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原则和保密规定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耳商旅滋味● 系列之二十二
  
  今年五一节期间听到了一个让我备感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国务院公布了行政公开的规定,这个规定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实际上,在3月召开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对如何加快政务公开立法、依法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等,就表示出格外的关注。福建代表团的30多位代表,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议案,建议尽快制定行政公开法。
  代表们在议案中指出,行政公开制度是现代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它会促使政府树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形象,而普通公民也有知情权和参政权。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公开实践缺乏的东西太多。首先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就是说我们建国将近60年却没有一部行政公开法。其次是行政公开的主体与对象范围狭窄,而且行政公开的程序也不健全。在这一点上,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如何做的。
  
  行政公开的原则
  
  美国在行政公开这件事上至少公布了四个法令。最早的是1946年颁布的《联邦行政程序法》,以后依次是:《信息自由法》(1966年),《联邦咨询委员会法》(1972年),《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1976年)。就是说,在我们类似法律一无建树的60年间,美国人已经完成了行政公开的理论建立和实践操作。
  1946年颁布《联邦行政程序法》的意义深远,它规定的行政制度影响了以后的美国国内法律制定,甚至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律。其中的公告制度规定,美国政府的规定、意见、命令和官方纪录都应该向公众公布,让人民了解以便提供意见和建议,这为以后的行政公开制度埋下了伏笔。而它规定的另一个听证制度,则为其他国家包括目前的中国所仿效,许多国家都已经把听证视为执政的正当程序,把民众对政府行为的参与作为民主国家的象征。
  20年后,美国人的法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就是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的制定和颁布。《信息自由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公民具有使用联邦政府信息的合法权利的重要法律,颁布后几次修改。1986年美国国会又一次对其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在新的版本中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应该公开的数据和信息。
  所有这些针对政府行为的法律的中心思想是,除了一些特别规定保密的文件外,原则上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因为政府信息属于公共所有,所有人都有获得公共产品的权利,这种做法被称为行政公开。以上三个法律改变了以往政府对文件保密的态度,它起到的作用是划时代的。
  
  政府保密的规定
  
  出于更有效地监督政府的考虑,美国国会甚至成立了一个“减少并保护政府秘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认为,只有减少(而非增加)政府秘密的数量才能有效保护真正的政府秘密,才能置行政机关于公众监督之下。为此,不能任由政府秘密信息随意增长,从而增加保密的成本和难度。它规定,只有九类信息是可以保密不予公开的,其中包括:国防和外交领域的信息、政府内部行政人事信息、贸易及金融信息、执法中的部分信息以及油井地质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保证信息公开,美国还实行了定密官制度和定密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确定出美国政府的秘密文件中,除去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文件这两大块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被视为情报机密而不能泄露外,其他政府部门所占的保密文件加在一起不到5%。其中美国政府最重要的机构——国务院的机密文件只占约2%,司法部只占1%。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政府文件都是公开的,这是美国行政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透明度不仅比亚洲国家,甚至比那些法律健全、历史悠久得多的欧洲国家都高很多。
  美国国会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还不只这些。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了一个《版权法》,以期保护信息拥有人的利益,但在这个法律中却明确禁止联邦政府机构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拥有版权。就是说,个人的发明创造应予以奖励和保护,因为那是私有财产;而政府的发明创造无需奖励也无需保护,因为那是公有的,是属于整个社会的。
  
  信息公开和信用制度
  
  行政公开化原则对于我国目前亟待建立的信用制度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无论个人信用报告还是企业评级,都要从政府和社会机构获取信息,否则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大量公开的政务信息,为信用服务公司收集与信用有关的政务信息提供了重要来源。
  规范信用管理的法律、规范个人隐私的法律、规范政府信息的法律等这三类法律的公布,划清了信息公开原则和保护国家机密、企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界限。信用报告公司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合法地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并把它变成商品出售。政府部门则有义务向这些公司提供信息,包括工商注册、税收和统计资料以及法院的判决等。
  其实,在美国人之前,奥地利于1925年、西班牙甚至在1889年就有《行政程序法》,但其影响力就是没有美国人的大。
  所以说,美国人不仅在信用制度的实践、而且在信用制度的理论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因此美国才有世界级的征信公司,世界级的评级公司,世界级的法典。时至今日,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在美国成了比中国人的人事档案还重要、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解密的理念
  
