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对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2017年7月开始实施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前后1年内经急诊救治的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以实施临床路径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指导救治;以实施临床路径前(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以及急诊重点疾病救治流程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肺复苏(CPR)启动时间、首次电除颤时间、气管插管完成时间、静脉通路开通时间、首剂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机、高质量CPR完成率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以及临床路径表格程序执行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能有效指导急诊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显著减少了患者复苏流程中的变异,首次电除颤时间、深静脉置管完成时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以及血标本送检完成时间均显著缩短〔首次电除颤时间(min):1.28±0.86比2.93±1.61,深静脉置管完成时间(min):15.13±2.73比17.25±3.02,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min):15.43±2.80比17.88±1.67,血标本送检完成时间(min):7.81±1.42比9.00±1.03,均P<0.05〕。尽管两组患者CPR启动时间、气管插管完成时间、外周静脉通路开通时间、首剂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使用时间以及ROSC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首剂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有所缩短〔首剂肾上腺素使用时间(min):3.81±1.22比4.00±1.32,首剂碳酸氢钠使用时间(min):8.94±3.49比11.19±3.54,均P>0.05〕,ROSC成功率较对照组相对提升〔15.04%(17/113)比12.50%(12/96),P>0.05〕。
结论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能有效指导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显著减少患者复苏流程中的变异,改善复苏流程质量,保障急诊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