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 方法 收集经笔者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84例,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84例,治愈4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1%.结论 中医治疗泌尿结石,临床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关键词】尿路结石病;中医治疗;中药方剂
  
  尿路结石病是泌尿系统出现结石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的常见病.在输尿管以上部位出现的结石为上尿路结石,膀胱以下部位出现的结石为下尿路结石。笔者在10多年以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此病84例,进行了临床探讨及研究,现在初步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取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人,以门诊病例为主,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23岁~69岁.肾结石64例,输尿管结石16例,膀胱结石3例,前列腺结石1例.结石0.1 cm~0.5cm 48例,0.6 cm~0.9 cm 27例,1.0 cm以上9例.体外碎石治疗后又经过中医药治疗者7例.中医药治疗1个疗程后,配合碎石治疗再经中医药治疗者6例.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基本方自拟排石通淋汤,方剂组成有金钱草、石韦、海金砂、滑石、车前子、泽泻、通草、白芍、甘草、牛膝、益母草、海浮石、冬葵子、茯苓、威灵仙、鸡内金、鱼脑石、杜仲、黄芪、地龙、乌药、木香等,酌情用量.
  1.2.2兼证加减化裁若气虚明显者,证见气短、乏力、头晕汗出、食欲不振,加用红参、薏苡仁、白术、山药.若伴有尿路感染明显者,证见发热、尿黄赤、排尿灼热痛甚,尿液分析示白细胞强阳性,加用蒲公英、黄柏、栀子、白花蛇舌草、连翘、苦参.若有血尿者,加用凉血止血药,如白茅根、大蓟、小蓟、旱莲草.若腰腹痛甚者,加用全蝎、蜈蚣.若疑有结石与组织粘连者,如病程长,结石较大、阻塞症状明显、一般排石治疗效果不显,要加大活血化瘀之力,可加用三棱、莪术、元胡、赤芍、瞿麦、生蒲黄、王不留行.若肾阴虚明显者,证见腰酸肢软、口干舌燥、低热、体瘦、便秘,加用熟地、山萸肉、鳖甲.若肾阳虚明显者,证见病程较久、畏寒肢冷、大便溏泻,加用制附子、桂枝、菟丝子、干姜,去除基本方中之冬葵子.若下肢水肿甚者,加用猪苓.
  1.2.3服药与调护1 d用药1剂,水煎取600 ml,分3次在食前1h温服之,若有胃病可在食后2 h服用.药后10 min饮温白开水200 ml,20 min后作运动,如跳跃、以手拍击肾区与小腹部,连续运动30 min.除此,每天还要大量饮温白开水,1 d饮水量要在3000 ml以上.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硬辣不好消化之品,特别忌用菠菜、芹菜、油菜、西红柿、土豆、茄子、豆腐、蛋类、牛奶、鱼虾海物、淹制食品、茶水、咖啡等,应食用冬瓜、角瓜、黄瓜、白菜、萝卜等蔬菜,瓜果可食用核桃仁、西瓜、白梨等,要求低盐与清淡饮食,勿食用动物内脏.
  1.2.4疗程一般以3 wk为1个疗程,根据治疗情况或缩短或增加治疗时间,灵活掌握.
  1.3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参考有关治疗此类病之标准[1],结合中医药治疗的特点,而制定以下标准.治愈:结石全部排出,症状与体征消失.显效:结石部分排出,症状缓解,病况大为好转.有效:结石未排出,但症状有所缓解,病况明显好转.无效:结石未排出,症状与体征仍同前,病况无些许好转.
  2结果
  本组患者84例,治愈4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1%.
  3讨论
  尿路结石病属于中医“石淋、血淋、热淋”的范畴.其发病成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种.内因指机体的正气不足,特别是肾的气化功能减退,对机体水液代谢不能发挥蒸腾气化作用,有失主水之权,而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全部排出体外,以致积聚结石,此为能否发病的根据.发病的外因主要有水质与食物的因素,饮水量过少,运动量不及,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结晶等,此为能否发病的条件.其主要病机乃湿热互结,久而煎熬,积淀结石,有形实邪一旦形成,即阻滞气机,损伤肾气,影响肾与膀胱的气化,初病在气,久而及血,以致气滞血瘀.有研究发现结石中的化学成分以草酸钙和磷酸钙最多,占80%~84%,其次为尿酸结石和感染性结石、胱氨酸结石等[2].诊断此病比较容易,一般具备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辅助以超声波检查与化验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多少、有否合并肾脏积水及肾功能的情况.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以辨病论治为主,结合兼证综合论治,即以中药专方治疗为主,再根据其寒热虚实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如此,既抓住了本病的一般性规律和整体综合性表现,又注意到了其特殊性与个体差异.专方治疗应针对其主要病机而确立法则.有研究发现本品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并有排石、镇痛、抑菌、抗炎作用[3].除此,还要辅以行气、化瘀通络、益气补肾之品,以标本兼治.此中亦包括了中药碎石与溶石的治疗。 中医药治疗尿路结石病有确切的疗效,但以治疗结石较小者而疗效较好,对大于1.0cm的结石则疗效较差,对此应先通过体外碎石治疗,待结石碎解后,再进行中医药治疗,若此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总之,中医药治疗尿路结石病的疗效是确切的、肯定的.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对西医非手术治疗的疾病,在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对此病的治疗尤其能够发挥出中医药的优势,起到其他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色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程丑夫,田勇泉,孙维佳.常见病中西医基本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3.
  [2]周德生,旷惠桃.中医内科查房手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37.
  [3]黄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8.
其他文献
从Huygens-Fresnel衍射积分出发,计算高斯光束经过初级球差透镜聚焦之后的衍射光场。数值结果表明,当透镜的球差系数为负时,在聚焦光场的两个位置,得到了平顶激光光强分布。还讨论了透镜的菲涅耳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有了明显进步。但是各时期发表的文章表明甲真菌病的疗效在不同患者、不同药物组间有很大差异。  1甲真菌病的易感染因素  甲真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据R.J.HAY报道欧洲的发病率一般在3%~22%。据我国2000年的一项调查,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中15.6%患者趾甲真菌感染。在不同人群中,疾病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在患外围血管性疾病人群中本病的发病率在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的瘢痕处妊娠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