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般认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另外,自主学习不论对学生自身成长还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发展各学科自主学习能力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又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自身语感和天赋有关,但自主学习能够弥补个体的差异。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自主学生却是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提倡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具体在英语教学中又有那些策略呢?笔者经过多年英语教学尝试,发现了一些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但目前,仍有教师凭借主观经验,急功近利,着眼于考试,依照高考的“指挥棒”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未能彻底摆脱“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从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他们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二、重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学习引向开放的生活中,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紧密联系,使其感到英语材料其实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非很遥远的说教,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时,可让学生听Mother Teresa的讲话录音;可让学生欣赏Beethoven的命运交响乐;可让学生观看Bill Gates的视频演讲;还可结合当下的风云人物如袁隆平、姚明等,让学生讨论他们的贡献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还可要求学生课后查阅更多的amazing people并向同学们来讲述。当然,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应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如做游戏、听歌曲、讲故事或演讲、采访等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非常感兴趣,产生了很强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实施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师应当从“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每个学生都要寄予积极的期望。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尊重、信任、欣赏的渴望,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赖。因此,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要把浓浓的人情味融入到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意识在自我展示过程中也就增强了。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投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逐渐把英语思想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因此,英语教师要十分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当然,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自主地学习,那么中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所需的能力与技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90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但目前,仍有教师凭借主观经验,急功近利,着眼于考试,依照高考的“指挥棒”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未能彻底摆脱“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从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他们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二、重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学习引向开放的生活中,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紧密联系,使其感到英语材料其实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非很遥远的说教,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时,可让学生听Mother Teresa的讲话录音;可让学生欣赏Beethoven的命运交响乐;可让学生观看Bill Gates的视频演讲;还可结合当下的风云人物如袁隆平、姚明等,让学生讨论他们的贡献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还可要求学生课后查阅更多的amazing people并向同学们来讲述。当然,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应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如做游戏、听歌曲、讲故事或演讲、采访等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非常感兴趣,产生了很强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实施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师应当从“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每个学生都要寄予积极的期望。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尊重、信任、欣赏的渴望,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赖。因此,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要把浓浓的人情味融入到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意识在自我展示过程中也就增强了。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投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逐渐把英语思想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因此,英语教师要十分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当然,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自主地学习,那么中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所需的能力与技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