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湿热内蕴证)的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对湿热内蕴型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且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型患者16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各8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7日、第14日的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胃动素(MTL)、胃泌素(GAS)、D-乳酸、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前白蛋白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AGI、APACHE Ⅱ、中医症状评分、MTL、GAS、D-乳酸、IgG、IgA、CD3+、CD4+/CD8+、前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日、第14日,两组GAS、D-乳酸、AGI分级、APACHE Ⅱ、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TL、IgG、IgA、CD3+、CD4+/CD8+、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与西医治疗组比,中西医结合组GAS、D-乳酸、AGI分级、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TL、IgG、IgA、CD3+、CD4+/CD8+、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死亡案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可明显改善湿热内蕴型脓毒症患者急性肠道损伤的中医症状,可能与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降低改善胃肠功能、增强免疫、改善营养状态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医院药学服务障碍测量工具的优化策略与发展方向,以期提升我国药学服务障碍相关研究的质量.方法:以“医院”“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障碍”“阻碍”“限制”“Hospital”“Pharmaceutical Care”“Pharmacy Service”“Pharmaceuti-cal Service”“Barrier”“Obstacle”为中、英文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ScienceDirect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4月1日发表的文献,从测量工具的开发背景、适用对象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肺胃热盛型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肺胃热盛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开喉剑喷雾剂组与联合组(毫火针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统计每组症状体征评分表、主诉症状的临床改善时间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表明,治疗后各组评分均降低,联合组均低于其他两组,同时毫火针组低于开喉剑喷雾剂组(P<0.05);联合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其余两组(P<0.0
目的 探讨血脂、血尿酸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及特点.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的青年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随机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脂、血尿酸与青年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探讨其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特点.结果 15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中,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脂蛋白a、尿酸均高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 Ⅰ、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脂蛋白a和尿酸是青年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医专业医学生经过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进入工作岗位的必备武器,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点.名中医方朝晖教授引领下的五位一体思维模式在培养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五位”指熟读中医经典、跟师临证学习、重视教学查房、定期病例讨论、撰写学习体会,“一体”指以方朝晖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为主体,在前期临床带教中,我们运用“五位一体”临床思维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值得在中医临床带教上进一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