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设计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中地理学科角度剖析问题式教学方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分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总结评价四个环节,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并从优化问题设置、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了反思,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洋流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54-02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与问题式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通过案例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并反思问题式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式教学的概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 1969 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 PBL 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美国哈佛大学在 1985 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
  二、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教学内容,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洋流名称和洋流运动规律,并了解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洋流众多,性质不一,纷繁复杂,较难识记,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总结地理规律进而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由“学”、 “思”、 “习”、 “行”四个环节构成。在《中庸》一书中,学习过程主要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构成,即“学问思辨行”的学习程序。因此,问题式教学应以问题为线索,以设置问题为开端,解答问题为结束,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方面。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设问:这段视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号》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叹宏大的电影场景和男女主角凄美爱情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呢?因为这个电影比较经典,学生都比较熟悉,且与本节课与洋流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视频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
  2.引导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并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给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要求学生对比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和洋流运动简图,试着找出洋流运动的主要规律,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用红色笔在简图中标出暖流,蓝色笔标出寒流,进而尝试自己画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将全班分为 4-6 个小组,分享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问,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当然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点拨,综合评价。这个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纽芬兰海域,帮助学生分析: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冰山,加之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多形成海雾,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造成巨大的困难,再加上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了这艘“不沉之船”在处女航中的沉没。
  (三)问题式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都是不小的冲击。尽管问题式教学已被部分教师认可甚至开始尝试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与反思。
  1.优化问题设置。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主线。知识围绕问题而产生,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如何正确设置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在创设地理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针对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挑战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果。
  2.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創设合适的课堂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问题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情舒畅的情境下,思维较为放松和活跃,记忆力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在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与对话,在交流中,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与不解,记录并总结,提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地理课堂。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我国传统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讲究求同存异,但是,在创新定胜负的今天,新的想法与思维至关重要。所以,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畅所欲言,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倡辩论与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
  总之,问题式教学既要增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要提高问题意识。因此,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应遵循“指向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的思路,走上一条问题式教学的道路,这需要教师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努力,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张静.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17年6月.
  [2] 代玉洪.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探讨[J]. 人文教育,2017年7月.
  [3] 李克建.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构的教学策略探讨[J]. 教学经纬,2017年1月.
其他文献
为了防止抢救室的病人窒息的发生,通过对2000年6月至2001年7月期间收治的368例危重病人的护理和观察发现,呼吸道有梗阻的发生可能性者占病人总数的90%以上。我们针对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建立民主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谁能代表人民真正掌握立法权力,监督法律的实施,推动法治国家发展进程,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实行人民代表专职化是一个值得探索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实现主体的能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体充分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创设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6-02  当代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000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2001—2010年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医学图象处理和识别已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目前各级医院添置了大量的医学成像设备如X-CT、B超、MRI等.医生在对病人诊断时,首先对人体器官组织采集
【摘 要】如今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能有一个好成绩,因为好的成绩就预示着好的未来,因此家长们从小就特别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们就想方设法的让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这就导致家长们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
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总体上说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基点。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一贯的。毛泽东国家利益观不仅体现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社
【摘要】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设立摘抄本,定期做摘抄。并且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小练笔中运用所摘录的语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通过运用,将课文中的语言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积累 运用 提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58-01  一、注重语言积累,提升表达能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免疫紊乱.SLE以年轻女性多见,育龄妇女病人占90%-95%,临床表现多有面部碟形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