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干眼患者眼表的表达,及其与干眼症状、体征的相关性,阐明IL-1β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试验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来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干眼患者30例(60眼,干眼组),无干眼症状体征且年龄与性别构成匹配的个体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做如下检测:眼表失衡指数(OSDI)干眼调查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同时应用印迹细胞法收集所有2组对象球结膜上皮细胞,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实时PCR检测结膜细胞中IL-1β的基因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眼组与对照组OSDI评分值分别为24.1±2.2、14.3±1.3;SIT分别为(4.13±1.68)mm、(10.53±0.74) mm;BUT分别为(4.17±1.10)s、(8.80±1.21)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值分别为4.3±1.5、0.6±0.5;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值分别为5.7±2.0、1.9±1.4.干眼组与对照组以上5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3、-19.88、-18.20、12.85、9.62,P<0.05).干眼组IL-1β相对基因含量为0.65±0.37,对照组为0.22±0.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干眼组IL-1β在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呈正相关(r=0.81、0.58、0.48,P<0.05),与SIT、BUT结果呈负相关(r=-0.43、-0.45,P<0.05).通过免疫组化法染色,在干眼患者结膜细胞中可见棕褐色颗粒,而在正常人群中未见棕褐色颗粒.结论 IL-1β作为炎性介质不仅参与了干眼的发病,与干眼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也引起了眼表的损害。
白介素1β在干眼患者眼表的表达
【摘 要】
: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干眼患者眼表的表达,及其与干眼症状、体征的相关性,阐明IL-1β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试验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来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干眼患者30例(60眼,干眼组),无干眼症状体征且年龄与性别构成匹配的个体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做如下检测:眼表失衡指数(OSDI)干眼调查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
【机 构】
:
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030002太原,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太原,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太原,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太原,山西省眼科医院
【出 处】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1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环曲面软镜)在国人眼中的配适定位,并探讨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对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为191例散光志愿者验配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镜,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进行分组.记录右眼的镜片旋转量、稳定性,分析患者的近视屈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量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动态稳定
1例45岁、有10余年吸毒史的男性患者单次自行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96片(48 g)及齐拉西酮胶囊20余粒(>400 mg)后出现昏迷,呼之不应,家属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医。患者入院时无自主呼吸,四肢及颈部肌张力低下(2级),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洗胃、灌肠、补液、利尿、促醒等对症支持治疗。2 h后患者呼之能应,动脉血氧分压(PaO2)292 mmHg(1 mmHg=0.133 kPa),乳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行LPD手术的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接受完全腹腔镜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2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53.0 ± 86.1)min,术中出血量(333.3 ± 304.1)ml,术后住院时间(25.3 ± 8.9)d,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