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作体系 优化工作模式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大学于1993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研究生延安精神研究会。24年来,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及各地方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帮助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延安精神在河大校园日益扎根、成长。如今,延安精神已经成为校园思政工作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指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在信仰塑造、价值追求、人格养成等方面,自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形成了河北大学弘扬延安精神、培育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特色。
  一、协同推进 完善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组织网络体系
  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延安精神教育工作,为此专门构建了从学校党委至学院党委的纵向组织工作体系。这既是延安精神在河大校园长盛不衰的组织保障,也是延安精神逐步内化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原因。在构建纵向的组织领导体系的同时,学校还着力构建包括宣传部、组织部、共青团、关工委、教学单位等部门协同共进的横向组织体系。各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能出发,最大限度地在人员发动、经费支持、场地提供、政策导向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由此,形成全校纵横相交的弘扬延安精神的组织领导网络体系。
  从1993年学校成立的第一个延安精神研究会以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扩大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的覆盖程度。目前,在河北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领导下,在各学院成立了15个院级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各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会均根据学院特色制定了研究会章程,形成了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部分未成立研究会的学院,也在学校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与弘扬延安精神相关的学生社团,为成立研究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方面,保定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学校关工委的老领导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无私奉献、全身心助力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在帮助各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组织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校院两级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的广泛成立,极大强化了组织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让每一名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在弘扬延安精神中得到精神的滋养,成为学校强化组织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推陈出新 构建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立体化宣传体系
  宣传是将延安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的重要手段。从了解、认知、弘扬、践行逐渐递进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重视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校园中宣传延安精神的内涵、意义、本质和时代价值。学校积极融合传统媒体和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逐步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延安精神的工作格局。
  1.充分发挥传统宣传手段的作用,强化老中青共通的认知习惯
  强化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宣传。学校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思政课教学中,专门安排了延安精神的专题学习,并记入思政课考核的学分。在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中,学校均安排与延安精神相关的主题讲座,课堂教学成为学校宣传延安精神极为重要的举措和特色。
  邀请老同志来校讲座,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近些年来,学校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号召,积极举办驻保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座谈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在举办活动的同时,积极邀请保定延安精神研究会等单位的老领导莅临校园,为大学生开展延安精神专题讲座。这种亲临其境的感受使每一名听讲的同学成为很好的宣传员,层层辐射的带动作用逐步影响到更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
  利用传统媒介,增强宣传亲和力。学校积极为大学生弘扬延安精神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利用电视台、报纸、期刊、宣传栏、展板等学校宣传媒介,开展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各院级延安精神研究会也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利用各种活动广泛印制宣传品,在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学生活动场所,广为传播。学校还积极在《中华魂》杂志及社会报纸期刊宣传学校延安精神的相关工作。如在《中华魂》刊登《用延安精神培育跨世纪高层次优秀人才》、《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推动延安精神的“三进”工作》等十余篇宣传河北大学弘扬延安精神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分别以《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河北大学“延安精神”润学子10年不辍》、《“延安精神”扎根河大校园13年》等为题进行宣传。这些宣传不仅扩大了学校弘扬延安精神的社会影响,而且受到不同群体的喜欢,尤其在老同志和青年人的情感交流上极为通畅。
  2.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
  新世纪以来,河北大学在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中,较早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融合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构筑立体化的宣传格局。
  2005年,研究生延安精神研究会依托学院网站平台,在全校建立了第一个延安精神专题网站——数字延安。该网站包括领导言论辑录、两会专题、时政新闻、我们与延安精神等多个板块。并开辟了讨论专区,形成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学校层面,弘毅网、红色战线、航标网等形成学校红色网站集群,其中红色战线和弘毅网还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思政类网站称号。近些年,学校又先后开办了数十个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学校及各学院弘扬延安精神的做法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迅速和广泛的传播。如我校自行拍摄的《薪火相传——延安精神扎根河北大学20年纪实》、《践行群众路线服务河大师生》、《永远跟党走》、《保定的抗战——晋察冀边区最高领导机构·阜平》等影视作品,通过网络和微信传播,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
  三、创新形式 打造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学研体系
  24年来,河北大学弘扬延安精神的进程也是推动学习研究延安精神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弘扬延安精神的方法途径,逐步形成了新的学研体系。
  1.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从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之初,学校即十分重视在师生中推动延安精神的学习活動。学习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一般是采用座谈会、讨论会的方式进行;二是伴随着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号召开展学习,学习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三是力求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和方法,将延安精神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近些年来,学校在推动师生学习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是开展“读经悟典”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经悟典”活动,引导学生“走近马克思”、“走进延安精神”,认真阅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党的经典理论,加强对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读经悟典”活动的专题指导。成立了以各班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负责的马列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学习社、读书会20余个。