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意象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意象分析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知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南方哥特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他南方哥特文学中最经典短篇小说之一。文中大量运用哥特元素,通过阴森恐怖的氛围映射出南方腐朽制度在社会发展当前的垂死挣扎,本文就作品中的哥特式意象进行分析,让读者更深刻理解作品历史内涵。

关键词:《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哥特式;象征;意象

一、哥特文学

20世纪的美国哥特文学潮流兴起,尤其在美国南方盛行一时。文学作品中,出现各种光怪陆离的形象,如墓地、阴森恐怖的庄园等背景。安妮·特斯(Tracy,Ann B,1988)“哥特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倾覆的世界,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性格描写和反映的主题来感受这个世界。”哥特式文学作品中恐怖死亡的形象是载体,更深刻的是作品的主题。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大量的哥特式写作手法,从艾米莉小姐所居住的庄园到艾米莉家里每一个装饰甚至艾米莉小姐本身,处处萦绕着阴森恐怖的气息,死亡无处不在。通过刻画哥特式人物艾米莉的悲剧一生,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

二、作品中哥特式哥特式室内装饰意象

皮质家具是“笨重的”,透过百叶窗,家具的皮面开裂;一股轻尘从他们臀部下面懒懒升起,细节之处都说明这个家里经年没有人进入,死气沉沉,影射着旧制度的将死之势。屋内陈设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提到壁炉前褪色的金框里挂着艾米莉死去父亲的粉笔画肖像。现在已经褪色和往日辉煌的金框则暗示南方腐朽的男权制度曾经的辉煌的没落,但余威尚存。

艾米莉死后,镇上的人处理完她的后事,才打开楼上那间四十年没有人进入的屋子,一层薄薄的、气息辛辣的尘埃,像坟里的墓布,覆罩着这间陈设得又像新房的屋子各处。这间阴森的特别的屋子,映入人们眼帘的式死亡牢牢气息笼罩着。屋子布置得像新房,但是却笼罩着墓室一般阴惨惨的氛围,此处又是对室内装饰的矛盾的描写,“新”房和“墓室”完全冲突的形象,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艾米莉个人的悲剧式爱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新”房里的内部装饰:“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梳妆台,“失去光泽的”白银男人盥洗用具,上面的姓名字母图案已“无从辨认”,败了色玫瑰色,失去光泽的白银色,有图案都无从辨认,无处不透露出从坟墓里挖掘出来的恐怖气息。预示着南方政府主导的社会制度不合时宜,面临瓦解。

三、作品中哥特式死亡气息意象

特殊的“气味”在文中反复出现。气味第一次出现是镇政府官员拜访时“屋里发出灰尘和那种经年不用的房屋气味—— 一种令人窒息的、潮湿的气味。”这经久不用的气味,预示着,阻碍社会发展的落后的逐渐腐朽的制度。

当镇上的女人提意去掉这难闻的气味时,史蒂文斯法官认为绝对没有必要,说,“也许是她家那个黑鬼在院子里打死了一条蛇或一只老鼠什么似的。我去跟他说说这事儿。”

这股臭味从表面来看是尸体发出的尸臭味,实际该意象影射的是但是美国南方腐朽落后 的政治制度对黑奴制度的不公正视而不见,任其腐朽没落下去。

对气味的处理方法是商讨由三位老人和一位较年轻的新兴代成员四个男人组成一个小组去处理,他们越过爱米丽小姐家的草坪,像盜贼一般在屋子周围潜行,沿着墙角和在地窖通风处吸气闻嗅,都撒上了石灰。一两周后,气味消失了。就这样通过掩盖的方式,从表面上去除了恼人的臭味,可带来臭味的本质并未因此而消失。社会男权制度中的弊端并未因此而去。

她看上去肿胀发白,就好像长期浸泡在死水中的死尸一般。对艾米莉的外貌描写,她的胖身材被描写成“死尸”一般。随后又出现灯光中爱米丽坐在那儿,灯在她的身后,挺立的身躯一动不动,活像一座雕像。不是死尸,只是像人形的雕像,更进一步描绘艾米莉僵硬麻木的形象。

艾米莉的形象进一步升级,那身影活像神龛中供奉的无头神像。“无头神像”的形象更加恐怖,令人不寒而栗,“无头”的形象将艾米莉的被生活最终磨砺得麻木无神,父亲死后,对她思想的控制似乎并未真正结束。

按照死亡时间的主线“父亲的死——男人的死——艾米莉的死”,小说中死亡气息浓重,小说中出现的顺序为“父亲的死——艾米莉的死——男人的死”。男人的死是小说中镇上的人心中的迷,最终在结局解开。小说结尾床上躺着一具男人的骷髅。男人出现的时候已经是骷髅啦,多年来镇上的人疑惑却又无人真正关心的谜团解开了,那尸体显然一度曾以拥抱的姿态躺着,如今他的长眠既消磨尽了爱情,又征服了爱情的丑陋面。艾米莉的扭曲爱情,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制度和清教徒的社会产物。寿终正寝的干尸也终将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体制的最终结局。

四、结语

通过从哥特式意象的角度去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艾米莉扭曲的一生,本文深刻挖掘了小说中古怪的哥特式意象,充分体现了福克纳杰出新颖的哥特式写作手法。艾米莉的悲剧既是家庭悲剧,更是社会悲剧,文中艾米莉的一生围绕爱情主线展开,又绕不开另一条主线“死亡”。全文围绕三个人的死亡展开,在福克纳的笔下艾米莉内心扭曲,出人意料的震撼方式寻找自己的出路。艾米莉个人的悲剧,需要社会共同来改变。

参考文献

[1]Faulkner,William. Class Confer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1957-1958[M]. Washington,D. C. Public Affairs Press,195623.

