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伞式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及控制

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伞式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在转子的下方,是立式机组中最常见机型之一,旋转部分主要由转子、转轮及各轴组成,导瓦部分主要由上、下、水及推力导瓦组成.介绍了全伞式水轮发电机组轴系主要组成,分析了轴线偏折发生的原因及常见工况,阐述了轴线盘车确定偏折的步骤及方法,系统给出了轴线调整控制的方法方案,为全伞式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明确了处理要点及对策.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手工执行sql语句实现对存放在mysql数据库中日志文件进行查询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python结合pymysql、sqlalchemy库编程实现对日志文件的处理.首先,使用pymysql和sqlalchemy相结合实现在python中访问Mysql数据库;其次,将交换机产生的日志信息按照告警类型进行查询;最后,将查询结果储存为csv文件.
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应用于遥感数据的时空相关数据的数据处理,但是大量的数据传输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带来负担.本文提出了一种能耗管理的主动节点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方法能够在保证测量精度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效降低WSN能耗,显著提高网络寿命.
磁暴事件自动识别与磁暴报告自动产出是目前地磁台网建设数据产品产出中十分重要的一项,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地磁信号水平分量H,设计出融合Adam优化算法、dropout技术等方法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采用2008-2018年国际地磁指数服务(ISGI)与中国地磁台网中心的磁暴目录进行数据训练与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对磁暴识别的准确率约为90%,与日常工作中人工标注的差异比较接近;表明,本文设计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可较好地实现磁暴事件自动识别.
对区域未来土地利用情景进行模拟,利于发现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本文以解译2008年、2013年、2018年3期Landsat遥感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面积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2008年-2018年间,林地与耕地的动态度较大,分别为4.28%,-3.87%.运用Markov-FLUS耦合模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和经济因子作为驱动因子,模拟翁源县2028年土地利用情景,总体精度达到90.01%,Kappa系数为0.8464,表明该模型适合用于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情景.
在详细分析传统热力站二级网供热系统循环泵设置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热力站二级网支路分解循环泵供热技术的新思路,详细说明热力站二级网支路分解循环泵供热技术的设计原理及特点,将局部支路混水的理念引入到该技术中,并通过采用基于“最优支路流量调节”的自动控制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各循环支路水力失调问题,实现了热力站支路间的按需供热、均衡供热,达到了热力站的深度节能节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均已开启了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计划,在各国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已经向“制造强国”转型和升级,智能制造系统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将5G和IMS技术相融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构成部分,与电力用户的距离最近,所以容易受到电力用户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影响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建设智能配电网,可以显著提升配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智能化配电网系统,并将其应用到10kV配电网工程实践中,经测试发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其他供电企业借鉴.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列车辅助逆变器风机异响、开裂的问题,分析车辆-悬浮控制系统-轨道产生共振及冲击的原因,参考相关国内外振动冲击标准,研究并实测风机的实际的振动冲击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验证.
多形态拟合水下潜器是一种具备ROV、AUV、AUG三种潜器模式转换的新型水动力及控制拟合潜器.其具备三种潜器的优点,同时也存在控制模型复杂、鲁棒性差等缺点.本文根据多形态拟合对水下潜器欠驱动系统的未知外部影响,采用了自适应模糊与逆演滑模监控方式,并单独产品设计成水平与垂直路线的追踪控制单元.通过Serret-Frenet坐标系来定义路线追踪偏差,将路线参数视为监督变量引入控制系统,并通过调节其趋变率来逐渐实现和预设路径拟合.通过实验仿真,本文设计的自适应类控制器在水平和垂直路径跟踪控制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鲁
污水回用技术的提升是解决城市用水不足的重要方式,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对工作废水的含盐量等指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想要达到工业水循环利用的目的,必需要提高当前的污水回用技术.基于以上理由提出了基于浸没式超滤膜的循环冷却水排污水回用技术课题,在原有的循环冷却水排污装置中优化超率装置过滤器,将污水中的盐、油含量降到最低,采用二级超滤膜进行COD去除,避免化学方法造成2次污染.进行排污效果测试实验,与传统的MBR膜法排污水回用技术、活性炭过滤技术相比,浸没式超滤膜污水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浊度和COD含量更低,去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