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臣请完璧归赵”中“请”的用法兼论“请”的虚化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臣请完璧归赵”等一些类似的古文用例中,“请”字不宜笼统地说是表敬副词,不宜译为“请让我”,而可以理解为表示肯定语气,译为“保证”“一定”“必须”等。“请”字这种用法是从实词义“请求、希望”虚化而来的。
  关健词:请 虚化 肯定
  一.已有的解释及其困境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请完璧归赵”中“请”字的用法,周忠泰老师早在1997年7月《语文月刊》上就撰文指出,这“请”字是副词,表示说话人谦虚的心理状态或说话方式。同年11月子郎老师也在《语文月刊》上撰文,肯定了周老师的判断,且进一步指出,“请”字的这种用法,辞书早就讲清楚了的,举的例子有:
  杨伯峻《文言虚词》中“请”字条说:“请”字作虚词,只用作表敬副词,已经丧失了“请求”的原意,只是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已。
  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后附《论语词典》《孟子词典》中“请”字条目下列有“表敬副词”的义项。例:《论语·颜渊》“请问其目。”
  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中“请”字条说:“请”,助动词,用于动词前,(一)表示说话人的希望或请求,可译为“希望”“请求”“请允许”等;(二)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敬意,可不必译出,或仍用“请”字。
  简言之,两位老师认为,这里“请”的用法为表敬副词,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敬意、希望或请求。
  笔者检点其他辞书发现,解释基本一致。比如:
  杨树达《词诠》“请”字条:表敬副词。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请你做某事,如《左传·隐公元年》:“若弗與,则请除之。”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有时“请求”之义虚化,主要表示敬意。《史记·张仪列传》:善,寡人请听子。《魏公子列传》: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汉语大字典》: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二位姐姐请坐。”“师父请吃些晚饭。”“请作诗吧。”
  梳理一下,“请”字的这种用法就是:表敬副词,表示敬意、希望或请求,一般不翻译;翻译的话,译为请你做某事,或请你允许我做某事。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觉得这些解释有点含糊,不够到位,不够恰当,没能准确地揭示出说话人的心态和语气。我们来看一下:相如对赵王说“臣请完璧归赵”,很显然句中的“请”不能解释为“请你做某事”,蔺相如请谁完璧归赵呢?请赵王吗?请秦王吗?都说不通。也不能解释为“请你允许我做某事”,蔺相如请谁允许他呢?请赵王允许吗?请秦王允许吗?也都说不通。然后似乎就剩一种解释了——表敬副词,只表示说话人蔺相如对对方(赵王)的敬意,然而相如说此话时,表达的是敬意吗?只是敬意吗?
  还有,苏教版《史记选读》教参的翻译是“城邑归赵国,宝玉留在秦国;城邑不归赵国,我就使宝玉完整地回归赵国。”这个翻译未免简单平淡了点儿,没能把蔺相如当时的内心和语气传达出来,并且“请”字干脆丢掉了。
  二.这里“请”字表肯定语气
  虚词的妙处在于传情,在于表达言外之意,表达语气态度,传递心理情感。表敬的“请”字一开始是表恭敬的语气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在有些语言环境中,“请”字也就只是个“请”字而已,只是一个客套的用词,已经失去了恭敬之义,或者已经演变出新的含义。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看“臣请完璧归赵”中“请”字的用法: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这里,赵王问计于相如,相如为赵王分析给不给秦国和氏璧的利害关系之后,建议给“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当赵王又问“谁可使者”时,相如回答“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此处“愿”字当译为“愿意”,它情义很重,分量很重,为何这样说?请看,秦以十五城请易璧,秦城恐不可得,实为强取;不给,赵国道义上站不住,秦兵就有了攻打赵国的借口。这个时候要找个出使秦国的人,找不到!是啊,真找不到!秦强赵弱,弱国无外交,秦又是虎狼之国,凶残狡诈,事情又如此的棘手,去了等于自取其辱,自寻死路,难怪找不到。而就在这个时候,相如一句“我愿意!”更显其情义之重,它是相如对缪贤知遇之情义回答,对国君的信任之情义回答,对国家的责任之情义回答,是相如“国事至此,余不得爱身”的庄重选择。相如主动接下了任务,按说,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然而蔺相如接着又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大家想,相如何必要多说这句话?他说这话时内心如何?他是平静地说出的吗?仅仅是表达敬意吗?不!相如说此话时,很动情!国家的危难,使命的艰巨,主人缪贤的推荐,国君的信任,自身对国家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又多说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这里的“请”字,相如表达的不是敬意,而是忠心、决心和誓言,是相如对赵王对赵国的庄重承诺。他是在向赵王立军令状。
