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蓝色牟平的蓝色情缘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地方,有些人,似乎一直静静等待着,等待着合适的机缘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比如对大海不可解释的痴爱,毕业后为了海义无反顾来到烟台;比如与牟平一见钟情的缘分,工作十年后,突然由这个城市的西头搬迁到东头,与牟平比邻而居。
  蓝色的大海让我迷恋,而牟平,这个大海边蓝色的小城更与我有着不解之缘。
  对一个痴迷文字的人,最好的缘分大多与文字有关。与牟平初次结缘,始于2009年牟平组织的一次旅游征文,我的文章获了奖。搬迁后,好像冥冥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让我一次次走进牟平。
  获奖文章题目是《要旅游我们去牟平》。首先吸引我走近牟平的是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在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中,牟平是唯一既有海岛资源,又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沿海县市区,它将山、海、岛、泉、河尽裹囊中,被称为钻石海岸。驱车东驶,进入牟平境内,地势便骤然平坦开阔,让人心胸也为之倏然舒展。蓝色无垠的大海,蓝色高远的天空,甚至连绵的山峰飞翔的鸥鸟冰润的空气,一切都泛出蔚蓝的底色。走进这个海风充盈的小城,身心似乎都被一片蓝色萦绕。
  静美昆嵛
  牟平有闻名全国的道教名山昆嵛山,它横跨牟平、乳山、文登,三面环海,峰峦绵延百里。林深谷幽,古木参天。昆嵛山是个天然的生态博物馆,是暖带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98%,山上的赤松林是亚洲乃至世界赤松分布中心,空气经过层层植被过滤净化,嬗变得无比清新清丽,是沁人心脾的天然氧吧。昆嵛山巍峨耸立,有“泰礴观海”“龙池喷雪”“烟霞神清”“高山平湖”等众多名胜古迹。元至正巳年按察颜观色司幕张周卿《奉檄到宁海遥望昆嵛一带诸山》诗云:“城郭山光翠欲流,人家疑与水上浮。直从西北天高处,行到东南地尽头。三面波涛连大海,一隅形势限中州。海风吹落无尘句,要向昆嵛顶上游。”其最高山峰泰礴顶海拔923米,那年游泰礴顶是和一个可以谈文学赏风景的朋友,沿着蜿蜒的山道盘旋而上,向碧绿得近蓝的主峰进发。一路走来,树木森森,溪水潺潺,鸟鸣悦耳,空气清新,边赏美景边尽情长谈,心情怡然犹如雨后湛蓝的晴空。
  九龙池是昆嵛山另一著名景点。所谓九龙池,是在漫长岁月中,山洪在坚硬的石崖上雕琢出的九个大小不一的石潭。最下面的略大,深一米许,上溯三池规模较小。位于半山腰的第五个石潭水较深,边缘被山洪漩空。最上面的四个石潭,因山路艰险,想睹其真容并非易事。游九龙池时孩子还小,忙碌的老公难得有时间陪我们游玩。高约百米的悬崖石壁耸立,十分险峻。他只能背着孩子手脚并用往上爬,真难为了缺少锻炼贪于酒食的他。气喘吁吁,好不容易父子俩才爬上了高高的石壁。儿子被清澈见底的池水吸引,不时兴奋地大喊大叫,父子俩开心地在池边戏水。我则坐在池边,听山风飒飒,看白云悠悠,那份惬意令人久久不舍离去。同来的老家亲戚在池边留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那次游玩充满了温馨,快乐犹如大海里涌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
  泰礴顶南无染山下,有一座无染寺,曾是盛极一时的胶东第一古刹,始建于东汉桓帝永康年间。清光绪十三年,《重修无染禅院记》中考证“无染”来历时记载:其地距乡村辽远,居之者六根清净,得大解脱,故名。所谓六根清净的“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也。能让人六根清净,真是非同凡响。无染寺山青谷深,森林茂密,怪石密布,有摄人心魂的万米大峡谷,上下分布着千姿百态十八潭,沟谷曲折幽长,溪水、瀑布、清泉相连,风景美丽如画,有“江北小九寨”之称。游无染寺时正是盛夏,山风沁凉,暑热顿无。潭水澄清透彻,似无一丝杂质,让人见之便欲投身其中。躺在潭边浅水处的岩石上,仰头蓝天白云高远,山涧幽静,间或鸟鸣婉转。闭眼,任阳光清风抚摸,的确让人心无杂念,六根清净。
  让人身心清净的还有神清观。这次参加牟平第七届读书节,终于有机会走近闻名已久的神清观烟霞洞。红墙黑瓦的神清观依山势而建,独悬山腰,门前有数百级花岗岩石阶。沿台阶拾级而上,似乎一步步脱离尘世。神清观内香烟袅袅,钟声悠远。仙风道骨的道长用上好的山茶招待我们,品完山茶,大家又争相饮王重阳修道喝的丹井水,据说喝一口丹井水,能活到九十九。烟霞洞位于半山腰,高不盈丈,洞内有王重阳和七位弟子的石像,这是当年他们修炼讲道的地方。参观完,大家在洞边树下休息,呼吸着草木气息,静享山风微凉,也许,我们更期冀的是能拥有全真七子心融自然、远离尘世繁杂心灵的宁静和轻松。
