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意义推断六法

来源 :新校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相对于其他语言现象,文言实词具有数量庞大、灵活多变的特点。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现略陈数法,以飨读者。
  
  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象形字、会意字,靠的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自然可以推知。例如: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韩非子·说疑》)
  (1)句中的“问”,古写作“閒”,是个会意字,从门从月,像月光从门缝中透人,由字形可以推知它的意义是“门缝”。(2)句中的“刖”也是个会意字,根据“月”和“刀”相合之形可推知它有“砍”“截”“断”之意。(3)句中的“领”,这个词有脖子、衣领、带领等义项。《说文解字·页部》:“领,项也。从页令声。”这是一个形声字,意符是“页”。“页”的本义是人头,凡是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由此我们看到,“领”的上面几个义项中,脖子的意义是本义,衣领和带领等意义都是由脖子的意义引申出来的。此句中的“要”“领”刚的都是本义,和手足相对,指“腰”和“颈”。
  
  二、根据对称规则推断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讲究对称。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断词义。例如:
  (1)忠不必州兮,贤不必以。(《涉江》)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知难。(1)(2)句为同义关系,“用”与“择”易于理解,可推断出“以”与“简”也分别作“任用”“选择(或选拔)”讲。(3)(4)句为反义关系,(3)句中的“达”意思是“得志”,据此可推知“穷”意为“不得志”。至于(4)句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三、根据词的语法地位推断
  
  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例如: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晋书·陈寿传》)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赤壁赋》)
  (4)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1)句中“辟丸”为动宾短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辟”为“躲避”之意,故“丸”应释为“弹丸”。(2)句中“使”是个使令性动词,不作主要动词用,“婢”“丸”“药”三名词连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丸”是个动词,“丸药”即“制药成丸”的意思。(3)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捕鱼砍柴”。(4)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故“樵”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
  
  四、联想成语推断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量源自古诗文,有许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保留了下来。在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借助成语来推断其意义。例如:
  (1)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2009年全国I卷)
  (2)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2009年宁夏海南卷)
  (3)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2009年江西卷)
  (1)句中的“动”字,可借助成语“动辄得咎”中的“动”字来推断,“动辄得咎”中的“动”为“动不动,常常”之意,那么此句中的“动”字也可用“动不动,常常”试解。(2)句中的“薄”字,可据成语“日薄西山”而解释为“迫近、接近”。(3)句中的“捐”字,可借助成语“细大不捐”推断出是“舍弃”的意思。
  
  五、联想课文推断
  
  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试题,选文在课外,但往往考查的词语在课文中已经学过。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在中学阶段课文中已学过同样或类似的词语,通过辨析迁移,往往能茅塞顿开,得到正确答案。现以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文言实词题为例作一一对照(前句皆为高考文言语段中的例句)。
  (1)2009北京卷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鄙,见识短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2009江苏卷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一概,全都)——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3)2009天津卷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加,施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4)2009广东卷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奇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5)2009福建卷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面,当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六、根据具体语境推断
  
  确定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正确含义,最重要的是根据语言环境来推断,所谓语言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专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例如: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3)(李)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竟死。(2002全国高考卷《史记·李将军列传》)
  (4)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至秦,竞死于秦而归丧。(《史记·屈原列传》)
  (1)(2)句有两个“战败而亡”,根据上下文,前者与“战胜而得”相对,故“亡”应解释为“丧失”;后者与“革灭殆尽”相对,故“亡”应解释为“灭亡”。(3)(4)句两传中都有“竟死”,必须依文推断,才能看出不同。前者应译为“一直到死”(因为李广是自杀而死,不是因射箭而死);后者应译为“终于死亡”。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实词的考查一般不超出课本范围,如平时注重积累,强化阅读与训练,再综合运用上述诸法以及其他解题技巧,考试时必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其他文献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的话为人们所知。天下的书何其多也,不可能本本精读;天下的文章亦何其多也,不可能篇篇细读。作为一种读书方法,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好读书,不求甚解”本无可厚非。但是,对待高考试卷上的文本——文言文阅读的文本,文中的重要词句的翻译,我们则必须“求甚解”。文言文中的一般字词都有本身的固定意义,多数情形是意义不止一个。要确定其
期刊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只重视词语而忽略句式,殊不知凡是在语言上有点功力的作者则无不在句式上注意经营并有所擅长。我们写文章时既要“炼字”也要“炼句”,这样才能让作文语言更富韵味和情调。  下面是一个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却不注意句式选择的句子: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名城无锡,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多少年来我的梦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判断句,雷同而缺少变化的句式使整个语句显得平板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开拓了一些崭新的技术领域,这些新产业发展很快,变化大,在美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为了使科学研究成果迅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高技术园区相继诞生。一般这些科技工业园有以下特点:  (1)是科研、生产、教育相结合的综合体。以大学或大型科研机构为核心,并有高技术工业企业参加。  (2)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  (3)多建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
期刊
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辞海》注曰:“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定义是:“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  1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浓黑”即“极黑暗”,本是形容当时“非人间”的社会的,现移来
期刊
从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圆锥曲线部分在山东省试卷中平均所占分值是16.8分,题型基本是1~2道客观题和一道解答题,难度上易、中、难都有,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与向量、数列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问题,尤其是与向量的结合是考查的热点.下面针对高考,举例分析一下圆锥曲线的复习要点和方向.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  重点掌握椭圆、双曲线、抛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劳动模范”再也不能为读者劳动了  李 辉  “小丁”,不到20岁开始使用,用了七十几年,一直用到了昨天……2009年5月26日,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  10天前,记者曾去病房探望丁聪。丁夫人沈峻女士说,他已昏迷不醒好几天,眼睛也没有睁开过。我们交谈时,他忽然睁开了眼睛,却已没有了过去熟悉的眼神,但看到他的眼角有一滴泪水流出。  5月26日下午,沈峻女士在电
期刊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为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开拓创新提供了机会。但伴随这些变化,在班主任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班主任“意识”的转换。  变“服务”意识为协作意识。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的“家长”,高级“保姆”,更重要的是班级工作的协调者。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健康、心理、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内容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要求:A级。识记(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分析《考试说明》和近两年的高考语音题,我们就会发现,语音考查的重点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多音多义字、同音字、常用常错字。所考汉字多见于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因此,我们要重点记住常见词语中容易读错的字的正确读音,还要掌握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误读
期刊
数列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数列高考题在条件上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只有从其显性条件洞察到其隐性条件,才能选择合理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
期刊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并不完备,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已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它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