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见证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 王侠
  面对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相信没有人想缺席或错过2012年4月25日至5月2日举行的以“创新?跨越”为主题的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有人问我,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北京作为中国汽车市场风向标的作用正在弱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京车展如何构建自身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的影响力?
  北京车展参展企业主要是通过北京车展这个平台来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传递其产品、技术、市场与战略信息,所以北京车展并没有受到产业政策变化的影响而减弱其影响力。
  相反,本届车展总展览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创下北京车展历史上展会规模的最新纪录。其中,有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中外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参展;有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媒体对车展进行了及时全面的报道;参观人次达到80余万,其规模上不小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国际车展。
  如今,这场盛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正如之前所预见的那样,本届车展不再仅仅是企业首发新车的舞台,而是企业展现新技术、发布新战略以及对市场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平台。传统发动机的节能技术、轻量化设计、车联网应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可以这样形容,北京车展是名符其实的汽车技术与工业文明的集体亮相。
  总体来看,本届北京车展备受关注的三大焦点:一是跨国公司正在把产品开发由“为中国”更多转向“在中国”;二是自主品牌技术进步明显,其自主研发的增压、直喷技术已经应用于众多产品中;三是新能源汽车性能更接近于量产,零部件供应体系渐成雏形,这为2020年全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目标的达成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
  自车展召开以来,北京俨然进入了国际汽车会议周,几十余场不同规模的峰会、研讨会密集召开。其中,自主品牌的崛起是一个“热议”话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自主车型已经使每一位具有理性务实的购车者在选购自主车型时,不仅仅是一个对爱国车口号的践行,更是一个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切实选择。
  从近几年的北京车展中就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参展车型数量增长很快,且布展水平也绝不输于国外品牌,其产品品质更是与合资品牌生产的车型具有了很大的同质性,但同时又更具性价比。
  数据统计显示,本届北京车展共展出车辆1125辆,全球首发新车120辆。其中在全球首发新车120辆中,跨国公司占36辆,剩下84辆都是国内企业带来的首发车型,北京车展已经逐渐成为了自主品牌的主舞台。
  对此,我们给出的基本判断是:中国自主品牌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受政策因素、经济环境、油价上涨、消费者偏好等众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自主品牌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浪淘沙将不可避免,竞争会更加激烈。
  一方面,本届车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等领导都在百忙中莅临参观,充分肯定了自主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另一方面,以本届北京车展为分水岭,中国将掀起汽车产业升级与兼并重组的大潮。
  我认为,中国汽车从业者应该非常理性地认识到竞争本身是市场化进程中的必修课题,只有通过充分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
  自主品牌要想在严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建设,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自主品牌认真研讨发展战略、加强合作,出色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而中国汽车人一定不能浮躁,一定要找准方向,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真正以振兴自主品牌为已任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改变,迎接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洗礼。
  作为主办方,我们也会积极助推并乐见其成自主品牌创新发展的步伐。
  从1990年至今,历时22年的北京车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成长的忠实见证者,更成为全球汽车厂商最为精彩的舞台,但却从来没有过这样一本专刊,对这一创造了奇迹的盛会进行综合性的展示与总结。
  为此,组委会特授权《汽车观察》杂志为本届北京车展量身制作专刊,成为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指定官方刊物。
  本着将此次专刊作为车展后续传播亮点的原则,与其他媒体车展专刊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致力打造“不一样”的车展刊物。
  车展专刊是主办方对所有关注北京车展的企业与机构所提供的延展性服务,将为盛会的参与者带来一次美好而畅快淋漓的回顾。