  每次走近昆嵛,都犹如静静谛听蓝色的多瑙河之波,风儿轻柔吹拂,心头蓝色的水波荡漾。
  蓝色牟平
  与一个地方、一个人真正走近必是因为精神的沟通融合。所以在我心中,真正走近牟平是2013年6月16日参加邓刚的回乡文学讲座。两年前的六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怀着对文学的热爱,独自一人奔向陌生的牟平。
  《昆嵛》创刊于2012年11月。2012年,于我,也是终生铭记的一年,那是我人生的又一转折点。经历了多年的矛盾纠结与艰难抉择,放弃了即将成功的考博,命运终于又把我推向了难以割舍的文学,开始重拾放弃七年的写作。做出这个决定是顺应内心的热爱和呼唤,虽本性淡泊,也无过多梦想,但如何重新迈步,内心难免迷茫。
  在参与了非虚构散文座谈会、女性散文征文、非虚构散文四十家等一系列《昆嵛》活动之后,我前行的脚步才渐渐坚定。在这里,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学氛围,大家对文学的热爱和不懈追求让我感动,感觉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单。更感动的,是牟平人热情坦诚、广阔无私的大海情怀。
  与海为邻,心自高远。牟平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又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滨海新区。海洋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人文内涵。牟平人辽阔包容、理性智慧。以《昆嵛》为例,两年多的时间,它就飞跃发展,建立了胶东昆嵛作家博客群,《昆嵛》刊物高端大气,纸质版、电子版同时发行。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重要的是,它广开大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作者齐聚一起。非虚构散文四十家里有福建、河北、陕西、吉林等地作者。这次读书节,既有全国著名散文家鲍尔吉·原野、烟台著名小说家王秀梅、山东各地作者,也有来自江苏、辽宁等省外的文友。与海为邻的牟平人用海纳百川的蓝色胸怀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蓝色的牟平清新宁静、现代自然,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城市规划上,在健步如飞现代化同时,又始终恪守尊崇自然、彰显人性的底线。读书节期间,我们参观了龙泉镇丁家庄,匆匆一瞥,便心生无限留恋。齐整洁净的街道,统一的白色小栅栏、太阳能杀虫灯、农家书屋是现代的,甘冽的圣泉井,泉边洗衣的村妇,房前盛开的鲜花,枝头沉甸甸泛黄的杏子,小村又那么古朴宁静。村头刻有“丁家庄”三个大字的石碑下,两位老人悠闲地坐着晒太阳。杏树下,一群乡亲围坐闲聊,一个小孩子见了我们兴奋地喊着跑来跑去,脑海里蓦然跳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个小村生活,该是多么幸福!
  与海相伴二十年,是在养马岛看到了最美的海景。好多年,在我心中,养马岛就等同于牟平。它与我是那么近,在房间看书写作,一扭头,养马岛气贯长虹的跨海大桥就映入眼帘。养马岛似乎又离我那么远,多次走进它,但我依然没有熟悉它的全貌。
  喜欢养马岛的海,蓝得纯粹彻底,晶莹深邃,微波浮漾,那一汪深蓝让人醉得要陷进去。只要有机会,就会去养马岛看海。去年中秋,特意来岛上赏月。黄昏里,大海收起它湛蓝的锦缎,温柔宁静,一轮圆月慢慢从海面升起,似乎报答我们远来赏月的深情,那是我见过的最大最圆最美的月亮。这次,有机会在岛上,与涛声相伴而眠,做一个蓝色美丽的梦,是多么幸运。
  牟平总是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参观丁家庄,盛开的石榴花突然掀起了记忆的裙裾。喜爱石榴花,在石榴花前留下了高中唯一的一张单人照。十八岁,我穿着格子连衣裙,眼睛里满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向往。二十多年后,在牟平的石榴花下,再一次照相留念。榴花开欲燃。花儿美丽依旧,花下人几多沧桑改变?
  此心安处是吾乡。每次牟平之行,都如我面对蓝色大海般愉悦快乐。我说有时感觉自己就是牟平人了。抬头,见焦主席、孙伟脸上绽放那么亲切甜美的笑容,让心温暖。
  喜欢大海,也一直偏爱蓝色。真巧,这次来读书节,身穿蓝色真丝上衣,手拿蓝色皮包。似乎年前对这件衣服一见倾心,毫不犹豫买下,无意中得到这个蓝色的名包,都是为了今年夏天与蓝色牟平的蓝色相遇。
  蓝色牟平,一见钟情!
