然。在青岛,走在街上,随便走进一家即使店藏并不大的书店,竟然屡屡都能邂逅“中国古代性文化大观”一类书名的书籍。翻开书页,出乎意料的古人性文化、性用具、性历史——呈现。虽然登不上流行书排行榜,但相比几十年前,如今读古人“性”研究主题书籍的自由无碍不也正是一种性开化的体现吗?
《战国策·韩策》中记载着秦国宣太后对韩国来求救的使臣尚靳的一段话:“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尽量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不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贵千金,独不可使妄少有利焉?”
宣太后在接见外国使臣如此严肃,郑重的场合,公开用描述性交姿势的例子来阐述自己对军国大事的观点,这在后人看来,难免大惊失色。但这件事,恰恰说明了战国时期男欢女爱并不是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丢人的事,更谈不上淫秽,下流。
《易经》的《系辞》中更有一段文字:
天地洇,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这里,甚至把男女交媾的地位提高到“万物”之上了,也就是说,男女的“构精”,导致了万物的“化生”。
无论从文字记载还是从考古发掘的事物中,人们都能了解到,人类社会的早期,我们人类的老祖先对男女和“性”的观念还是很开明的。人种进化,必然会体现在繁衍的进化变异上。因此,从猿变人,性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劳动,在使人类祖先逐步脱离大自然的束缚时,在使人类祖先逐步区别于其它动物类群时,必需要在人类自身繁衍——两性行为发生作用。也只有在这一部位的变异,才能使直立行走、择地而栖、使用工具……进化变异的成果得以固化和延伸。
男性与女性的交媾,是生命活力,自身繁衍之源。这种早期意识。使人类祖先充分发挥自己业已开掘出来的主观能力去追求性行为,使性行为像其它人类行为一样,从动物性中脱离出来而充满“人性”。这种初期意识,当然地孕育出性观念上的原始的主动意识、开放意识,并在后来演绎为生殖崇 拜。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性”
随着我们对西方性文化的耳濡目染,感觉西方人的性爱就像吃饭一样随便,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反而不少西方人觉得中国人的性爱观念比外国人要开放,比如包“二奶”这种社会现象,在西方是无法接受的。他们的观念中,婚姻是忠诚,是一种严肃的契约,男女双方必须公平。你如果决定跟一个女人一起生活,你就不应在外面找其他的女人,而有些夫妻男女双方备有情人,更是不健康的婚姻。
关于性,中国人与西方人的观念也很不同。中国人好象不享受性生活,不知性是什么,觉得性只是某件事的伴随物,比如:婚姻。在西方,只要是成年人,即使18岁,如果有性的要求,就可以得到满足。在中国是绝对不行的。西方70年代有性解放运动,现在又在校园里普及性教育课程,而中国在这方面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太好意思。
看来,虽然中国的性禁锢土崩瓦解了,但在西方人看来,合乎人性本原的性开化程度还不够。
性文化发展引发的社会思考
性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有关系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必然带来社会新气象。国民口袋里可支配的钱多了,难免会“饱暖思淫欲”,这是人之常情。
用性学家的观点来说,我国的性观念“五年一大变十年一巨变”。性观念的历史是一个随着人类的生产力发生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性观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西方的风吹过来,文化交流也渐多,中国人在性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宽容度也在逐渐增强,人们的性观念以及性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今社会,中国官方宣布不再把同性恋当作精神病对待。此消息一出,许多同性恋社团都举行了狂欢派对以示庆祝。而性学家李银河和张北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该项政策的出台,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认为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发展史的演变。
按照性学研究者的观点,中国的性问题,“8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前30年,越轨性行为受到社会道德的非常严格的约束。改革开放后,这种道德被摧毁”。第二个分水岭出现在90年代末,“中国人的性行为越来越像西方六七十年代的性革命“。这种变化与一些催生剂与性道德的重建不无关系,最典型的,在大学校园,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普及,‘性革命’被催生了,张生爬墙会崔莺莺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QQ、E—mail、虚拟社区等极大地方便了性交往,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中国人的性教育材料比几年前极大地丰富了。网恋和网络性爱,带着超越时空性、虚拟性、满足多种需求性等特征,翩然而至。社会学家在谈到这一现象时说:“对一些人而言,他们大量涉猎色情网站,在网上尝试性体验,主要原因是‘性’认识正常途径的缺乏,教育存在偏差,影视等现代传媒宣传的影响。”
性文化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分支
在中国,性文化研究似乎过于前卫而不能为人坦然接受。
性学专家李银河,中国第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她研究的领域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隐私的东西。她憧憬“多边恋”,“希望自己是同性恋”她说:“换妻应受保护,聚众淫乱罪过时”,她还说“一夜情,只要是单身,不仅有这个权利,在道德上也完全没有问题。”……种种大胆言论换来众人指责,有人说她玷污了王小波,而有的人却称赞她是“敢讲真话的勇士”,性爱与婚姻、性社会学、同性恋、虐恋、性的问题……都是李银河的研究课题。“作为一个学者,一名女性,她离经叛道,单枪匹马地挑战传统道德观念和现行法律,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深厚的学识。”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她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
性的多元化趋势在当今世界上愈演愈烈,性开化和性商业也日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弗洛伊德说:“文明的产生必须以性的禁忌为代价。”时代要前进,文化要发展。性文化禁锢,不可以,性文化泛滥,要不得。然而,纷乱的世事,谁又知道明天的性文化往何处去?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性文化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分支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