  美国法律还规定,即使国家机密文件,50年以后也要解密,向公众开放。这是因为,秘密文件是有时效的,一个时期的秘密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失去了其神秘的色彩,也失去了保密的意义。
  假如说行政公开的理念是政府秘密的东西越少越好的话,那么解密的规定就是让这种秘密随着时间流逝最好趋于零!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的共同资源才会有效利用,社会交易成本才会最小。想想看,如果政府文件都保密的话,那么历史学家就只能杜撰,疑团的解开只能依靠猜测,人类就会频繁重复以往的错误。
  那么,解密会让政府受到伤害或威胁吗?至少美国人不在乎这一点。
  几年前我在美国工作期间,当地报纸披露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中国西藏问题的绝密文件。我这才了解到,当年美国人如何在西部秘密营地训练“藏独”分子、又把他们空投至西藏结果被解放军抓获的故事。前些日子披露的解密文件则指出了一些细节——美国国防部鹰派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使用核武器轰炸中国福建省的建议,但被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拒绝。
  如果说文件泄露会影响国家安全的话,那么美国中央情报局则无法阻止这些文件在规定的时期后公布于众。这些公布的文件证实了很多我国当时的判断,比如“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很多人少儿时就耳熟能详的话。
  与中国的人事档案暗无出头之日相比,解密的时效规定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律。
  
  让秘密越少越好
  
  相比之下,我们的机密文件实在太多,以至于一些研究人员从公开材料中引用的资料上报后居然成了机密文件!
  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许多研究材料都可以在网上搜到,一些政府网站门户开放,让所有人都可以阅览里边的内容。这是行政公开的一种延伸,如果没有资源共享的理念,也不会有互联网这种平台。不要忘记,互联网创建者和在全球的推广者也是美国人,而且还是从美国军方开始的。这种人类资源共享的理念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这种理念不够深入人心,不能使全世界各类政府、公共机构、私人公司以至于个人公开信息的话,那互联网本身也会成为无米之炊,人们也就没有今天这样每天上网的冲动了。所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东西最后竟成了机密文件,至少让人觉得荒唐。
  比如我们的人事档案,如果根据行政公开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将人事档案的部分内容让本人知道、并披露给银行信用部门分享的话,那我们个人信用体制就会充实很多内容。美国这方面做得就很好,它的个人信用档案有点像中国的人事档案,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不同的是,它的信用档案可以给个人看(当然要付费购买),同时还可以应本人要求,信用报告公司对个人信用档案的负面内容有责任进行修改,纠正错误的信息,并在七年后、最多十年的期限内彻底地消除个人的负面记录,给人以重新做人的机会。个人信用档案同时成了一个流行产品,每个银行和信贷机构都可以购买。于是,消费者欠款不还的记录就无处藏身,糟蹋公共储蓄的现象就能得到遏制,社会道德意识就能得以提升。
  
  政府信息具有公共属性,因为它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行政公开法的制定原则不应该仅仅是规定公众有多大程度的知情权,而是在确定哪些东西确实应该保密后,将其余的所有信息都公布于众。就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需要一个由公众参与的定密制度。我们应该确定机密的级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人的级别看不同文件。如果机密材料与其无关,官再大也不应该看!
  个人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如果它涉及公共利益的话,事实上,在许多方面它的公共属性往往大于其个人属性。信用档案是如此,人事档案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也无权封存自己的历史!
  
