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多喝点热水?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对这样的场景一定并不陌生,在很多人的眼中,热水就是万能膏药,哪痛贴哪。
   在中国的饮食习惯里,喝热水是一项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惯例。早晨起床第一件事要喝杯热水,吃饭之前要喝杯热水,开会间隙要去倒杯热水,头疼脑热时要来杯热水……
   但事实上,除了中国,很少有国家有喝热水的习惯。在国外很多人来看,热水是用来泡茶、泡咖啡的,为什么要直接喝?
   但其实,古代百姓的日常饮水是冷水,中国人养成喝热水的习惯也就一百多年。
   现代医学(西医)是清末传入中国的,在此之前,百姓的医学保健常识都来自中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冰凉之物要少食,过多食用会伤害阳气,导致全身功能渐趋于抑制状态。《素问·经脉别论篇》中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中医不仅建议饮用热水,还建议要吃热饭,用热水洗头。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说:“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也就是说饭要趁热吃,不要吃残羹冷炙。另外,书中还提到:“久行不沾冷水,食热食出汗不得吹风,大病初愈不得喝冷水,热水洗头后不得冷水冲洗。”这不就是妈妈们经常对我们说的吗?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爱喝热茶,久而久之竟然出现了专门卖热茶的小贩。《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 其中的“提瓶卖茶者”便是卖茶的小贩,这些小贩在三更时才出摊,把茶卖给晚归的行人。
   然而,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喝热水是件相对奢侈的事情,毕竟冷水加热需要成本,热水保温也需要工具,而大多数的百姓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百姓的日常饮水也是冷水。
   此外,和现代社会一样,在古代也有很多人热衷于冷饮,就比如在古代专门设有冰窖,人们藏冰于此,以供夏日消暑。
   因此,喝热水这一广泛共识的形成,还要从近代说起。
   近代以来,西方人来华设立租界,很多外国人在此染上瘟疫。例如自从德国1898年占领胶州湾以后,仅一年以后就有约六成的驻军感染伤寒,三十余人相继死亡。在之后,每年都会有约四成的士兵染病,第二任胶澳总督叶世克就是因感染斑疹伤寒而死亡的。并且,很多居住在租界附近的中国百姓也因此染病,瘟疫泛滥成灾。
   为了有效遏制瘟疫的蔓延,外国人开始主张饮用煮沸的水,毕竟病从口入,煮沸的水可以杀菌消毒,在一定程度上缓减细菌的滋生。
   外国人最先引进了开水灭菌的理念,倡导人们饮用煮沸的开水。自此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起饮用水的卫生问题。在1925年,中央防疫处曾对北京自来水进行过一次化验,发现“含有微菌”,之后便登报告诫市民:“万不可饮用冷水;不可冷水漱口;饮用时,须热至六十度,方能杀死水内所含之微菌;不可用冷水洗碗、杯、匙、筷及其他饮食器具;不可用冷水淋浴;不可用冷水洗生果。”从中可看出,国人的卫生意识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人们逐渐关注到水中的细菌,并将饮用水和疾病联系在一起。
   在20世纪30年代,宋美龄曾多次陪同蒋介石视察前线,发现很多地方的民众衣衫褴褛、精神颓废,她便建议开展一个国民生活改造运动,这也就是后来的“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的原则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从国民的衣食住行着手,很多条目都是由宋美龄亲自制定的。在“新生活运动”的纲要中特别提到,“饮食养生,人之大欲……注意微菌,生冷宜戒”。也就是说,生水里面细菌多,要烧开了喝。
   喝热水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还需要政府和社会舆论的持续加温。1949年后,喝热水成为了政府海报宣传的标语口号,很多工厂都开始为工人们集中供应热水,有的幼儿园甚至每天要求给小朋友们喂三次热水,以此来养成他们喝热水的习惯。
   随着卫生意识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百姓开始自觉地将水煮沸再喝,再加之一系列加热、保温工具的普及,喝热水的习惯也就固定了下來。
   从中医养生到热饮盛行再到净水灭菌,国人喝热水的群体性现象总算有了合理的解释。
其他文献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最近,最让世界政坛震动的事儿莫过于日本政府决定将上万吨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在这当口,偏偏还有人火上浇油: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站出来说,处理过的核污染水,喝了没毛病。对于麻生太郎的发言,朝阳咖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在日本政坛,他的莽撞一直有目共睹。  大家都知道,日本首相大多是政治家族出身,而麻生太郎则是权贵之中的权贵。他祖上靠强征劳动力发家,产业涉及煤