  专刊内容以深度的文章配合数据调查等方式,向全球勾勒出一幅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线路图,立足更深度、更广度、更专业,将北京车展的意义从普通观众关注的美女、跑车等噱头中拉回到行业的高度。
  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专刊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对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并对企业未来战略的选择提供与全球汽车产业交流的机会。
其他文献
在自主品牌汽车追求汽车产品国际化的同时,那些国外汽车制造商们却反其道而行之,被汉文化反哺。  “目前许多热门换代车型在新车型命名、外观设计、内饰设计以及配置选择上均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在一次题为“国内乘用车换代车型新特点”的报告中说。  徐长明所说的“中国元素”,主要是指汽车制造商们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在国际化新车型中加入更多的中国本土化的元素,
关于汽车空气质量,我国现在只有参考性标准,并无强制性标准。而市场上经常传出汽车室内空气污染的报道。今年,国家环保部将在现有《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上进行完善和修改,并在2015年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这将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随着国家政策放开,平行进口车不仅登堂入室,也尝试电商运作,不过这会有多大盈利空间呢?  2015年1月,中国第一个平行进口车实施细则在上海自贸区落地执行,整个行业未来前景日趋“阳光化”。随后,天津、广东、福建等港口的平行进口车政策也逐步实施。  至此,原本属于灰色地带的“水货车”交易得到了认可,原本通过进口方式的非中规车也终于获得了合法身份。但政策红利给平行进口车带来市场活力的同时,也让这个领域的
“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追求的不是简单的订单,而是稳健经营市场的战略。我们考虑的不是纯粹的销售,而是在当地市场的长期发展。”没有短期激进,只有长远打算,宇通客车海外总监胡锋举身上具有宇通人固有的“稳”气质。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坐坐当地的宇通客车,感受一下实际乘坐体验,看看宇通客车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上一个10年,是宇通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十年。宇通海外阵地从古巴到加纳、从马其顿
企业标准要永远领先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在大金龙客车一贯设计理念坚持下,一款远高于行业标准的客车出现了。  车子好不好,拉萨跑一跑。  西藏拉萨因海拔高、氧气稀缺、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征,历来是检验个人身体素质的竞技场。而对于客车产品来说,亦具有同样的检测意义。  在2014年11月13日举行的西藏高原新型客车标准工作研讨会上,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客车零部件委员会副主任陈世平针对拉萨
无所不能,无往不至的兄递连,用车轮丈量着中国的土地。行在哪里,家即在哪里。  你是否感受过深秋的草原一片金色挥挥洒洒;你是否感受过千万级车队出行的壮观;你是否在额尔古纳界河边境开着猛禽追随过夕阳西下;你是否感受过遇到美景房车随时停车露营的自由;由兄弟连携手第一站名车共同推出的“额尔古纳房车行”,在感受秋的魅力的同时体验真正的房车文化和房车旅行,让家和旅行在一起。  本次旅行从北京出发,由奈曼旗开启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汽车的投诉也随之增长,但每年的投诉情况都各不相同,比如2012年车身附件投诉比例最高,为32.04%。  2013年2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去年一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汇总情况:中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4.33万件,投诉解决率93.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7亿元。而在商品大类投诉中,餐饮设最低消费、高价白酒假冒多、家用轿车售前售后大变脸、房屋纠
纯电动汽车一直是近年来汽车市场不断“炒作”的话题,而其核心部件锂电池更是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对其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事实真的如此么?真的就如大家所想的不堪一击么?  最近几年,不管是电子产业还是汽车产业对于锂电池的关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市场总体反应的声音来看,对锂电池性能和续航的“诟病”是最大的抱怨点,当然这也怪罪于锂电池近年来技术一直没有明显突破,没能给消费者一种眼前一亮的惊喜和喜悦。  从
时光流走  于你是七十岁月  于我是十八春秋  是谁曾高声呐喊  又是谁默默陪伴与你看遍日出日落  我曾感嘆于世界之大  愿成为飞鸟衔走月光  仍记得那年萤火虫的光芒  温暖了一个麻木的胸膛  我曾沉醉于暗夜的蜜语  愿触摸苍鹰的眼拥抱炽热的雪花  总是愿意相信诗歌和文字的力量  那游荡的男孩和他心中的火焰  那闪光的女孩和她发间的苹果花  我在流浪中慢慢变老  那沉默的流转的季节  那渺远的如梦
与上海国际车展隔年举办的2014浦东国际汽车展览会于8月14日-8月18日举行,本次浦东车展使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W5和N1总共6个展馆,共有80个汽车品牌参展,基本涵盖了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据主办方透露,此次展会以“汽车改变生活”为创办理念,目的是打造一场集展示、交易、商贸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汽车产业活动。  实际上,作为以销售为第一目的的地方性车展,到场的都是沪上的经销商,不少经销商将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