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353例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开始我们为353例病人采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完成手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ning,IP)可诱发心肌产生内源性的保护机制[1].多数心脏瓣膜病病人术前已有心肌细胞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术中心肌会进一步受损伤.因此,术中的IP方案宜选择最短的缺血时间和最少的缺血次数.现总结一组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单次缺血预处理病例,观察心肌细胞凋亡趋势变化等问题并讨论。
期刊
目的 观察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病人,肺活检"移行段"小动脉内膜vWF表达,对比病理分级、术前外周静脉血vWF水平和围术期结果.方法连续观察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病人70例,年龄4个月至63岁.术前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计算肺动脉与体动脉压之比(Pp/Ps)并分级:肺高压62例,其中轻度16例、中度24例、重度22例;无肺高压8例;以良性胸部疾病手术26例为对照.术中肺活
气管因肿瘤、理化等因素致狭窄影响气管功能而不得不行气管切除重建.当切除长度超过6cm,由于吻合口张力高而易产生吻合口瘘等重要并发症[1].这时需要借人工气管等代用品来重建气管.自1946年以来,国外一些学者即致力于人工气管的动物实验,至1990年,Neville等[2]报道人工气管临床应用47例.但研究发现上述人工气管植入后存在着局部感染、吻合口裂开,肉芽形成、气管移位等多种并发症[3,4],从而
期刊
目的 探讨11,12-EET(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对未成熟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装置将16只未成熟离体兔心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st.Thomas No.2液为停搏液及保存液)和实验组(st.Thomas No.2液加11,12-EET为停搏液及保存液).测定心脏保存(4℃)8 h
期刊
1989年1月至2003年4月,我们共施行5002例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11例(0.22%),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7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胰腺增强CT和(或)胰腺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AFP、CA19-9、CA125、CEA,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患者检查血清IgG4.临床诊断为胰头癌、胰头肿块、肿块型胰腺炎的患者行术中病理学检查.胰头癌根据肿瘤的分期及浸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胸部损伤,早期诊断和积极合适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期刊
目的 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经化学诱导剂5-氮胞苷诱导后,移植到梗死心肌边缘,能否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方法 26只雄性家兔,随机选取21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BM-MNC+5-氮胞苷组、BM-MNC组和AMI未治疗组3组,每组7只;其余5只为假手术对照组.AMI后第3 d抽取自体股骨骨髓1.5 ml,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AMI后14 d将培养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