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优质茶企 奉献茶界压轴大戏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二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1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将于今年11月24-27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盛大举办。本届展会规模达到5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及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意大利等10多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乃至全球迄今为止聚集最多优秀茶企的最大型的茶界盛会。
  为顺应广大茶商要求,上届广州茶博会从中洲中心移至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展会面积、展商、展品、布局等全新升级,入场人数超过了10万人次,展销两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茶业第一展”,再次彰显了广州茶博会的中国茶市“风向标”和“温度计”的第一品牌效应。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也因此获得了“第八届中国会展业高峰论坛大会暨2010年度中国会展业大奖颁奖盛典”的至高荣誉——“新世纪十年中国品牌展会大奖”,承办单位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女士荣获“2010年度中国会展经济杰出贡献奖”。
  2011年开始,广州茶博会分春秋两季举办,5月26-30日已经在中洲中心成功创办了春季广州茶博会,面积达30000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800个,成为2011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春茶展。
  将于本月拉开大幕的秋季广州茶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中外企业参展踊跃,绝大部分展位已被预订。本届广州茶博会展品更加丰富,囊括了6大茶类数千品种,还有各地的紫砂、陶瓷、石、木、玉等各式茶具、茶家具等等,涵盖生产、加工、包装、流通、营销、消费等整个涉茶行业。尤其是随着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茶叶生产迈入茶叶工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阶段,茶机械水平的提高必将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2011广州茶博会全新推出茶机械专业展区,在中华品牌馆、国际名茶馆、经典普洱馆、茶具文化馆和百家争茗馆五大专业展馆的基础上再增加茶叶机械馆,中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包装等各种机械、设备将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
  精品茶具“金羊奖”评选和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是广州茶博会全力打造的两大行业权威赛事,已经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届广州茶博会将更加注重赛事的权威性、公正性。“金羊奖”评选已于5月份火热启动,评选范畴在去年紫砂类茶具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凡属茶具类的作品均可报名参评。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热烈反响,业界人士踊跃报名。评选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三家业内权威机构作为主办单位联合大会组委会共同举办,全面保证活动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并由工艺美术行业的国家级大师、资深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对参选作品进行遴选,在茶博会期间举行颁奖典礼。此奖项视为国家级奖项,可作为获奖者申报荣誉称号、专业职称业绩成果的依据之一。
  由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2011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承办,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及各参赛省茶业协会协办的2011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已正式启动。从2006年开始的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了广大茶艺从业者与爱好者的青睐,成为最受业界关注的行业赛事之一。
