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石蒜碱对TPC-1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

来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a3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盐酸石蒜碱(LH)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PC-1细胞,用不同浓度(1.25、2.5、5、10、20、40、60、80和100μmol/L)的LH处理TPC-1细胞48 h,CCK-8法检测LH作用TPC-1细胞的IC50.参照IC50,将对数生长期TPC-1细胞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溶剂对照(DMSO)组、1μmol/L LH组、2μmol/L LH组、4μmol/L LH组、NAC(3 mmol/L)组和LH(4μmol/L)+NAC(3 mmol/L)组.用CCK-8法、平板集落、EdU实验检测L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活性氧(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家族蛋白(p38 MAPK、ERK1/2、JNK、p-p38 MAPK、p-ERK1/2和p-JNK)的水平;免疫荧光检测p-p38 MAPK、p-JNK和p-ERK1/2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1)LH抑制TPC-1细胞增殖,抑制率与LH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比,LH作用48 h的IC50为2.314μmol/L;(2)4μmol/L LH处理后TPC-1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变化,LH呈浓度依赖性地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0.05);(3)LH处理后TPC-1细胞S期比例显著升高,G0/G1期比例显著降低(P<0.05);(4)LH处理后的TPC-1细胞ROS水平相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5)LH处理后TPC-1细胞p38 MAPK、ERK1/2、JNK、p-p38 MAPK、p-ERK1/2和p-JNK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尤以磷酸化蛋白升高显著,具有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且p-p38 MAPK和p-ERK1/2在TPC-1细胞中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入核现象;(6)NAC能抑制部分MAPK通路的激活.结论:LH在体外能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S期阻滞和细胞ROS水平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ROS累积诱导激活部分MAPK通路而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BX20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36例DCM患者和210例健康对照.采用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获得TBX20基因启动子区的SNPs.通过细胞转染和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对TBX20基因启动子区的SNPs进行遗传功能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NPStats在线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校正混杂因素后,rs73099190在共显性遗传模型和超显性遗传模型中的TC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TA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损伤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用CCK-8法筛选出对细胞活力无抑制的药物浓度;用浓度为1 mg/L的LPS刺激BV2细胞24 h,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LPS组、高剂量(75 mg/L)TAS组和低剂量(50 mg/L)TAS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细胞膜表面CD16/32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1)的平均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