  经过这样分析,笔者觉得,这里的“请”可以认为是表肯定的语气副词,向对方做出承诺保证,可以翻译为“一定”“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可以翻译为“城池给了赵国,和氏璧就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让和氏璧完好无缺地回到赵国。”
  表示肯定的语气,向对方做出保证承诺,翻译为“一定”“保证”,“请”字的这种用法在《史记》《战国策》中多次出现,《论语》中也有用例。比如:   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史记·张仪列传》)
  这里是张仪游说楚王与齐国断交的,句中的“请”不能解释为“请你”,请楚王献出土地吗?不合事实;也不能解释为“请让我”,他张仪不是秦王,没那权力。若只解释为表敬副词,不翻译,则有点不解词之言外之义了。张仪为秦国离间齐楚联盟,游说楚王,实则是忽悠欺骗,他先是提出要求:“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然后承诺保证:“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这里的“请”表肯定语气,向对方做出保证承诺,可以翻译为“一定”“保证”,“大王您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封闭关口,和齐国断交,我保证让秦国献出商於六百里的土地……”这样理解就能刻画出张仪的摇唇鼓舌游说四方,又能描写出楚王的“贪而信”。
  齐果兴师伐之。梁哀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 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借使之齐,谓齐王曰……齐王曰:“善。”乃使解兵。(《张仪列传》)
  张仪听说齐王痛恨自己,扬言张仪到哪国,齐国就攻打哪国。为了离间山东六国,使他们相互攻打,张仪故意请求到魏国去,齐国果然兴师伐魏。梁哀王很害怕,此时张仪赢得梁哀王信任,就安慰梁哀王说:“大王不要忧虑,我一定能让齐国罢兵。”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故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苏秦列传》)
  这是后来苏秦游说楚王合纵时说的话。为了让楚王听从自己的建议,他向楚王作出了保证,并描绘了美好前景:“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一定能让山东各国向您奉献四时的礼物……。”
  秦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国樗里子要攻打卫国的蒲地,胡衍为了自己得到好处,就故意吓唬蒲地长官,说:“樗里子已经知道蒲地困厄的处境了,他说一定要攻下蒲地。不过我能让他放弃攻打蒲城。”蒲地长官很害怕,既行再拜大礼,又献上黄金三百斤,并作出承诺:“秦军如果真的撤退了,我一定会向卫国国君讲您的功劳,让您享受国君一样的待遇。”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的父亲临终时,拉住司马迁的手,哭着叮嘱他,我死之后,你一定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未完成的著述,说了很多遗恨的话,最后说“汝其念哉!”意思是你一定要记住啊!此情此景,司马迁低头痛哭流涕,为了安慰父亲,让父亲放心,他向父亲保证:“儿子虽然驽笨,但我一定会详细记述先人所整理的旧闻,不敢有所缺漏。”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颜渊又问怎么做,孔子告诉他“非……不……”。然后颜渊就向老师表态:“我虽然愚钝,也一定会实行这些话。”杨伯峻《论语译注》翻译是“也要按照您说的做。”
  三.“请”字表肯定语气,不只是承诺
  我们检点“请”字在古典文献中的用例发现,“请”字表肯定语气,不只有“承诺”义,还有其他含义。
  1.表决心、威胁
  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史记·廉蔺列传》)
  渑池之会,赵王被秦国君臣算计,鼓了瑟,丢了面子,也失了国家尊严。蔺相如意欲让秦王击缶,来挣回面子,但秦王不肯。此时相如走上前献缶,趁机靠近秦王,说了这句话。句中字面上看是有个“请”字,但全无温和谦卑恭敬之语气,而是以死相逼,语含决意威胁,满含杀气,“五步之内,我肯定能用我脖子里的血溅满大王一身!”这样翻译才能传达出蔺相如要表明的态度:你不击缶,我就要和你拼命。
  2.表需要、必须、一定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鸿门宴,帐内沛公命悬一线,帐外樊哙忧心如焚,所以樊哙一见张良出来就问:“今日之事何如?”张良只说了两个字:“甚急!”然后又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听情势这样危急,身为沛公的骖乘兼连襟的樊哙马上就说:“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这里的“请”不宜理解为表恭敬语气,也不宜理解为表请求的“请让我”。姐夫主公如此危急,樊哙哪还顾得上恭敬客气,再说进不进去,他也没必要征得张良的允许,也顾不上,他就径直闯入营帐了。从后文中樊哙盾撞卫士,披帷西向立,可以推断他应该是走在张良的前面的。这样看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中的“请”是樊哙对当时情况做出判断之后的决定:这很危急!我必须得进去,和他拼命!或者是和他同生死!
