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也可吸收二氧化碳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一向被视为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仅仅是人们生活和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非常可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交通运输时汽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更不用说城市的工业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了。
  
  城市的双重效应
  
  但是,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城市其实也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场所,这对减少温室气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地球上已经有4%的陆地城市化,在2011年7月11日的20届世界人口日之时,联合国预测,2011年10月,全球人口将达到70亿,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并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如何既满足上百亿人口的需求,又同时维护生命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的良性状态,这是本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也包含一个问题,城市中的人口至少占总人口的一半,因此,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将会越来越多,也会对全球变暖造成更大的影响。
  由于有光合作用,森林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城市地区没有森林这样的植被,因而不可能像森林一样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城市是二氧化碳的产出者,而非消化者。但是,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看法,因为城市在大量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英国研究人员对英国中部城市莱斯特进行了调查,这个城市有73平方公里,居住着约30万人口。利用卫星观察和地面调查的方法,研究人员对这个城市的公园、家庭花园、废弃的工业用地、高尔夫球场、学校的运动场、道路两旁和河岸的植被等吸收二氧化碳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这些地方的植被吸收和阻截的碳高达23.1万吨,比预期的多10倍。这个吸收量相当于平均每年15万辆轿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相当于该城的每平方米贮存了3.16千克的碳。
  英国东南部肯特大学的佐伊·戴维斯(Zoe Davies)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她认为,城市中的植被是一个潜在的碳贮藏库。也就是说,碳可以沉积在城市中。现在,全球每年排放的碳数十亿吨,既然城市是碳的一个巨大的沉积处,就能帮助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比较而言,城市中的树比草地更能吸收碳。如果在城市中种植更多的树,将会比种植草坪和灌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城市规划应当把种植树放在首位。
  以莱斯特市为例,许多公共地段和私人土地都有草地,但是,如果现在这些地方有10%种植树木,这个城市的碳贮藏量就会增加12%。而且,如果在城市植树,则让树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除了吸收二氧化碳,树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阴凉处和降低城市温度。城市的沥青路面和高大建筑物吸收了更多的热,容易形成热岛效应。但是,如果在城市多植树,就会帮助减少温室效应。
  
  如何增加城市植被?
  
