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的患者救治实践与评价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对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2017年7月开始实施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前后1年内经急诊救治的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以实施临床路径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指导救治;以实施临床路径前(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以及急诊重点疾病救治流程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肺复苏(CPR)启动时间、首次电除颤时间、气管插管完成时间、静脉通路开通时间、首剂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机、高质量CPR完成率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以及临床路径表格程序执行情况等。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能有效指导急诊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显著减少了患者复苏流程中的变异,首次电除颤时间、深静脉置管完成时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以及血标本送检完成时间均显著缩短〔首次电除颤时间(min):1.28±0.86比2.93±1.61,深静脉置管完成时间(min):15.13±2.73比17.25±3.02,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min):15.43±2.80比17.88±1.67,血标本送检完成时间(min):7.81±1.42比9.00±1.03,均P<0.05〕。尽管两组患者CPR启动时间、气管插管完成时间、外周静脉通路开通时间、首剂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使用时间以及ROSC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首剂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有所缩短〔首剂肾上腺素使用时间(min):3.81±1.22比4.00±1.32,首剂碳酸氢钠使用时间(min):8.94±3.49比11.19±3.54,均P>0.05〕,ROSC成功率较对照组相对提升〔15.04%(17/113)比12.50%(12/96),P>0.05〕。

结论

急诊呼吸心搏骤停临床路径能有效指导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显著减少患者复苏流程中的变异,改善复苏流程质量,保障急诊医疗安全。

其他文献
背景  神经疾病的营养障碍问题较普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神经源性呕吐、神经源性球麻痹、神经源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均可影响营养代谢情况,可能有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也可能引起营养不良(malutrition)(虽然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两个方向,在此是指营养不足),从而加重原发疾病,增加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结局.因此,针对神经疾病患者的治疗应包括改善患者的营养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