  3.表坚决、诀别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刺客列传》)   面对燕太子丹的急躁、猜疑和催促,荆轲很生气,怒斥太子。意思是我不是怕了,而是要成功,要等一个得力的朋友。最后说“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这里的“请”也没有了恭敬,有的只是内心的不满、愤懑、失望和负气,有的只是告辞的坚决。
  四.“请”字虚化用法的演变及语法特點
  我们梳理了“请”字在《春秋》《论语》《孟子》《战国策》《史记》等典籍中的使用情况发现 ,虚词“请”是从实词“请”的“请求、希望”义虚化而来的。虚化后,后面跟动词,有的仍保留有“请求、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请你”或“请让我”;有的只是表恭敬的语气,不翻译或没法翻译;有的表肯定的语气,可译为“肯定”“一定”“保证”“必须”等,或不翻译。
  1.实词“请”做“请求,希望”讲。后可跟人、事、物。例如: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后跟事。“请求”。后虚化为“请让我”)(《春秋·隐公元年》)
  若弗与,则请除之。(后跟事。“请求”。后虚化为“请你”)(《春秋·隐公元年》)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后跟物。“请求”)(《春秋·隐公元年》)
  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后跟事。“请求”)(《春秋·隐公六年》)
  文嬴请三帅。(后跟人。“请求释放”)(《春秋·僖公三十三年》)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后跟物。“请要”)(《论语11·8》)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后跟物。“请要”)(《论语6·4》)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后跟事。“请求”。后虚化。)(《史记·鲁仲连列传》)
  2.“请”字虚化,仍保留有“请求、希望”“愿意”之语气。
  刘章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太子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史记·刺客列传》)
  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随何曰:“臣请使之。(《史记·黥布列传》)
  3.“请”字虚化,只表恭敬语气,不翻译。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史记·张仪列传》)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应侯曰:“请闻其说。”(《战国策·秦策三》)
  4.“请”字表肯定语气。说见上文。
  “请”字虚化,语法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使用在人物对话中;二、主语是第一人称“我”;三、后面跟动词,即后面跟动作行为事情。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和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对检验科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经验型管理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医学模式.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
准确掌握物理模型的构建,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中相互作用力与驱动力的关系,搞清单外力驱动还是双外力驱动模型,在选择、填空题中充分利用结论快速准确地解题.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规治党是党的自身锤炼。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成为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  
期刊
摘 要:结合车务段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现状,思考存在的难度,面对汽运及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实际能力和客户的需求,将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融合在供应链中,不断创新产品内容,实现车务段资源的优化配置。车务段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既关系到铁路货运行业本身,也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车务段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车务段;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初中生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语文老师的要求更加多元化,通过初中语文老师在课
律师:rn我与妻子钟某因性格不合,经过双方协议,在三年前办理了离婚手续,年仅8岁的女儿随她生活,我每月付给1 5 0元生活费.最近,钟某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把女儿的姓氏由随我姓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传播思想上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就新媒体在国企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的运用与创新进行研究,从构
东亚地区虽然拥有非常高的储蓄率和大量的外汇储备,却主要投向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却过度依赖银行与外部融资,导致区域内的货币与期限双重错配.如果能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