  尽管城市化是未来的趋势,而且城市化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产生,但是,城市并非只是二氧化碳的产生者,而且是二氧化碳的吸收者。只要在城市中多栽树,就有可能贮藏更多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当然,在城市中栽种树木要有所选择,并非只选择乔木,而是可以按吸收二氧化碳多少的原则来植树和种植草坪。
  首先,可以选择植物单位叶面积年吸收二氧化碳高于2000克的树,主要有:
  落叶乔木:柿树、刺槐、合欢、泡桐、栾树、紫叶李、山桃、西府海棠;
  落叶灌木:紫薇、丰花月季、碧桃、紫荆;
  藤本植物:凌霄、山荞麦;
  草本植物:白三叶。
  其次,可以选择植物单位叶面积年吸收二氧化碳在1000~2000克的植物,主要有:
  落叶乔木:桑树、臭椿、槐树、火炬树、垂柳、构树、黄栌、白蜡、毛白杨、元宝树、核桃、山楂;
  常绿乔木:白皮松;
  落叶灌木:木槿、小叶女贞、羽叶丁香、金叶女贞、黄刺玫、金银花、连翘、金银木、迎春、卫矛、榆叶梅、太平花、珍珠梅、石榴、丁香、天目琼花;
  常绿灌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
  藤本植物:蔷薇、金银花、紫藤、五叶地棉;
  草本植物:马蔺、萱草、鸢草。
  第三,可选单位叶面积年吸收二氧化碳低于1000克的植物,主要有:
  落叶乔木:悬铃木、银杏、玉兰、杂交马褂木、樱花;
  落叶灌木:锦带花、玫瑰、隶棠、腊梅。
  【责任编辑】张田勘
其他文献
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东南地区的一处盆地发现了一个体型很大的西貒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巨大西貒。  西貒属于中小型偶蹄目动物,生活在美洲大陆。粗看上去,西貒的外形和习性与猪非常相似,但也有许多地方与猪不同,因此,西貒的祖先可能与猪同属一个家族,以后在长期的生物进化历史中,逐渐与猪分了家,成为偶蹄目中单独的一类。它的体型比猪略小,吻粗糙而坚韧,鬃毛通常呈褐色、灰色或黑色,后肢仅具3趾,尾巴退化
期刊
刺配是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对古代“黥”刑的延续。秦朝便有将犯人脸上刺字的黥刑,在汉文帝改革刑罚后,后世虽偶有使用黥刑,但总的来说,以笞代黥在北朝时已形成定制。隋唐两代均不再使用黥刑,因此,后晋刺配的创制,实际上是黥刑复活的标志。宋人承五代的刺配之法,但远远不止一个宋朝,实际上,自此以后直到清朝的各个朝代都无一例外地援用了刺配之刑,刺配刑罚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有很多关于
期刊
鼓藏节是苗族众多节日中的一个,独特而又隆重。鼓藏节,又称“吃牯(鼓)藏”、“吃牯脏”、“祭鼓节”、“鼓社节”、“刺牛”等,苗语称“牯哝江略”,是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是苗族古老的祭祖节庆,举办时间各个地区不太统一。    鼓藏节的来历与传说    《苗族古歌》与鼓藏节苗族有语言无文字,能歌善舞,他们用歌记录本族的故事和过去,于是就有了苗族经典—《苗族古歌》。《苗族古歌》里说枫树是万物之源,在
期刊
古代对育儿的救助政策    中国古代对幼儿的救助一直都很重视,从先秦到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都有一些鼓励生育和物质帮扶的政策。到了宋代,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发展。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京东提刑韩宗彦就上书朝廷,请求“凡下户有怀妊而不能自存者,愿赐之粟”。到了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朝廷正式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救助贫民儿童的养育:“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官府)给钱养
期刊
十里茶香    作为闻名四方的“茶务都会”,屯溪老街是徽州茶商的大本营。从徽州各县齐聚屯溪的109家茶号,大多开在屯溪老街上。屯溪老街是徽州“屯绿”、“黄山毛峰”、“休宁松罗”、“祁红”、“猴魁”等名茶的集中制作销售地,当年徽州茶业巨贾吴荣寿的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吴荣寿是歙县南乡岔口人。在清末民国年间,他来到屯溪,靠一手过硬的制茶本领和诚信灵活的经营作风,在屯溪老街和阳湖等地先后开设了“吴怡
期刊
别致的地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还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来,这里被划为英租界。从1919年至1926年这7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彼时命名为爱丁堡道、剑桥道。随后,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相继
期刊
有损大脑记忆的“Google效应”    美国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Google搜索模式可能会损害人的大脑记忆力,从而再次引发人们对于搜索引擎之利弊的争论。科学家分析,当网络搜索成为“交换记忆”的一种主要形式,人脑的记忆信息方式也因之改变。熟练掌握网络搜索技术的人,渐渐习惯了凭借关键词上网搜索信息,而对于每次搜索出来的信息内容反而不再努力记忆。在这种“Google效应”里,电脑就相当于是人脑的“移动
期刊
在防川“一眼望三国”——图们江右侧属朝鲜,跨江铁路大桥为朝、俄所有;左侧远处及左下湖泊属俄罗斯;近处灰白色建筑物处于我国珲春领土南端;图们江远去尽头即日本海。    珲春,吉林省东南部的边境开放城市和近海口岸旅游城市,东与俄罗斯接壤,西与朝鲜隔图们江为邻,自称“一眼望三国”,其实这并不稀奇——世界上每个三国边界交汇点都是如此,非洲南部还有“一眼望四国”之地呢。真正让珲春在全国独具特色的,是它与日本
期刊
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其中仅有3%是人类可以饮用的淡水;而河流、湖泊等地表淡水更是少得可怜,仅占0.4%。地球上99.6%的淡水储存在冰盖、冰川、地下和土壤之中,难以为人类所直接利用。淡水数量虽少,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地表水体严重退化,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它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淡水资源短缺分为水量与水质型短缺两类
期刊
地球上的生命是依靠太阳的能量生存的,而光合作用是唯一能捕捉此能量的重要生物途径。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光合动物”呢?未来人们能否依赖那些无需进食的“光合动物”来缓解食物短缺的危机呢?    水生“光合动物”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可笑,但大自然却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可以,因为它已经向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范本”——依赖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