雪花刚刚退兵  春天就来了  紧跟着,那些躲在田头地角的  避难者纷纷走出来     柳树  居然点燃一串绿鞭炮  庆祝胜利  桃树  给战胜雪花的松树、水仙  戴上一朵红花     燕子  剪刀一张一合  脐带一断  种子从泥土爬起来     大嘴巴青蛙  为了找到泥疙瘩后面的  那些坏蛋  眼睛睁得很大很大     春天来了  那些远走高飞的鸟儿  也回来了  田野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时,一位名叫佛朗士的英国教授以私人名义奖励了她800港币奖学金。张爱玲受到极大鼓舞,拿去给母亲黄素琼看。黄素琼没说什么,只叫她放在那里。张爱玲惴惴然放下,过两天再来,听说那钱已经被黄素琼在牌桌上输掉了。  佛朗士也许是张爱玲的初恋,或许是她这一生最仰慕的人。在她惶惶然的少女时代,他给她的这份鼓励,被她视为“这世上最值钱的钱”,乃至一张“生存许可证”。黄素琼难道看不见她眼中的光彩,为
我觉得“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于她又有什么损失?  是以拍电视的恣意炒杂锦。拍电影的恭敬谨献。写小说的谁没看过她?看完了少不免忍不住模仿一下。搞新派舞台剧的又借题发挥,沾沾光彩。迟一点也许有人把文字给舞出来了。总之各人都在她身上淘,然而,各人却又互相看不起呢,互相窃笑没有人真正领略她的好处,尽是附庸风雅,
你可能认识这样的人——他们非常聪明,精神生活无比丰富,特别喜欢学习,有很多爱好,对各种事情都了解,在各个学科都有涉猎。他们都是有意思的人,你喜欢和他们聊天,总能跟他们学到你不知道的东西。   但是,这些人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就。他们年轻的时候充满自信,年龄大了却有一种失落感,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才华。这些人可能陷入了“达·芬奇诅咒”。   《达·芬奇诅咒》是几年前出版的一本小书,作者叫莱昂纳多·洛斯
铁腕仇和 为政有道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  12月3日,刚刚升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仇和,发表离任感言时如此表述自己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的心境。  被称为“官场另类”的仇和,一路走来无时无刻不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但又一路升迁:从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再到云南省委副书记,其经历一直广受关注。  一位网友在“仇和升迁感言”中写道:“一直
2019年9月,高原在今日美术馆。(本刊记者侯欣颖 / 摄)  高原“生逢灿烂”摄影展9月18日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开幕仪式时,现场几乎成为中国的摇滚名人堂:“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民谣先驱老狼、唐朝乐队前吉他手刘义军、面孔乐队前吉他手邓讴歌、超载乐队主唱高旗、摇滚女歌手姜昕、艺术家艾敬、“校园民谣”的发起者黄小茂、刺猬乐队鼓手石璐……已经成为神话的与时下正当红的,台前发力的与幕后拼搏的,已经转行的与
泰国丨曼谷泰国法身寺外的“蜡烛阵”,纪念世界地球日。  2021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天,泰国僧侣与志愿者在泰国法身寺外摆放了33万支蜡烛以示纪念。仪式开始后,他们依次点燃蜡烛。一支支,一排排,当33万支蜡烛同时燃起,一幅巨大的“僧侣冥想图”跃然在地球上,还不时随着火苗跳动,场面震撼壮观。此举还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规模蜡烛展示的世界吉尼斯纪录。组织者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约有30万名僧人和信
他拒绝接手家族产业,在上海租5平方米小屋创业,因参加《最强大脑》引关注。  要说正热播的智力综艺《最强大脑》里最红的人是谁,无疑是何猷君。何猷君是谁,也许并非人人皆知,但若提到他的家世,大家一定如雷贯耳——他出生在经营着香港和澳门最大赌场、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庞大家族,他的父亲就是叱咤了半个多世纪的澳门传奇赌王何鸿燊。  作为何鸿燊的三子,何猷君从小锦衣玉食,却并非纨绔子弟。在《最强大脑》里,他展
一阵急促而连绵的喳喳声,打破了深秋清晨的冷寂。一只喜鹊飞快地落在树梢,在那高高的枝桠间,夹着一个大大的鸟巢,不知道它是不是小时候我久久伫立在下面并仰头凝望的那个?草叶上凝了一层薄霜,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到了。  对于二十四个节气,我基本无感,但唯独霜降除外。因为儿时似乎只要看到那层白霜,就意味着挖土豆,拔萝卜,铲白菜,敲沙枣,摘苹果。依稀记得一家人说说笑笑,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霜后的田野格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