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别母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代,宦官专权,朝政十分黑暗。这时,朝中一批正直的官员对此极为不满,而范滂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范滂从小就以节操闻名,为朝廷所征聘,历任光禄勋主事、功曹。范滂有澄清天下的大志,所以为官时,敢于整顿吏治,抑制豪强,反对宦官专权。为此,他曾被朝中的佞臣,栽以“党人”罪名(权奸们为了打击朝中正直官员,诬陷他们结党营私,称他们为“党人”),逮捕下狱,受尽刑讯之苦,后来总算获释出狱。范滂在狱中始终不屈,充分表现出刚直不阿的性格。
  汉灵帝建宁二年,权奸操纵朝政,又大肆逮捕“党人”,加以杀戮迫害。这一次,范滂也免不了被列名其中。权奸将范滂视作眼中钉,一日不拔去,一日不肯善罢甘休。朝廷下了诏,紧急拘捕范滂。
  督邮吴导,带着逮捕范滂的诏书,来到范滂所在的县中。吴导是个很有良心的官员,想到自己将不得不奉命去逮捕正直之士范滂,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在旅馆中,他关上房门,手捧朝廷所下诏书,趴在床上痛哭失声。范滂听到吴导之事,心里立刻就明白了,对旁人说道:“这一定是为了我的事!”他不但没有逃跑,反而立刻主动到县衙中投案。县令郭揖,也是个正直的官员,见到范滂主动来投案,大吃一惊。他不假思索,立刻毫不犹豫地解下县官大印,准备和范滂一起出逃。他劝范滂说:“天下大得很,随处都可以藏身,先生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死呢?”范滂对郭揖说:“只有我死了,这件事才能够平息。我不敢既连累你,又让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为此到处漂泊,不得安宁!”终于没有出逃。
  范滂被逮入狱后,他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跟儿子诀别。母子相见,分外悲痛。范滂安慰老母亲说:“我的仲博弟弟十分孝顺,他会好好供养您老人家的。儿子马上要跟从黄泉之下的父亲去了。这样,也可以说我们母子俩都各得其所。只是恳请母亲大人,心里丢开爱子之念,千万不要过分悲伤!”范滂的老母亲深明大义,她完全清楚儿子的所为,了解儿子的品性,所以,老人家并没有表现得过分悲戚,而是勉励儿子道:“我完全了解你的所作所为,你能够与李膺、杜密这些以正直而著称的官员齐名,死又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在生与死的关头,范滂的母亲,表现出了一个母亲的伟大情操,她不劝儿子屈服退缩,而是激励儿子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不畏牺牲,具有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范滂则恭敬地跪下,聆听老母亲对他的最后教诲。听完后,又起来郑重地再次拜谢母亲。范滂的母亲,这才含泪别去。
  范滂此时心中感慨万千,他对一道来探监的儿子说:“如今豺狼当道,坏人吃香,好人遭殃。我想教你作惡,可是恶事却是千万不能做的!我想教你行善,可是我并没有做任何坏事,却落得如此下场!”说罢,他身边的人都哭成了一片。后来范滂终于被权奸所害,死时年仅三十三岁。李膺、杜密、范滂等人死后,天下有识之士都暗地里议论,大汉的天下恐怕是不会长久了。
  据史料记载,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就很受范滂母子的影响,每次读到《范滂传》,都受范滂母子为正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不由得放下书来,喟然长叹。
  【素材解读】
  范滂跪在母亲面前领受母亲的教诲,磕头两次与母亲告别;母亲来见儿子最后一面,心中的悲痛却不能表露,一番劝勉儿子的话,铿锵有力,让儿子了却心中的牵挂,为了大义而坦然就死。这就是真正的母爱!平静坚定的表情背后是痛彻心扉的不舍和无以言表的悲伤。母子二人不畏强暴,为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今人。
  【适用话题】
  不畏强暴、伸张正义、视死如归、名垂青史……
其他文献
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户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途。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
期刊
回忆的老屋中,坐着含笑的她。她替我拂一枕凝香,簪一辫子的时光,绣一双花鞋,带我踏过往事悠长。那点点滴滴,如花绽放。  发辫簪花,春光正好  暖春三月,烟雨迷蒙交织出天青色,浸润过外婆的小院,洗得山茶树叶子碧盈盈。一夜听风,山茶花便次第盛开,从此我的记忆里开始充满花香。外婆笑露一口糯米牙,我坐在她亲手栽种的山茶树下,她粗糙的手为我编着麻花辫。“妞儿头发黑又浓,以后一定是个美人。”尚且年幼的我,天真地
期刊
