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发奋的苏洵

来源 :数学大王·智力快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吗?对着稿纸憋了一天写不出半个字,或是写了撕、撕了写,却还是交不上作文?要是我告诉你,中国古代有一家人,老爸和两个儿子都是出口成章的大文豪,都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作,你信吗?现实中真有这样的牛人之家?
   没错,他们就是北宋的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莫非老爸苏洵从小就是神童,还把神童基因遗传给了两个儿子?非也非也!苏洵小时候别说是神童了,就连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说他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还差不多!
   一个问题儿童是怎么变成大文学家的?那得先从问题儿童的问题说起。苏洵的爸爸,也就是苏轼的爷爷奉行这样的教育观点:穷养、富养不如放养!于是苏洵就歪解了“学中玩”的理论:学就是玩,玩就是学!
   别说用功读书了,上课捣乱、不完成作业成了苏洵小朋友的家常便饭。教书先生让他背诵课文,他背不出来还不以为然,站起来就张嘴胡编,把经典诵读变成了脱口秀表演,搞得全班哄堂大笑。先生气得真想打他两教鞭,可听他编得头头是道,自己也笑到手软。算了,体罚就免了,就当是活跃课堂气氛了。但先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想法,“请家长”的流程还是必须要走的。
   先生把苏洵的课堂表现告到他老爸那里,谁知他老爸听了不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哈哈!笑死我了!这孩子就是智商高,玩都能玩出花样来。我这个做父亲的,可不像那些望子成龙、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的家长。读书靠兴趣,小孩子嘛,只知道玩,看不到未来那么长远,大一点就会知道学习了。”
   人家老爸都这么说了,先生也就没办法了。可遗憾的是,苏洵长到成年,不但没有浪子回头,反而玩得更疯了。同学们都忙着准备参加大宋王朝的全国公务员统一考试——科举考试。他却一写文章就犯困、游山玩水就来精神。
   这可怎么办?苏洵的爸爸琢磨着,有句话叫“先成家后立业”,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不如先给他找个媳妇,让他另一个爸爸,也就是他岳父管管他!
   嘿,苏洵的爸爸这一步棋走得还真不错,苏洵的岳父大人确实是理想的“教管员”——他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他觉得这个青年还是很聪明,很有改造前途的。于是他凭着自己做法律工作的经验,拿出管教不良少年的劲头,苦口婆心地劝女婿上进。“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干点事业,为国家做点贡献,整日里不思进取,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哪行呢?再说了,就算你自己破罐子破摔,不要前途,也得为自己家人的未来着想吧?”
   唉,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苏洵还是不吃这一套:“要我发愤读书?我最烦那些死板教条的考试规定了,看哥哥们学得那么累,弄得我连书都不想读了。我又不求名利,现在这样不就挺好吗?”
   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苏洵被岳父骂得多了,早就总结出了一套“斗爸”招式大全。让我考试是吧?那我听话就是了!苏洵从十九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可没有一次能上榜的。
   根本没有上进的心思,怎么能进步?现在坑爹,将来还不是坑自己?苏洵的岳父一生气甩袖子走了,恨自己把女儿嫁给这么个不给力的人。
   时间一晃又过了好几年,苏洵已经当了爸爸,可还是照玩不误。今天听说某处有个5A级风景名胜区,他立刻跟朋友们组织了自助游;明天听说哪里有名画,他又风风火火地赶着去欣赏。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苏洵已经二十七岁,他的儿子苏轼也出生了。在古代,二十七岁就相当于人生过半,苏洵更有理由不读书了,继续一天天混日子。
   有一天,苏洵玩够了回到家,看到妻子正对着襁褓里的儿子轻声细语:“宝贝,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啊!可别像你的父亲,看着那么聪明,可终日不求上进,无所事事,心安理得做个啃老族。你可就没那么幸运了,你爹没做出什么成绩能让你‘啃老’,你要是自己再不努力,就只能做个穷二代喽!”
   苏洵听了心里一惊,原来妻子对自己的不思进取早就习以为常了,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心想培养出个神童来,这么小就开始给儿子进行早教了。唉!这种被人看扁的感觉可真不好啊!开始是被先生看扁,后来是被父亲和岳父,再后来是妻子,将来恐怕连自己的儿子都要看扁自己了!这么一想,他惊出一身冷汗来。
   就在这一瞬间,苏洵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小宇宙要爆发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发愤读书,做个有用的人!我坚信,我能行,成功就这样开始!”