[2]Tracy,Ann B. The Gothic Novel 1790-1830.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57.

[3]曹盛华.对《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女性主义解读[J].郑州大学学报,2014,(9):121-124.

[4]李宜,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5]韩加明.简论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J]. 国外文学,2000( 1) 36 - 41.

[6]陶洁编.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胡丽娟(1982年9月),女,汉族,湖北黄冈,硕士研究生,汉口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教学法。

其他文献
一、导语近年,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互联网与传统的教育相结合,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介绍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学习和线下面授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成为了可能,出现了多种线上线下教学可用的工具,包括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慕课平台、学习通等多种APP,能够为教师提供线上教学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既能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势,又能避免二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作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的“声调”纠偏做出分析,旨在为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提供部分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声调”;纠偏分析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国际之间的交流贸易日益密切。随之,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参与学习与工作。在此过程中,为使学习工作更加便利,便需有效掌握汉语语言,以此提高处于异国他乡的归属感,进而有效提升学习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
期刊
摘要: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在公共关系方面存在新闻少、影响小、负面新闻影响大于正面新闻等现象,教育部门应主动做职业教育公共关系的主体,各院校则应练好内功,具备公关意识,充分重视新媒体,多关注社会公众,共同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美誉度。关键词:职业教育;公共关系;美誉度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出发,职业教育现阶段处于最不理想的高知名度、低美誉度的状态。总体上,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社会地位不高,美誉度较低,不是大家喜欢的选择,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多数人的第一选择都是上高中、读大学(传统意义上的本科,非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的一门新兴理论,近几年来生态翻译学研究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拟以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文化、交维三个维度转换原则分析果戈里名剧《婚事》中文译本,解读译者的翻译思想,探析在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背景下,译者对原文翻译的适应性转换。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婚事》;三维转换;文学翻译;翻译生态环境生态翻译学的问世填补了译学“生态维度”的系统研究性空缺,促进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生态翻译学立足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
期刊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列车调度指挥》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立足《列车调度指挥》的课程内容,探讨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为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列车调度指挥》;课程思政建设;典型人物;现场案例一、挖掘《列车调度指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定位,将《列车调度指挥》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如表1所示)。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接列车调度员岗位要求,分析课
期刊
摘要:机电设备评估基础是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课程。在教学中存在实践课时相对较少、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不足、考核方式不合理、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思考。关键词:评估过程;机电设备评估基础;教学改革前言在新形势下,国家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机电设备评估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机电设备评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机电设备实际评估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思路引入
期刊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新进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的关键环节,从我校新进教师培训人员结构入手,分析我校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关键词:新进教师;培训;反思;建议一、新进人员的结构分析本次选取的调查对象为2018至2020年新进教师117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辅导员27人、行政人员12人,考虑到学校对行政人员有兼课的要求,行政人员也包括在新进教师培训范围内,学工处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内容与辅导员有重叠在本调查中划分到辅导员类。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78人,本科及以下学历39人。有工作
期刊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对高校教师工作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高等学校教师工作价值取向总体上均衡,趋向职业取向。工作价值取向受到福利待遇、制度规则、前景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在不同工作价值取向下,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有不同表现。高校应因人施策,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关键词:工作价值取向;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一、研究设计(一)理论路径美国社会学家Bella在其《心灵的习性》著作中首次阐述了工作价值取向的概念,
期刊
摘要:关于高等教育,要想尽可能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社会与大众的认可,少不了对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充分落实,而这又主要取决于高校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在此次研究中,将会基于《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文件,对其中所涉及教师权利义务作为切入点,结合当下高校教师管理的实际状况,深入探究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与高校教师的权利义务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之间的关系。关键词:高校教师;权利;义务;规章制度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竞争也愈发激烈,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
期刊
摘要:学生个人信息的处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必需。在个人信息保护走向法治化的当下,高校在处理学生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应坚持合法、必要的原则,以维护学生利益为前提,为公共利益和管理需求,廓清合理范围,合法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关键词:高校 学生个人信息 合理使用 范围一、高校对学生个人信息的使用个人信息不仅具有私权的属性,也带有公共属性。一方面出于个人权利保护的目的,应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另一方面出于社会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需求,必然也需要允许个人信息的使用。个人信息的二重属性之间的矛盾性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会表现得更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