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丹艺术论》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丹艺术论》这本书一共有十一个章节,充分反映出罗丹对自然的崇尚、对作品的虔诚和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作为雕塑家,首先要尊重自然,要知道艺术中的美是什么,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掌握雕塑语言中的奥秘。本文就此加以探究。
  关键词:《罗丹艺术论》 罗丹 雕塑
  一、尊重自然
  在《罗丹艺术论》一书中,罗丹首先是尊重自然的,他写生时让模特自由走动,他认为让模特摆好造型是在摆布自然。他从观察所得活跃的姿态上取材,而不去造作材料。尊重自然当然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这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好的雕塑艺术品除了表现外表的美还要表现内心的真。
  讲到动作时,罗丹在进行人物动态的设计上,认为表现“运动”的绝招儿就是“从这一姿态到另一姿态的转变”。对于一件优秀的作品,罗丹认为,真正成功的绘画或雕塑,要有成功的动作造型。朱尚熹老师曾讲过:“罗丹总是想让他的人物动起来,这样才有利于他对动作的考究和安排,因为这种动作安排一方面符合他对动作意义和故事过程的解释;另一方面符合他“面”的组织和“面”在空间中的转换流动,就连头像偏一点,斜一点也很重要,这样的动作安排,在具体塑造上会表现从内向外的生命的跳动。”所以,待到人们去欣赏这件优秀的作品时,看到的是一串连惯动作的过程,它在述说着一个故事。在第四章的最后,作者列举了很多关于动作的实例,其中谈到了《加莱义民》。罗丹已经将动作的主张应用在其中,《加莱义民》是罗丹按照法国政府的要求,为纪念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为全城人民的平安而赴难的六位义士的雕塑。这件作品一如既往地贯彻了罗丹的“真”的理念,他并没有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把六个人都刻画成视死如归、昂首挺胸的英雄。而是刻画了战争所带给他们的痛苦,这是一种平凡人的悲壮。六个人中有的勇敢、有的愤怒、有的痛哭、有的绝望,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来面对牺牲。每个人独具特点的动作和神情,让我们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故事。从他们痛苦的回头、双手抱头等动作上,我们知道他们并不都是那么无牵无挂的人,可能还有家庭和孩子,他们死亡的代价愈大,牺牲精神就愈让人钦佩。通过作者对《加莱义民》完美的表述,将第四章关于“艺术中之动作”做了个完美的总结。这一节对我们以后的历史性纪念碑创作或叙事性作品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丑之美》
  罗丹的雕塑作品《丑之美》取材于维庸的诗《美丽的老宫女》。诗中描写了一个曾年轻貌美、倾城一世的宫女,如今到了年老色衰的暮年,她愈是怀念当年的美丽而骄傲,愈是叹息现在的丑态而惭愧。罗丹完全感悟了这首诗,他的雕塑作品《丑之美》對此诗内涵的表达不在其文字之下。老宫女那干瘪的身体、松弛的皮肤、失落的神情,让很多人一看便转身离去或回避,他们不敢面对这一事实。罗丹说过,“在太严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罗丹认为,在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伟大的艺人、文士可以化丑为美,这是一种最神奇的“炼金术”。罗丹关于美的观点源于他作品的特点和追求,他的作品具有文学性、戏剧性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注。
  三、塑造的科学
  掌握雕塑语言对于雕塑专业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对形体空间要有准确的把握。在本科教学中对空间的训练根本不够,当然,观察方法也是错误的,学生过于注重形的表面、人体的肌肉解剖和琐碎细节等。结果做出来过于平淡、表面、琐碎、肤浅,从一个面看还行,从另几个面看问题就大了,这说明没有真正掌握雕塑的语言。朱尚熹老师一再强调不要老看形体表面,要从形体与空间角度出发。罗丹的雕塑做得那么好,是因为他掌握了雕塑的真正奥秘——塑造的科学。《罗丹艺术论》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叫公斯的人对罗丹所说的话:“你以后做雕塑的时候,且不要老看到形的长度,而是始终看到形的厚度、深度。不要老考虑形的表面,而是要看到体积凹凸,把它当作指向着你的尖端来看。这样你便可悟到雕塑的学问了。”这句话对罗丹启发很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自始至终要从形的深度来观察,从最近开始做向远处,每个角度都这样思考。在做到正面的时候,鼻子是离我们最近的,做侧面时耳朵是离我们最近的,等等。
  书中第十章讲到罗丹通过做泥稿总结出菲迪亚斯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语言和规律。菲迪亚斯的作品代表着古希腊雕塑的特点,他的雕塑通过全身而产生一种非常委婉的运动。代表了生活的幸福、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性。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是一气呵成的,形状像柱式,具有哥特式支撑性。米开朗基罗的经典作品《被缚的奴隶》代表了他的风格,身体的扭曲对折,头向后背扭转,几大块的空间对比变化,这种状态呈现出竭力挣扎的情景。
  以上是笔者对《罗丹艺术论》的粗浅理解,希望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品中,体会雕塑的真正奥秘。
  (作者简介:岳艳娜,女,硕士研究生,遵义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口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运算的基础  学生的口算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这项工作的合理开展可极大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本文综合探讨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的作用及优化原则,并
摘要: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虚心请教前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收获颇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兴趣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真知的源泉。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逐渐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宋代文人画和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特点,分析宋代文人画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三点简单启示:一是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勇于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二是油画创作需要回归自我;三是宋代文人画以虚写实,以有限表现无穷,也是值得当代油画创作者借鉴和反思的。  关键词:中国油画 宋代文人画 油画创作  宋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文人画的兴起。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社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就是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一、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
小朋友,在第五期的“思维火花”栏目中,赵彦老师已经为你讲解了为什么兽学习方程,以前我们一直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现在新学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有何区别呢?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区分一下吧!  王师傅要生产1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4天,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剩下的要在5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先求出已经生产零件的个数,再求出还要生产零件的个数,最后求出后5天平均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列式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rn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0),B(0,6),点P在圆O:x2+y2=50上,若→PA·→PB≤20,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rn答题分析 本题为2017年江苏高考第13题,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的解决方式,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并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创设一个优化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优化教学问题情境,有助于新旧知识面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式学习可以巧用变式,获取知识  在探究式学习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前,在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的就是地基的好坏与否。在地基之中,有了大量的不良地基土,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加固和改造,就会对后续整体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