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观察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开展对其健康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社区96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健康行为和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12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血压控制达标率升高;实验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能够形成戒烟、限酒、限盐、定时运动和血压监测健康行为的患者所占比重增加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模式相较于常规的三级管理模式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
  The effects of the self-health management mode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community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self-health management mode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community.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ing object,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elf-health management group (48 cases) and normal management group (48 cases). 12 weeks later, comparing the control rate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health behavior 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during the researching.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rate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health behavior formation rate in self-health manage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other group,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Self-health management mod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normal management mode in the matter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ling and the health behavior formating for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community.
  【Key words】Community; Hypertension; Self-health management
  据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1000万人,患病人数已高达2亿多人[1]。高血压患者日常的健康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当前高血压的管理又存在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血压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2~3],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能力刻不容缓。本文旨在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开展对其血压控制和健康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6月~9月期间,选取我市某社区共96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入选标准为:(1)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3版修订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无其他影响患者学习、沟通交流的健康问题或躯体疾病;(2)年龄大于18岁,小于80岁;(3)保证长期居住在社區内。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行动不便、失聪失明者;(2)患者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放化疗;(3)存在失访可能性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3.21±4.04岁;男59人,女37人;小学学历29人,中学学历58人,大学学历9人,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实验组:(1)该组共分为六小组,每组8人,各组选出一名具有较强学习和组织能力的组长,对其进行统一培训;(2) 由各组组长组织授课,社区护士跟随,授课人为组长,授课内容包括高血压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运动、心理调节及高血压的日常自我监测与管理,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3)该组所有患者发放自我管理手册和自我管理笔记,学习并记录每日的饮食、作息、情绪及健康感受。如遇到问题,可以在每周的授课时间提出,供大家讨论和解决问题。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的方法,注意饮食和运动,定期测量血压,根据不同血压情况,听从医生和护士建议进行血压管理。
  两组患者每周均测量血压一次,并且在研究开始和12周后利用同一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1.2.2 评价指标 (1)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研究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及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的患者所占百分比;(2)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3)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具体包括戒烟、限酒、限盐、定时运动、定期血压监测。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用均值、标准差,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及控制情况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在12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血压控制达标率升高,且干预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
  实验组患者12周后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用药知识、日常照护知识、自我监测知识方面的掌握率分别为43.2%、37.7%、51.6%、42.9%,较干预前有了大幅提高,且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如表2所示。实验组在12周后能够形成戒烟、限酒、限盐、定时运动和血压监测健康行为的患者所占比重增加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管理是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4],而高血压的常规三级管理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存在着工作量大、无法调动患者主动性的缺点,因此近年来提出了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5]是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患者自身承担起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它主要通过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课程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以帮助患者在更有效获得医护人员支持的情况下,能够主要依靠自己来解决疾病带来的躯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本研究表明,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要高于常规管理组,同时自我管理小组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也要优于常规管理组。
  糾其原因,可能在于:(1)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提倡以病人自身为中心,小组内成员在社区护士及医生的指导下,自主去设计安排学习、管理过程,能有效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自身主动性,使整个计划更具有个体针对性;(2)病友之间的互相学习、鼓励、监督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3)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完善了患者对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的认知体系,互动的学习氛围使患者更容易理解消化、反馈、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社区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模式相较于常规的三级管理模式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值得推广。但不应将两种模式割裂开,应更好地将二者融合到一起,以期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盛寿,孔灵芝.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2.
  [2]贺晓玲,魏春荣,曹晓鹏,等.高血压国内外流行趋势[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2,1(2):106-107.
  [3]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
  [4]尹素英.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2366-2367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使得患者的病情不断发展,最后将导致肺气肿的并发,甚至诱使肺心病的并发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预防;保健  慢性支气管炎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生在秋冬季,缓慢进展的疾病,严重时可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2级医院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职业防护认知情况及防护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职业防护意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2月本院护理人员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职业防护的认知和预防行为。结果:大多数护士缺乏相关职业防护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预防接种工作是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措施.  【关键词】儿童;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遵医依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近五年来,淮南地区糖尿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机选择近五年来到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3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700例,女600例),年龄(18—80岁)做调查分析如下特点:  (1)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增长速度加快。  (2)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发数年龄趋于年轻化。  (3)糖尿病家族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就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精神障碍儿童围生期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孤独症儿童与50例其他精神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围生期危险因素调查表对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精神障碍儿童之间的差异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孤独症组中共有33儿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寄生虫是一种生物,此种生物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需要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被寄生的生物被称为宿主。寄生虫在寄生的过程中会对宿主生物造成极大的损害。寄生虫最大的特点就是寄生,需要依靠宿主获取维持其生存发展、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寄生虫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寄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患儿出院前其主要照顾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对120名低出生体重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选择型问卷调查。结果:低出生体重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普遍较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喂养知识(90.0%)、病情观察(82.5%)和护理技巧(81.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其健康教育功能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教育成效,福泉市马场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完善健康教育内容等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福泉市马场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成效的具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小于14岁的儿童有2.28亿人。每年患病儿童数约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但生产儿童用药的厂家却寥寥无几[1],因此,造成儿童用药品种不足成人用药品种的5%,一般的综合性大医院药房的儿科用药也很少不足5%和儿童人口数所占的比例相比严重不符。另外从出生前成长到青春期直至成人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