   苏洵在二十七岁这年终于立下志向,终日闭门谢客,专心读书。朋友们都很奇怪,原来老苏总是主动约大家玩的,现在怎么好像个隐身人?来找他的人都吃了闭门羹。苏洵被大家追踪得不耐烦,干脆做了一个告别布告:“尊敬的各位来宾,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歉意。我以前胸无大志,把时间都用在玩乐上,结果荒废了学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宣布,从今天起,本人正式退出游乐圈!”
   其实,苏洵心底还有个小秘密没有透露:自己再这样散漫下去,儿子们一天天长大,小孩子都那么聪明,要是儿子会的东西,我都不会,将来被小孩子们笑话,我这当爹的,脸往哪儿搁啊!
   读书读多了,老苏才发现,自己以前写的文章都叫什么呀?难怪人家考官总判他的文章不及格。他干脆一把火烧了以前写的东西,踏踏实实地钻研起学问来。
   这一回,他真用心了。他不但身体力行用功读书,还积极创建家庭文化环境,在家里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他在两个儿子中间推行亲子阅读活动,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两个儿子大苏小苏真的成了神童,尤其是大儿子苏轼,诗、词、赋、散文、绘画、书法,样样得满分,写出来的文章竟然让老师惭愧地辞职回家了。
   苏轼和苏辙年纪轻轻就双双通过了省里的选拔考试,于是,苏洵带着他们去京城参加全国会考。经人推荐,苏洵找到了当时的文坛第一高人欧阳修做考前辅导。要知道,欧阳修的评价和指点是最有分量的。
   “哇!这是你孩子写的?”欧阳修看着苏洵递上的文章问。
   “当然!不过还有一篇是我写的。”苏洵信心满满地说,“怎么样?不错吧!”
   “看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有气势!抱歉,我可以拿去给学生们做范文吗?”欧阳修像挖到了宝贝一样,把苏氏父子的文章拿去给翰林院的同事们、甚至皇上传看去了。连皇上都觉得他们的文章不仅有文采,还有独到的见解,苏氏父子真是难得的人才。
   考前被普遍看好的种子选手大苏小苏果然不负众望,双双通过了当年的全国最高级选拔考试,考中了进士。尤其是苏轼,还考出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但凡像状元之类的成功人士总要被人们挖出点成功经验来,苏轼也不例外,他立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请听苏轼与粉丝们的对话:
   “请问,您是怎么走上文学之路的?”“听说您小时候就是个神童,都说做中国的小孩难,做中国的神童更是难上加难,您该不会是被老爸逼出来的吧?”“请问您有最崇拜的人吗?”“请问您的下一部作品是什么……”
   苏轼大方地回答:“说老实话,我的确是被我老爸……影响出来的。他对我要求非常严格,但他对自己更严格。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父亲是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也是个读书非常勤奋的人,我和弟弟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写文章自然从不费劲了!所以我最尊敬、最崇拜的人就是我父亲!”
   老苏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多年发愤读书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不但没有被儿子看扁,还变成了令儿子和众人尊敬崇拜的文学家。他想起年轻时浑浑噩噩的日子,再对比现在充实的生活,不禁感慨:还是这样的人生更精彩!
其他文献
误差逐渐取代不确定度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不确定度的引入使得报告内容更加饱满,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结果基本相通.本文以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在计量确认中的应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前,由于受科技成果交易信息不对称、科技成果价值标准、科研开发的定位、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中国寿险业在过去三十年里高速发展,但各地区的寿险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东部地区寿险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要实现中国各地区寿险业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提高中、西部地区
介绍了煤炭企业债转股的内涵及实施背景,并利用SWOT分析找出煤炭企业实施债转股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就如何紧抓本轮债转股的机会,做好去杠杆、调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序幕以来,改革便以波澜壮阔的磅礴之势,从农村到城市,从分配领域到全面体制改革,其中国特色的改革理论、方针政策和方案举措,鲜明展
期刊
曾经走过很多地方,细雨霏霏的江南,大雪漫舞的寒北,风景怡人的山区,苍茫辽阔的草原.这其中既有贫瘠的边陲,也有富饶的中心.所到之处,所经之路,留下的多是淡然的不经心.只有一
期刊
期刊
近些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可用飞速来形容,可以说文化是不能脱离政治单独存在的,这个结论无论是在全世界的任意一个国家,都是完全可以得到证明的。国家对于自身文化导向的指引便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