  敬请关注下期系列之二十三:
  别太在意装修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家间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局部、区域性的热点问题也往往“触一发而动全身”,带来全局性和世界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调节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牵动国际形势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有分量的一员、同时也是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
朝鲜半岛分裂60多年来,朝鲜和韩国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对立、矛盾与冲突从未中断。但在朝鲜面临经济困境时,韩国却抛开多年的积怨对朝鲜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  在朝鲜核问题严重干扰半岛局势的今天,韓国政府依然制定了2007年对朝高达一万亿韩元的援助计划……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人们焦虑和期盼中总算重新启动了。说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关系,人们了解更多的是双方长期的对立和冲突,却不一定了解人民之间彼此血浓于水的
唐永胜  法学博士  国防大学教授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安全局势的演变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内对安全的研究日趋深化,国家安全战略尤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进入深刻调整阶段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然而,有一种倾向却值得注意:一些研究把国家安全战略等同于一般军事战略的简单延伸,直接借用军事战略的原则来分析国家安全,甚至将安全战略筹划等同于一般的战略谋
一、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  二、此项地产上所建筑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  三、目前此项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军事之需要,先予征用。  四、此项征用,自布告之日起,七日后实施。  1950年1月6日。这张特殊的布告张贴到了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原美、英、法、荷
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事变,也许要彻底改变巴勒斯坦的政治地图了在持续爆发一段冲突后,6月14日,哈马斯攻占了法塔赫在加沙所有的重要设施,加沙终于成了哈马斯的天下法塔赫骨干要么横尸街头,要么举手投降,要么逃往埃及和约旦河西岸,几万条新枪被哈马斯接收,法塔赫的指挥官变成了哈马斯的军需官  紧接着,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实施紧急状态,解散哈马斯领导的联合政府17日,以法耶兹为首的巴紧急政府宣誓就职,但
一个名叫尼基塔的俄罗斯五岁小男孩,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吻。6月28日,正在克里姆林宫参观的尼基塔,巧遇总统普京。普京蹲下来询问他的姓名,还掀起他的足球衫亲了一下他的小肚子,然后消失在人群中。这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好奇。7月6日,普京总统第一次坐在电脑前和全世界的网民聊天。在之前收集的网民问题中,有一万五千多人都在问:“你为什么要亲尼基塔的肚子?”普京这样回答:“他是个可爱的小孩,我看见他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外长的重任众望所归地落在总理周恩来肩上。他有一批得力的股肱。  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部,先后有六位副外长。其中,最早任命的是王稼祥(任职时间,下同,1949年10月~1959年9月)、李克农(1949年10月~1954年10月)和章汉夫(1949年10月~1972年1月),次年是伍修权(1950年12月~1955年1月),1954年张闻天接替李克农出任副外长(1954年12月~1
朝鲜族女性的跨国婚姻以语言相通、种族同源的韩国男性为主,文化认同在这种婚姻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的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间的差异,也使这些外嫁韩国的女性在异域的生活遭遇诸多挫折与困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韩人员的广泛走动与交流,给中韩涉外婚姻带来了契机。亲朋好友的社会网络,婚姻媒介的牵线搭桥,为这种联姻铺就了一条通畅之路。从1990年到现在,数万名中国朝
豆角乾坤    翟 崑zhaikun@yahoo.co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胡锦涛主席应邀于9月3日至9日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悉尼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外交部称,“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自2003年以来再次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充分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中澳关系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中澳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将
上世纪日本曾经历了“失去的90年代”,社会历尽磨难,经济痛苦挣扎。2002年日本终于迎来了“新经济时代”。十年炼狱固然打造出更优质的经济体制、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模式的改良与制度的创新;但日本同时也丧失了外交上的战略机遇,而长期萧条、沉闷压抑的社会环境也对日本的民族心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日本面临着又一个选择的关口——这次是在外交战略上:是抓住机遇、自我解困;还是依然故我、再失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