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还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坛”,组织开展了多场“读经悟典”主题演讲、班际辩论活动。“读经悟典”还被列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特色”项目。“读经悟典”活动的第一批研究成果已经结集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二是开创微电影教学方法,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推行“实践性学习”。2013年起,担负全校延安精神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思政课教学和延安精神传授中,大胆引入“实践性”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延安精神的过程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鲜活性。学院采用当前广受学生欢迎的“微电影”形式,鼓励、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微电影的形式形成学习成果,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学生在学习、实践和创作的过程中,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已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并与思政课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截至目前,教师们共同组织创作的思政课微电影已达2000多部,52部优秀影片作为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全国40多所高校来校学习微电影思政课教学方法。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法的改革受到教育部、河北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予以报道。
  三是以“滴灌式”的方法创新延安精神的学习活动形式。学校采用“滴灌”教育理念,以持久的动态的渗透教育方式,整合优质的教育元素,在推动延安精神学习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主要方式是通过党团组织渗透、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渗透、网络传播渗透、生活园区渗透、社团活动渗透六种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形成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良性循环。
  2.开展理论研究,深化学习效果
  学校在推动青年学生学习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将教师研究与学生研究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深化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质量。
  一是加强资料建设,夯实资料基础。学校最早在研究生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延安精神资料室。该资料室汇集了各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历史文献书籍、思政类教材等资料。该资料室既对广大的研究生开放,也对学校的本科生开放。目前,已经成为集阅读、研究延安精神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学校还利用学科建设的契机,大量充实纸质版和电子版的资料库建设。其中,哲学、历史学、文学、新闻学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资料建设异军突起,为学校师生研究延安精神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二是编写专门教材。2003年,学校在保定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编写了学校第一本延安精神的教材——《延安精神教学大纲(试用本)》。该教材的编写,集中体现了河北大学研究延安精神的理论成果,也因此奠定了学校延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体系。2013年,学校在《延安精神教学大纲(试用本)》的基础上,依据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学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成果,正式出版了《延安精神大学生读本》。該读本的问世代表了河北大学学习、研究和践行延安精神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三是设立专项课题,深化研究内容。学校充分发挥哲学、历史、中文、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硕士学位点的优势,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中开展了“延安精神进校园”为主题的系列理论研究。为保证延安精神理论学习与研究的推进,学校划拨专门经费购置了一批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课题组编著的《论延安精神》。另外,学校拨出专门经费设立了“河北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项目”60多项和“青年发展研究课题”40多项,就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组织师生开展研究工作。
  四、多元互动 建构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活动开展
  1.弘扬延安精神与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1993年以来,研究生延安精神研究会围绕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延安精神、学习贯彻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与延安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与延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延安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延安精神。十八大以来,学校着重将弘扬延安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依法治国精神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这些活动的开展既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又促进了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弘扬延安精神的特色与优势。
  2.弘扬延安精神与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
  多年来,学校利用开展一些重大纪念活动的契机,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图片展和征文比赛等活动来弘扬延安精神。1994年,我们集中组织发起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不要弘扬延安精神”的大讨论。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先后举行了“延安精神与一国两制构想”、“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主题报告会。1998年和1999年,为纪念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来华60周年,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光辉著作发表60周年,学校和保定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白求恩事迹展览”、“白求恩精神”系列宣讲和“学习白求恩精神,走‘红’‘专’道路”等活动。2015年,学校举办了隆重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3.弘扬延安精神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先后组织青年学生到西柏坡、延安、井冈山、卢沟桥、狼牙山、白洋淀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亲身感悟延安精神。每年利用寒暑期节假日,组织大学生下乡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普及科技知识,支教扶贫。2002年我校博士生赴坝上“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服务团,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年度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08年,学校启动了研究生“环京津贫困带”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近两年,学校组织博士生开展“百名博士河北行”活动,深入阜平、正定、任丘等县市,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献计献策。
  4.弘扬延安精神与国防教育相结合
  为了培养研究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化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责任意识,从2002年起,学校连续15年对研究生新生开展国防教育,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发了他们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学校还在广大本科生中开展国防教育课程,将本科生的国防训练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5.弘扬延安精神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志愿精神与延安精神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契合性,体现了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河北大学在推动大学生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将志愿行动融入其中,在新时期彰显着延安精神的永恒魅力。河北大学成立的志愿者总队,已有超过l万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近些年来,围绕西部支教、环保公益、网络文明、阳光助残、扶贫攻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活动,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近千万小时。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了“百名学子寻访百名抗战老兵”暑期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6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收到了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的回信,对贵州分队的支教扶贫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志愿文化已逐渐内化为学校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大学生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文化源泉和抓手。