  凌寒,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昆嵛》文学编委。散文《烟台的春天》获首届《昆嵛》“秦龙生态原浆杯”女作者散文大赛二等奖。
其他文献
摘 要 云南省图书馆,在开展开架借阅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在馆不在架”的书籍。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由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本身具有的不可更改的缺陷外,一方面是读者对书籍上架和排列顺序的知识缺失,另一方面还有图书馆自身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读者填写的调查问卷,笔者发现,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因为书籍的“在馆不在架”问题受到影响。针对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普及和提高读者的借阅知识,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
期刊
摘 要 以档案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展开普通本科高校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和趋势预测。  关键词 高校 应用型文科 档案学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7-08-07  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可用之才。教学质量与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紧密相关,如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和变化的大背
期刊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一个书香浓郁的地方,一定是富有魅力、充满希望的地方,美丽的牟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本次应邀参加牟平区第七届“养马岛读书节”开幕式,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今天来了不少领导和嘉宾,其中,中共烟台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霄汉同志是我多年的同事和朋友,今天的主讲嘉宾张维为教授曾为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作过精彩报告,等等。在此,我代表前
期刊
我就轻轻坐在这里  听故乡的风  翻动山花翻动树叶翻动我的衣裙我的发我的心  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向我这个出外的人讨一些糖果  我却两手空空 面赤耳热  慌乱中将满怀的思念和欣喜洒了一地  我就轻轻坐在这里  听那礁石的心中  波涛翻涌 螺号声声  声声故乡的韵律  看那柔枝的柳树 舞姿婆娑  天成一幅幅画卷  让我故乡的土地美不胜收  我就轻轻坐在这里  坐在养马岛初夏的阳光下  散淡 任性  
期刊
今年6月,应故乡之邀参加养马岛第七届读书节活动。已经许多年没回故乡的我,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满目都是新奇。昆嵛山绵延起伏,如诗如画;新农村建设高歌猛进,大有直逼城市的劲头;蓝色牟平的构想,既有憧憬又留住乡愁。一切都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的眼睛不够使唤,心内片刻不能平静。如果说这些都是关乎民生、关乎未来的宏大叙事,那么,在养马岛小住几日的点点滴滴,则是只属于我个人的小情思。  养马岛的花最先与我有了交
期刊
烂漫的童年有许多梦想,得道成仙便是其中之一。而腾云驾雾,畅游仙山,更成了我梦寐以求的快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这些美梦都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大诗人白居易不是说过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李白说得更直截了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既然仙山是那样虚无缥缈,微茫难求,我等凡俗又哪里去寻?  不过,美梦尽管破灭,我的仙道情结犹存,对寻觅仙踪道迹有着浓厚兴趣。最近,我就是借
期刊
作品推荐:这篇短篇小说,通过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的爱情,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农村中的民办教师,在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中,对于人生与爱情以及事业的不同追求,反映了大变革时代的知识分子,在物质利益巨大丰富的时候,思想发生的变化。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这种变化中的不同反应,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从两个方面展示了当时农村在思想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  那是1990年的秋天,新学期已经开始了,张文兴
期刊
1  初夏,午后。进入养马岛的跨海大桥宁静安详。车辆少,路面洁净无尘。两旁是沉静的海面,船只精巧,如棕色的狭长树叶,正收拢身体进入睡眠。日光是初夏应有的热度——温煦,稍带那么一丁点的灼炙,但绝不暴烈逼人,是柔软和生命力的恰切糅合。  前方是葱郁的海岛,如精致安静的巨大盆景。在桥上,听不到马的嘶鸣——那最能代表动物活力的猛烈状态,恰恰被一种宁静的形象世界所呈现。瑰丽的想象世界,因此更为富饶,令眼光伸
期刊
接到通知,邀我参加养马岛读书节。  受宠若惊。  为弘扬民族文化,激励全民阅读热潮,养马岛读书节已举办七届,引起反响。  据我所知,养马岛笔会举办多期,邀请参加者多是文界有影响人物,我一个土老帽,没什么建树,只是业余划拉了几篇小说,被看重,实是抬举我了。  我一生中从没得到过什么荣誉,也许是个农民的缘故。  小时候调皮,上小学时,好不容易最后戴上红领巾。  三个同年级学生中最小的比我大一岁,一百来
期刊
秦始皇看到养马岛的那个秋天,岛上的山坡上到处是红色的落叶,从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阳光,复照在随处绽放的野雏菊上。  斯时,是初夏的六月。我就站在秦风崖上,看着晨曦里的大海。  谁也不会知道那个秋天的正午,秦始皇在人困马乏之际突然嗅到的阵阵馨香是何种植物散发出来的,但肯定有一种是来自脆嫩如韭的水草,这种水草散发出来的草香不染一丝尘埃,不沾一分俗气。一定是这种草香,给了秦始皇从未有过的感觉,所以,他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