好不容易走出大山,来到繁华的都市求学,但是繁荣的城市生活并没有抹去米对故乡的思念。大学四年,米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奖励。(开头写米的优秀和对故乡的情感,为下文写她放弃城市到乡下工作做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临近毕业,许多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而米仍然像平时一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同学说她根本不需要自己去联系工作,因为她的成绩众所周知。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关心她的人目瞪口呆:米
期刊
邹静之是《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编剧,当张国立将该剧后期制作完成后,他仔细看了样片,发现字幕中有许多错别字,便要求改。然而,张国立有些为难地说:“后期制作已经完成,如果改那得花费多少钱和时间啊!”邹静之想,明知有错而不改,就是糊弄观众,不仅影响影片的质量,也影响制片人和导演的声誉,妥协千万要不得。于是,他平静地对张国立说:“你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影视人,千万不要因此砸了自己的牌子。字幕中有错别字是对观众的
期刊
一轮明月清辉里,柔和的月光透过窗子倾洒在床铺上,在枕上投下一个淡淡的圆影,一点萤光在窗外流连,偶尔传来两声蝉鸣。  窗纱被拉上,屋里闷闷的,日光灯悬在头顶。桌上杂乱不堪,乱堆的书本,笔筒中插着几支懒散的笔。  我揉弄着衣角,垂着头,立在桌旁。泪水模糊了双眼,泪珠儿吧嗒吧嗒往地板上砸。我候着母亲的批评,压在书下的试卷似乎也耷拉着头。母亲许久没有说话,她必定生气了。我不敢看她的眼睛,只敢盯着自己的鞋子
期刊
【写作思路】  思路一:从个人经历的角度入手。怀揣梦想(如舞蹈、唱歌等),遭遇挫折或打击,为此哭泣、徘徊、纠结。而因为母亲的一席话或是看到某个场景,使自己重新振作,一改萎靡之气,奋发向上,在哭泣中造就美丽的云翳。  思路二:从“哭”的意义角度入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秋天的怀念》中的史铁生,哪个不是在“成长”的路上磕磕绊绊?哪个不是经历苦难、殊死挣扎?哪个
期刊
老人常说“摔摔大大”,那些没有摔打过的孩子有什么资格哭,又怎么长大呢?  九月在哭泣  当我拿着自己的小水杯,被爸爸宽厚的大手牵着跨进幼兒园的大门时,我看见许多跟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们都坐在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腿上,抱着他们的脖子哇哇地哭,闭着眼睛嚷着:“不要你走,不要你走,我不要在这里,呜呜……”  “爸爸,这些小朋友为什么哭啊?”“因为他们是胆小的小朋友,怕上学,不乖的,嘟嘟会哭吗?”“嘟嘟不
期刊
【聚光灯·文题呈现】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以《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将题目補充完整,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诸如“头发”“书包”“一张电影票”等。  2.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安排一些波澜。  3.根据需要可以对故事背景、发生的环境做必要的叙述,为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  【协奏曲·拨云见日】  一、细致描绘人物,突出性格特点  小
期刊
中考前几次模拟考试,我总是毛毛躁躁、急急忙忙地解答,结果总是兵败麦城。  兴许是考试的失利,兴许是身体处于低谷,最近我总是恹恹欲睡,头昏脑涨。在爸爸的建议下,我回到老家,农村一个偏僻的地方。  老家,还是老样子。  奶奶的屋子,可以算是古屋了,青砖黛瓦,墙壁斑驳,屋檐残旧,屋顶有些地方瓦片已经断裂。屋檐下,还残存着蜘蛛丝网,漏斗状低垂着,令人作呕。  “起风了,萌萌,回屋穿件衣服吧。”依然是奶奶亲
期刊
【协奏曲·拨云见日】  所谓的思路清晰,就是要在布局谋篇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让读者明白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在说什么。那怎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  一、读透文题,审要求  1.分析“题眼”,明确写作重点。把握住命题作文题中的“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尤其要注意题目中起着约束、限制作用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  2.找出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明确写作范围。对文题中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