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没有挖诸葛亮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乱世时期,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毫无夸张地说,谁得到了人才,也就基本上得到了天下,由此可见人才的重要性。而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拉拢人才更是刻不容缓,多多益善。
  在三国中,北方的曹操爱才可是出了名的,并且他用人不看背景,只重能力,为了人才,可以低下身段去求,因此,曹营里有着非常多的人才。而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有個疑惑:曹操那么爱才,为何没见史料记载过他拉拢诸葛亮呢?想当初,徐庶都被他想方设法地给掳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说,那是因为曹营里人才太多了,对于曹操来说,少诸葛亮一个不算什么,再一个曹操知道诸葛亮比较忠心,肯定拉拢不过去,索性也就作罢了!
  这么个结论,乍一看挺有道理,可仔细一想却经不起深究。谁会嫌自己手下人才多呢?诸葛亮忠心不忠心,难道就不能试一下吗?想当初他还拉拢过关羽呢!难道关羽对刘备的忠心,天下还有人不知道?
  其实,史料中并非没有关于曹操拉拢诸葛亮的记载,实际上还是有一则证据的,只不过很多人第一眼不一定能看懂而已。这则证据,就藏在《魏武帝文集》里。
  《魏武帝文集》第八条——尺牍(书信),有一篇《与诸葛亮书》,其记载如下:“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什么?曹操给诸葛亮写信,送他鸡舌香?什么情况?鸡舌香是个啥?
  有些人看到这,可能会莫名其妙。其实啊,曹操这句话,可能深藏玄机。
  《汉官仪》里有记载:“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啥意思呢?就是说啊,鸡舌香这个东西,有点像咱们现在的口香糖,放在口中,有清新口气的作用,汉朝的尚书郎给皇帝奏事时,会口中含个鸡舌香,避免有口臭引起尴尬。
  好了,这下能理解了!曹孟德这说话,不得不承认,说的还是很有水平的。他送诸葛亮鸡舌香,这意思不就是想让诸葛亮和他一起共事吗?说朝廷给你留好位置了,你来吧!(别说朝廷只是朝廷,朝廷是谁的大家心里还没点数吗?)
  因此也就是说,咱们的老曹,其实是对诸葛亮动过心思的,只不过说的比较隐晦而已!但可惜的是,相关的记载,只有这么一处,无从得到佐证,也不知道老曹写这封书信的时候,是在赤壁前?还是赤壁后?
  哦,对了!鸡舌香五斤,是不是也可能在说:“几时向吾心?”(谐音)如果这样,那就更有趣了!

(叶凯荐自《喜剧世界》)

其他文献
我国至今已建成比较完整的税务行政处罚体系,但从国际比较看,现行处罚标准在轻重程度、确定程度、可减免程度.法定程度等方面还有明显的改进空间。完善我国税务行政处罚标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调整处罚标准,做到过罚相称;二是细化处罚准则,严控处罚裁量权;三是引入自愿披露制度,激励违法者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四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实现处罚标准的全面法律化。
我童年住的小街上,有一座桥,老家方言念作shàn shī桥,关于它的名字,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善人施舍修的,应读善施桥,也有人说修桥者劝人常三省吾身,故应读三思桥,也有说因为桥两头有三座茅厮(厕所),故而得名三厮桥。在几个名字里,认同最后一个的,似乎最多。足见恶趣味更易于流传,也不是今天才有的。  在桥边临河的小院里,住着洞洞娃一家,全家五口,爸爸妈妈和三兄弟,洞洞娃排行老三,和我年纪相仿,与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