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剪梅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淡泊老师把一张大大的白纸发到我们四人小组时,我们面面相觑,一头雾水。我见陈钇臻吮着吸管,苦思冥想。忽然,她轻拍桌子,嚷道:“不然,我们就来吹梅吧!”听到这番话,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许多冬梅的画面,便拿了一瓶黑色颜料和一瓶粉色颜料。
  只见刘昕拿起塑料勺子,盛了一点黑色颜料滴在洁白无瑕的纸上。小小的黑点微微晕开,陈钇臻指导我把颜料往右上角吹,吹出纤细的枝丫。我小吸一口气,吮着吸管,均匀地吐气。原本小小的黑点此刻就像一条溪水蜿蜒而上,一根黑色的枝丫便形成了。随后,陈卓颖细声地问道:“我,我可以画梅了吗?”她小心翼翼地把吸管在画纸上轻甩了两下,三滴粉色颜料跃然纸上。我们鼓着腮,轻轻地吹散颜料,一朵朵粉色的梅花娇羞地绽开,好漂亮。最后,我用吸管蘸了点橙色颜料,在空白处点缀上一只蝶。雪花纷纷扬扬,可在这隆冬里还孕育着春的希望。
  大功告成后,我看见别的小组“吹”出了满园春色的西湖公园和令人惊叹的“异世界”。那一幅幅画作虽谈不上惟妙惟肖,但凝聚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我心中,我们的一剪梅是最美的,因为画里饱含着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放飞着自我的青春年少。不管暴风雪多么猛烈,那梅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那蝶将永远飞舞,我们也永不放弃对生活的期许。
  亮点:最后一段属画龙点睛之笔,从大家合作吹画的过程中悟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借用梅花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高洁和不畏艰寒的顽强品格,升華了主题。
其他文献
《朗读者》这一栏目最近热播,其中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开篇是这样的: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是呀!在这茫茫人海中,人与人的遇见是最为奇特的缘分,这遇见能让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  2011年的春天,正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在这样一个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的美好时节,我因为一个意外遇见了她——小郭。从此,我与她之间就有了许
期刊
我的妈妈今年40岁,她有一头乌黑顺滑的长发,还有一双清澈如湖的眼睛,是典型的美女妈妈。在别人眼里,她确实是我亲妈不假;可在我看来,我完全没有享受到亲妈的待遇。不信,你看!  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带我去少年宫学习舞蹈。练习舞蹈可累了,每次学完舞蹈我都大汗淋漓,妈妈就许诺回家后给我做好吃的,好好犒劳犒劳我。那天又是周末,学完舞蹈后,妈妈特意做了一桌子好菜,全是我喜欢的,有鱼香肉丝、红烧排骨、辣子鸡丁……
期刊
朦胧中我睁开了睡眼,目光无意间落到了墙上的日历上。2037年。不会吧!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没错,的确是2037年。而且日历旁边还贴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跨时代科技欢迎您!地点:科技馆,时间:7月16日。我再一看日历,不刚好是今天吗?要是能在那里重返2017,那该多好啊!想到这里,我便顶着热浪,骑着单车,一阵风似的向科技馆驶去。  来到科技馆门口,我顾不得休息,直奔跨时代科技展厅。哇,反重力空间、温度
期刊
写人要通过你的笔,让读者与你共鸣,共同喜欢、崇拜、敬仰、讨厌……我提议把握“三如”要素——  如见其人 三言两语锁定外貌特征,绝不能千人一面,脸谱化,像我,像你,又像他(她)。  朱老师,学校教导主任,我们文学社的社长。生就一副潘长江般的身材,比我高不了多少。要不是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谁都不觉得他是教师。(《“潘长江”式的名人》)  这里的职别、身材矮、架眼镜,锁定了一个教师形象。  如闻其
期刊
记得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外出有事,就把我安顿到外公家。当时,我正对着犹如小山的暑假作业“埋头苦干”,钢笔中的墨水却突然消耗殆尽。于是,我急忙在房间里左翻右找,好似墨水瓶专门为难我一样,跟我捉迷藏,结果一无所获。  这时,外公神神秘秘地打开门走了进来。见他如此神秘,我也心生好奇,便绕着他边走边看。就在我诧异时,他把一支钢笔送到我的手中。我一看,高兴地咧开了嘴,以为他新买了一支钢笔。顾不得那么多,写作
期刊
。。“教室里怎么多了一只玻璃杯呀?”同学们刚走进写作班,就看见讲台上放着一只巨大的玻璃杯,里面盛满了水,哪怕多滴入一滴水都有可能溢出来。看着这个装满水的杯子,不知道任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①。。。  。。任老师看着大家神秘一笑,说:“同学们,在这个满满的水杯里,我还能放十几枚硬币,水却一点儿不会溢出。”同学们互相看了看,个个将信将疑,都觉得任老师在异想天开!②。。。  。。只见任老师从包里取出几枚
期刊
“哇!它变色了!”“哎,它真的变色了!”“真神奇呀!”……整个文逸班炸开了锅,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大家会如此惊奇?走,我这就带你去看个究竟!  上课啦!上课啦!只见我们的闫老师神神秘秘地拿了一堆道具:一小瓶碘酒,一袋棉签,一个打火机,还有一个带盖的玻璃瓶。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啊?是闫老师受伤了吗?不对啊,闫老师不是好好的吗?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同学们,请静一静!
期刊
胖乎乎的白云宝宝好奇地打量着草坪上的一棵小树,用轻柔的微风去触碰树枝上的花儿。那一朵朵盛开在春天里的花姑娘,引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哈!大功告成!”我兴奋地收起吸管,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画。  这幅伟大的“著作”来源可不简单,是我攥紧拳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吹出来的!就让时间倒流,一同去瞧瞧它是如何诞生的吧!  “今天是活动课,大家都要用颜料吹出一张画来!”颜老师狡猾地笑着说,顺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
期刊
南方的阳春三月,正是古树长叶开花,小草丛生的好时节。今天,我要把春天“吹”在纸上,装在心里。手持一块小木片,轻轻刷上最后一抹色彩,心绪又飘回几分钟前。  当老师宣布今天举行吹画活动时,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同学们有的紧张得不行,有的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望着面前的五杯颜料,经过一番思考,慎重地定下了目标——一棵苍劲的古树。  我先拿起一根小木片,蘸了些许黑色颜料,轻轻地拍在了纸上,均匀地向下抹开,
期刊
热播剧《人名的名义》将编剧作家周梅森带到了我们的视野里。提到创作,周梅森表示,人生中有三本书对他影响至深。  当年周梅森对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感慨颇深,他非常敬佩高尔基。他的经历跟高尔基特别相似,他的大学是在深深的矿井下完成的,他的今天是生活造就的。至今填写干部履历表,他还老老实实地填上高中,并不因此而产生自卑感。  早年对周梅森产生过影响的还有一本书,那就是《巴尔扎克传》,这本书的名字他是在粉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