  五、继往开来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的成效
  24年来,延安精神已经逐渐内化为每一个河大人的精神追求,并且成为河北大学双一流发展中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总结学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做法与成效,对于前进中的河北大学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一是推动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首先是丰富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是促进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不少学生在弘扬延安精神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如博士研究生王钟杰,大学毕业后在海口市当刑警,在抓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罪犯是共产党员,其中有的人还担任领导职务,使他对党的认识和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在考取河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以后,通过学习党史和延安精神,参加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他对党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上学前他不愿入党,入学后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博士生二年级的时候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三,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延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民族精神与个人品质修养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这些丰富的内涵都为我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拓宽了教育内容,改进了教育形式。
  二是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许多研究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以延安精神自励、自勉,将延安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高建民同志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曾担任研究会会长,参加工作后继续以延安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河北省公开选拔副厅(局)级干部竞聘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河北省委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韩毅同志曾任研究会理论部部长,在我校博士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后,参与主持国家重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河北大学研究生延安精神研究会原会长、研究生会主席应寅锋同学,在两年时间内即出色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社科院金融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工作。他们既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也是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的榜样。他们的成功只是我们推进研究生延安精神“三进”工作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三是蘊育了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促进了我校的党建创新,推动了红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着校园文化的品位。一方面,在校内,学校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新形式,以延安精神为统领,通过“幸福观教育”、“思政课微电影”、“读经悟典”、“青马班”、“住宿制书院”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在校外,学校依托保定市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狼牙山、白洋淀、冉庄、城南庄等地建立了十余个红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还组织了“百名学子寻访百名抗战老兵”暑期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6年我校有3项成果分别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四是为学校的发展积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延安精神的激励下,近些年来,学校抢抓机遇、锐意发展,在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2年,学校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行列;2013年,学校成为省政府与国防科工局共建的高校;2016年,河北大学不仅成为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而且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的大学。
  抚往追昔,河北大学必将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及各地方延安精神研究会老领导、老前辈的支持下,取得更大的办学成就。
其他文献
丹纛抖风映碧空,华曲穿云震苍穹。  如见南湖船影现,似闻井冈炮声隆。  旗引中国探新路,歌颂神州改革功。  祖国万岁民安乐,江山一统永长红。  拜谒仙源天子山贺龙铜像  仙源诸峰谁最高,贺龙铜像耸云霄。  生为人民立地雄,死为中华称天骄。  两把菜刀开新宇,一杆红旗驱虎豹。  忠魂紧连万民心,春顏不老千秋俏。
期刊
随 感  暮暮朝朝漫步行,古稀矍铄白头翁。  花开花落二胡月,春去春来一笛风。  三卷诗歌三卷景,半生心血半生情。  人能知足定常乐,鹤寿龟龄享太平。  伊犁河谷情  又是清明三日休,伊犁河谷小勾留。  曉风陌上蝶儿舞,新月林间鸟语流。  村外菜花黄灿灿,渠边麦浪绿油油。  山青水碧天蓝也,拨拨人来画里游。
期刊
高秋珍果累,盛会鼓聲频。  红紫染华夏,东风催绮春。  革新谋善政,求索念初心。  十九开鸿业,江山铁筑魂。
期刊
当我还是个少先队员时,就依稀知道,在中华大地上,在中国革命史上,曾有过一次举世闻名的长征。后来,我便晓得了,我的父亲——詹才芳就是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中的一员。我爱听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缠住爸爸,就让他讲个没完。我爱看有关红军长征的书,一看就撂不下了。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一个大学生,并加入了共产党。虽然,我的专业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是,我对中国革命史酷爱的程度,有增无减。我下决心首先要把红军的
期刊
1947年,中央前委无线通信大队长黎东汉随毛泽东转战陕北,在艰苦卓绝的转战中,他突患疾病,生命垂危,毛泽东下令:“黎东汉无论如何不能死!”黎东汉的病得到医生悉心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便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保证了中央的指示通过无线电台安全、迅捷地传达到全国全军。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黎东汉一直与无线电台打交道,是解放军通信兵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之一,也是少数几位通信兵出身的开国将军之一,为解放
期刊
盛况空前,群雄会、净秋时节。强砥柱、鴻猷劲展,众情激越。双百长图书大梦,一竿锦旆凝魂魄。莫等闲、跟紧领航人,心如铁。  景益胜,情愈切;闯碍路,舒良策。把纲常更振,族心还结。改革长河篷正举,严明党治程无歇。漾天风、吹彻旧重关,开新阙。
期刊
夏至,至門头沟马致远故里参访。举目四望,万物勃发,天地一新,现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韵,作小令三首。  青山绿树繁花,蓝天碧水氧吧,古道油路电马,艳阳高挂,河连永定天涯。  梨桃栗柿鸡鸭,瓜菜禾黍香佳,宜游宜健宜家,步行如画,山居人美京华。  灵山清水古刹,妙峰青松赤霞,燕歌太平鼓舞,根深文化,喜迎老马还家。
期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興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国有文化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期刊
一  何为打铁自身硬?何为定海有神针?  何为民族脊梁骨?何为百姓贴心人?  且听习总作报告,好风范,引领中华大复兴。  二  “特色”走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大步迈。  平衡发展化矛盾,  美好需要急等待。健康幸福添指数,  新理念,迎春百花向阳开。  三  祖国统一没商量,“台独”秋虫命不长。  “九二”共识反分裂,  兩岸同胞共辉煌。六讲“任何”铁钉板,  划红线,敢碰自灭是下场。  四  购房
期刊
谷文昌精神发祥于东山,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一个执政为民的典范”,内涵丰富,历久弥新,在广大群众特别是东山民间富有广泛的影响,“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相沿成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东山把践行谷文昌精神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开展学习弘扬活动,把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引向深入。  一、掀起一脉相承的学习高潮  中央、省委、市委都高度重视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工作,不断掀起学习活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