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冷却条件对高温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来源 :岩土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iz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工程可能会经受高温环境.岩石高温后冷却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产生重大变化,这对岩石工程的稳定性、渗透性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采用核磁共振(MRI)、电镜扫描(SEM)和单轴压缩试验对100、300、500、600、800 ℃ 5种不同温度砂岩经两种不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和水中冷却)后的孔隙率、孔径分布、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冷却时,高温砂岩强度并非随温度升高而持续降低,而水冷却会导致砂岩强度持续降低,且降低幅度远超自然冷却;500℃可以看作不同冷却方式对砂岩孔隙率影响的临界值,超过500 ℃,水冷却方式会导致孔隙率急剧增长,大孔径(φ>10 μm)孔隙所占比例也高于自然冷却,因此,高温砂岩工程采用水冷却方式(如隧道着火后用水灭火)要充分考虑由此可能带来渗透危害;SEM测试表明,当温度T>500℃时,水冷却对裂纹的增宽和扩展产生促进作用;当温度达到800℃时,水冷却砂岩孔洞变大,裂隙更加发育,并贯通连成网络,这会导致透水性大幅提高,同时,这也是该温度水冷却导致强度急剧降低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拟将视线集中于新教神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尝试着解读美学因素在其神学思想中的重要性、以及他的神学美学对于后世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要求工程师设计出具有预期抗震性能的结构,一个关键因素是地震作用的确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局部场地条件.通过收集和分析北京、苏州和唐山城区956个
你为歌唱而生晶亮的眼眸里蕴涵着湘女火辣辣的热情无论是在西班牙毕尔巴鄂还是波兰的玛纽什科你的歌声编织起一道中国的彩虹民歌的质朴与美声的华丽在你胸中巧妙地融合东方的
本文通过对萨伊德《东方学》的解读,阐述了萨氏对东方主义“区别”的批判在当代中国却颠倒为正面价值取向的“多元”立场的过程,并指出东西方文化观念的起源,最后提出真正建设性
油、盐、酱、醋、烟、酒、茶、糖有时可提高某些药物的疗效,有时也可降低某些药物的疗效,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注意掌握上述因素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一、油对药物治疗的影响大量
毕达碍拉斯学派流行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他们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主要从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美学问题。代表人物有:波里克勒特、尼考玛赫、雅姆夫里
本文通过对普罗普开创的民间故事的体裁诗学的发展历程的阐述,介绍了大学期间受教于普罗普的李福清,自觉地运用恩师的“体裁诗学”观,批判地借鉴俄国形式主义的“体裁说”,开始视
现当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文化思潮对思想文化界占主导地位的激进主义是一种有力的制衡,它的存在给略显单调的现当代文化与文学景观增添了色彩.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学衡派及新月派
很多作者假设食用鱼油所引起的代谢变化与前列腺素的代谢变化有关。由于二十碳五烯酸的结构与前列腺素的前体花生四烯酸相似,现被认为是鱼油中的活性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由ω
The importance of soil water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in modelling the hydro-mechanical response of unsaturated soils has been well recognised by many invest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