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的清康熙墨地素三彩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o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三彩器,继承和发扬了明代成化、正德三彩和嘉靖、万历多种色地套叠的传统工艺,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廓线,再绘以图案,涂施彩色釉地。
  康熙三彩器施彩以黄、绿、紫为主,或加蓝色为辅,间露白地相佐,因少用或不用红彩,故又有“素三彩”之称。个别加红的,由于数量稀少,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三彩器的色泽一般不及五彩艳丽,但施彩工艺标新立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样、质朴雅洁的不同品种。
  如黄地、绿地、紫地等等,其彩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独具匠心,加之各种技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康熙三彩的表现力。
  墨地素三彩是康熙三彩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制作时,先在器上施以绿釉,复施墨釉,即为墨色地,再以泛紫的深墨笔道勾描花卉、禽鸟等图案,填绘黄、绿、紫、白各色。也有墨地中留白地开光绘三彩图案。其笔画纯熟,刚劲有力,层次分明,画面自然。
  据耿宝昌先生介绍,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各地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少。真器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尤其是墨地素三彩,即便是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可值1万大洋,足见其之贵重。
  清末民初,康熙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如法国卢浮宫等处就陈列有康熙墨地素三彩大花觚、大棒槌瓶、大观音尊等,连一些仿品和残破之器也为法国人所爱并大量收集。目前康熙墨地素三彩国内少见,各大拍卖行也一樣少有拍品。
  素三彩瓷器大多是官窑器,唯独康熙时期墨地素三彩是民窑瓷器,但比官窑素三彩瓷更为珍贵,这主要是因为康熙墨地素三彩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清自人关定中原,实施以汉治汉的政策,提出以仁孝治天下,崇尚孔孟儒家思想,对祭奠仪式非常讲究,隆重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如“丁忧”,凡朝廷官员,只要父母之中任何一位去世,都要去官回家守孝三年,孝满再回朝复职。基于朝廷的礼制,对丧事的祭器也精益求精,当时操办丧事都要定烧一批高档墨地素三彩器物以为丧事宴客祭奠之用。王公贵族为炫耀其门第高贵,相互间攀比,不惜重金请有名的工匠以好的材料烧造祭器,务求产品出类拔萃,所以才有了墨地素三彩这种陶瓷史上的璀璨明星。不知何故官窑不烧制墨地素三彩器,只有民窑烧制,不如官窑工艺精致,也没有款字。康熙素三彩除墨地以外其余各种色地的素三彩几乎全是官窑产品,但都没有墨地名贵。
  康熙墨地素三彩是皇家及王公大臣所用祭祀品,生产量稀少,而雍正朝励精图治,反腐倡廉,厉行俭约,丧事不再大办,墨地素三彩也就从此绝烧,遗留下来的少之又少,使其身价倍增。至清末民初,由于外国人刻意高价搜求,古玩商为利而仿烧,古玩市场中的康熙墨地素三彩鱼龙混杂,收藏赝品者亦不在少数,甚至国外博物馆也有陈列。至今,即便是清末民初的康熙墨地素三彩仿品,也为今人所珍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