  今年广州茶博会还将举办新的一项行业赛事——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已经启动,评比结果将在茶博会期间公布并举行颁奖典礼,这项赛事旨在通过具有全国影响的、权威公正的名优茶叶评比赛事,推动全国各地名优茶品质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其他文献
继上期“观音红”盛宴之后,本次将上演“乌龙红茶”大赏。此番邀请茶学专家陈荣冰坐镇,依然是用乌龙茶品种的茶青为原料来制作红茶。与“观音红”的区别在于此次的乌龙茶种类涵盖更广,香型滋味也更为丰富,具有别样的风味。  六星  此款红茶由黄观音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制作而成,条索细秀均匀,苗锋良好,外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第一泡2分钟开汤,杯盖带有淡淡的甜香,问有花香。黄观音本是高香茶树品种,因此六星在香方
期刊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所以菊花也叫“秋花”。  在光里驻留,触摸和煦的惑。沉浸在秋的怀抱,安谧、淡泊、陶醉。秋风吹落了的一片树叶,在远处飘飞跌宕,似乎在引领你走向秋天的原。闭眼,你已经走在了秋的深。还是这一片秋、遍地黄花、漫天归燕。还是那简陋淳朴的村落、依稀可见的远山。那漫卷花蕊的花,不知道已经更迭了多少岁月。  春
期刊
据说中国人自新石器时代即开始掘井以汲水日用,而后水井便成为中国老百姓食用水的重要来源,并形成了独特的井文化,凿井汲井、井神井龙、井之祭祀与装饰,如是等等。颜师古在注解《汉书·货殖传序》之“商相与语财利於市井”句时,言到:“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故总而言之也。”  或许正因有了如此的文化大背景,制壶大师陈曼生与杨彭年才突发灵感创造出这前无古人的井栏壶吧。井之有栏,不知起于何时,但《
期刊
近年来,茶席设计颇为盛行,呈现风起云涌的多样化态势,引起茶界的普遍关注。回溯起来,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杭州首先出现了茶席活动,刚开始称“茶具组合艺术”,也有称“茶具装饰艺术”。2000年开始,才有了“茶席设计”的说法。  目前所说的茶席设计,或者所风行的茶席设计,绝大部分是一种“庶民文化”。为了满足一些非专业者附庸风雅,对艺术追求的一种成就感,许多所谓的“茶席设计”只重视艺术性的创作,忽略了
期刊
市面一般喝茶没有人太在乎茶杯,尽管有些茶叶稀罕极了,茶壶也行情高涨,茶杯倒是一直不换。部分茶者手上虽然备有好几种茶杯,他们比较留意的是杯子的形态、纹饰、图案是否好看,大小是否适合各种场合,相对少关注到茶杯材质以及不同材质杯子与茶汤、品茗的关系。  使用不同材质器具来煮水、泡茶和品茗,可以导致水及茶汤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喝进嘴巴能够马上觉得口感的差异,有些明显有优劣之别,我们可以指出哪个较好喝哪个不
期刊
脱离了茶而谈茶,就像脱离了音乐而谈音乐、脱离了信仰而谈宗教,是谈不进核心的,听者也只是觉得隔靴搔痒。这就是把茶、把音乐、把宗教知识化了,看似懂得很多,但不扎实,不耐推敲,而且不易亲自享用,不易融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现象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产生的弊病是无法获得高度的享受;对学者专家而言,容易产生的弊病则是书写或发表些无关痛痒、似是而非的文章或言论。我们并不苛求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必须精通某领域的全
期刊
器,为茶之父。好茶还需好器具。而茶器常常有惊艳之姿,哪怕是沉厚而古朴的色彩和造型。就像一件深邃而神秘的艺术品,它们用厚重的泥色与奇幻的釉色讲述着泥与火交融的艺术。  茶末之色  第一眼,那大面积的、不规则而细碎的青黄色透着神秘感,下一秒,便要惊叹这能工巧匠居然能让釉色呈现出如此神奇的色彩,这种釉色被称作为茶末釉。茶叶末釉是含铁的一种结晶釉,由于釉中吐灰绿,俨如茶叶细末之色,最早在唐耀州窑及宋代都有
期刊
提到北横公路上的拉拉山,朋友们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水蜜桃。而提到花莲县富里乡的六十石山,满山遍野的金针花海景象就会浮现眼前。根深蒂固的印象在近年已经有了些微变化,因为两地都是台湾近年最快速崛起的新兴茶区,所种植产销的茶叶也在短短几年内掳获消费者的味蕾,令人刮目相看。  水蜜桃与茶香共舞  话说桃园县最高海拔的复兴乡由于气候冷凉、土壤肥沃,加上时常有雾气迷漫,非常适合种植温带水果,也是台湾最著名的水蜜
期刊
悠悠千古,始于春秋时期的儒学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已逐步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者在历史的轨迹中,曾一度互相渗透和影响。茶文化和儒家思想具有共同之处,两者的共荣共生意味着儒茶相通。儒士馆,便是一处融合儒家文化与茶道精神于建筑中的高端品茗会所。  儒茶合一
期刊
收茶一天  10月9号一早,我们来到老戴的店里,昨晚收茶到凌晨的老戴还未起床,店里放满了前几天收来的茶。老戴是我们相识多年的朋友,每个茶季我们都会约上老戴和我们一起下村收茶。趁老陈起床的功夫,我们泡起刚收的茶试喝,淡淡的兰花香掀开了这一天收茶的序幕。  安溪到感德的路况较好,从县城出发差不多1个小时即可到达。这时的茶市,路人稀稀寥寥,只有几个大品牌的收购点前聚着合作的农户,茶市的人气一般从下午才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