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ln_x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肾上腺皮质激素总疗程4~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5.23%和57.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静脉注射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1-0045-02 中图分类号:R 725.5 文献标识码: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1]。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收治的42例ITP患儿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42例均为本科住院患儿,均符合ITP诊断标准[2]。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4岁,病程3~7 d。临床表现均有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鼻衄12例,牙龈出血8例,消化道出血3例。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在5×109/L~80×109/L之间。骨髓细胞学检查:巨核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幼稚巨核细胞比例正常或稍高,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肾上腺皮质激素总疗程4~6周。静脉丙种球蛋白用蓉生静丙(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以注射用水将制品溶解至规定容积,即2.5 g/瓶溶解至50 ml,ivdrip,开始滴注速度为0.01~0.02 ml/(㎏•min),15~30 min后,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步增速为0.04~0.1 ml/(㎏•min)。观察两组患儿血小板上升情况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
  3.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血液学术会议制定疗效标准[3]。依据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血小板计数上升,分为:显效:治疗后2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有效:治疗后2周内,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效:血小板及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治疗组患儿血小板回升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见,以1~5岁小儿多见,男女发病数无差异,春季发病较高。患儿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偶见于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或接种结核菌素后发生。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这类抗体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另外,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导致血小板减少。而且抗血小板抗体可以作用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生成和释放均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板进一步减少。过去采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且起效慢,部分患儿效果不满意,成为难治性ITP,有的成为激素依赖性ITP。1981年Imbach首次将IVIG用于治疗ITP取得较好效果,Erduran[4]应用HDIVIG和大剂量甲泼尼松龙治疗儿童ITP进行比较也证实HDIVIG的疗效。
  丙种球蛋白主要为IgG,是一种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机体原物质刺激后,B淋巴细胞被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IgG在血清中分解缓慢,半衰期为16~24 d,其在血清中占Ig总量的75%,易通过毛细血管广泛发布于细胞外液中。其主要作用是:①封闭巨噬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作用;②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浆中的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避免被巨噬细胞所破坏;③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抗血小板抗体减少[1]。
  本文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我们认为该治疗方法可缩短病程,预后好,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尤其对出血程度重,血小板计数低及难治性ITP均能获得较好疗效,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J].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5-417.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0.
  [3]罗春华,廖清奎,贾苍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1999,14(7):50.
  [4]Erduran E,Aslan Y,Gedik Y,et al.A randomized and comparative stady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nd mega dose methyl prednisolone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acut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Turk pediatr,2003,45(5):295.
  (收稿日期:2008-12-20修回日期:2009-02-02)
  
  (编辑:潘明志)
其他文献
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给人际交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辅导员团队工作既面临着良好的创新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团队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洞察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
在我国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眼病,约占致盲病例的50%,手术治疗是复明的主要措施[1]。目前在诸多的手术中,公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国内外治疗白内障最先进、效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肺Wegener肉芽肿的CT影像分析和分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 收集2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Wegener肉芽肿的CT影像,根据CT影像进行分型和诊断性治疗。 结果23例肺Wegener肉芽肿均有多发性肺部CT影像改变,其中4例表现为多发结节、肿块型,误诊为肺转移瘤;3例表现为片状浸润型,2例误诊为肺炎,1例误诊为肺脓肿;16例表现为三多一洞型,其中3例误诊为肺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1-0104-02 中图分类号:R541.1047 文献标识码:B    脑脓肿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颅内并发症,我科1998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患儿17例,15例行脓肿穿刺冲洗引流术,效果满意,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以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情况。  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38例,其中HP阳性78例,阴性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其中HP阳性50例,阴性42例。检测其CRP的含量。结果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CRP水平均高于非HP感染的患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78例HP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自身防护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57-02 中图分类号:R181.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56    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是担负着医院各种医疗污染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工作的特殊场所,存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如不清楚这些危害因素或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极
【摘要】 目的 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东兰县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2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胎膜未破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从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产程时间及母儿并发症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足月胎膜早破组的自然分娩率(35.94%)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剖宫产率(58.6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68%)均较
【摘要】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PTT)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方法 将114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PTT加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分别观察两组止血效果、药物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TT日平均用量和平均PTT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TT加硝
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恢复β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治疗模式是尽可能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胰岛素制剂组合,同时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为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降糖的疗效,笔者将人选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