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探索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设计导学案,根据笔者经验,导学案的构成有四部分即学习目标、探索知识、课堂精讲、当堂反馈;设计原则有三条即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从学情出发注重探索、强调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同时就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即学案要不要预习、与教案的区别、与教材的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的构成;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的探索
  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是现在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设计一份质量较高的学案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显著作用。下面将自己对导学案的一点理解,提出一些想法,与大家探讨。
  一、导学案的设计
  (一)导学案的构成部分
  导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个学校、每位老师会根据字的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现根据本校的导学案模式探索,谈谈导学案应具备的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案例1: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试验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2.通过实验总结不确定事件的等可能性;3.利用填数游戏复习位置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转盘游戏的操作,以及与同伴的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2.从转盘游戏中观察、分析不确定事件的特点,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交流,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趣味性、科学性,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中奥妙与无穷乐趣.
  重点: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难点:每个数字所放位置的判断及经验总结
  学案开始部分设置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重点难点,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有针对性的学习;但注意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学生的学习任务,编写时要注意规范。
  2.探索归纳,交流合作。
  探索是指教师创设情境或设置学生活动(操作、观察、归纳)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启发引领,精讲点拨,强化重点。
  精讲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启发引领。
  4.当堂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案例2: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1.(1)指针指向0的事件是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2)指针指向60呢?
  (3)指针指向数小于10呢?
  (4)猜想,指针指向标有0--9这十个数字的扇形,哪一个可能性大?
  2.填空:
  (1)转盘停止转动后可以转出的最大的数字是 ,最小的数字是 。
  (2)连续转动两次转盘停止转动后可以转出的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数字是 。
  (3)连续转动三次转盘停止转动后可以转出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数字是 。
  (4)连续转动四次转盘停止转动后可以转出的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数字是 。
  (5)可以转出多少个不重复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3.如果将4个方格变成7个方格,那么最多可转出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呢?最大的七位数是多少?得到它的可能性大吗?
  4.从一幅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牌,抽到大王的可能性大吗?
  (做手脚,抽掉大王)如果每次抽出一张并且不放回去,那么最多需要多少次一定抽到大王?
  5.掷一枚均匀的小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任意掷出小正方体后,你认为朝上的面的数字比5小的可能性大吗?
  教师利用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教师搜集答题信息,然后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
  (二)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活动1: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游戏规则:
  (1)每人画出4个小方框“□ □ □ □”,表示一个四位数;
  (2)以同桌为一组,利用上面的转盘、自由转动,当转盘自然停止时,每人分别将转出的数填入四个小方框中的任意一个;
  (3)继续转动转盘,每人再将转出来的数填入剩下的任意一个;
  (4)转动四次转盘后,每人得到一个四位数;
  (5)比较两人得到的四位数,谁最大谁就获胜.
  2.想一想在上述的游戏中,如果第一次转出了下面的数,你会把它填在哪个方格中?请说出为什么?
  (1)9 □ □ □ □
  (2)0 □ □ □ □
  (3)7 □ □ □ □
  (4)3 □ □ □ □
  在数学教学中, 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 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案例2中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的设计充分体现《课标》中指出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作出推断,发展统计观念”。   2.以学情为基础,注重探索交流。
  案例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活动一
  1.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你拼出了怎么样的四边形?和同伴交流
  2.你拼出的四边形中的对边都有明确的位置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总结: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
  1.你拼接得到的平行四边形中,有哪些线段、哪些角是相等的?你是如何得的?
  2.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都可以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接而成呢?你能对其中一个三角形通过旋转而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吗?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关于边的:
  关于角的: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你刚才得到的的结论
  案例4活动一中,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在问题1的引导下,“放”
  手让学生回答,学生通过原有知识进行想象、动手画图,畅所欲言,各种情况、各种位置的四边形跃然纸上。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进行“收”,得到对边有明确位置关系的平行四边形。活动二中同样在问题1“放”的基础上对问题2 “收”,一方面是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另一方面为下面的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得出提供方法,使学生能在处理陌生问题时联想到前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此环节注意评价的多样性,让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丰富评价手段。
  3.强调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性。
  案例5: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认识三角形》
  1.在纸上画出锐角三角形中BC边上的高
  画法:①三角板一直角边与⊿ABC的( )边重合
  ②移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过⊿ABC的顶点( )画出垂线段即可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向它的( )所在直线作( ),()和()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换成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怎样作BC边上的高呢?
  总结归纳直角三角形画法:
  ①三角板一直角边与⊿ABC的( )边重合
  ②移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过⊿ABC的顶点
  ()画出垂线段即可。
  总结归纳钝角三角形画法:
  ①三角板一直角边与⊿ABC的( )边重合
  ②延长( )边
  ③移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过⊿ABC的顶点( )画出垂线段即可。
  案例5设计了三个操作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做加深理解各种三角形的高都是通过三角板与一边重合,另一边过第三个顶点,画垂线得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略有区别。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的画法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才有效。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导学案教学是否等同于预习
  目前,很多学校使用学案学习都有提前预习这一内容,数学学习需不需要提前预习呢?个人认为“导学案”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指导”,要让学生在老师可控制的范围内,自己摸索、探究、自己“推导”,从而获取知识,本校的学案导学稿,不加重学生负担,以搜寻生活中的数学作为预习知识点,重在使用课堂的知识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是否是教案
  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十分有用的助手,它是由教师设计用来辅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导学案中,融入了教师的智慧,也融入了教师的设计理念,但它的对象是学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案的对象是教师,是面向教师的学习过程。学案中不能全部体现教案的内容。如案例1中,学习目标的设置,显然不是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学案不是教案的浓缩,教案也不是学案的补充。
  (三) 有了导学案,教材还要不要
  从某种角度上讲,一套好的导学案,可以成为学校的一套校本教材。就笔者调查,在使用导学案的一些学校中,已经出现了淡化学生使用教材的趋势,教材上有很多内容已经被转移到了学案上, 教材的主体性,似乎已逐步被转移到了学案上,教材的主体性,似乎已逐渐被学案所动摇,但笔者认为,教材的权威性是不能忽视的,教材的主体性也是不能改变的。以“本(课本)”为本,是设计、制作、使用导学案的基础。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处理,只有合适的,才是适合的。
  导学案是不是每个学校都适用?导学案是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导学案是不是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适用?导学案有没有固定的格式?导学案对教学某些环节如何处理……还有一系列问题值得的我们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孙学东.从“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现状看数学学案设计的四个阶段[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5
  [3] 金杨建.让导学案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教学.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9
其他文献
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格局大规模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以司法诉求的形式涌入司法领域.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成为当前检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之一.宗教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期刊
期刊
美洲虎是南美洲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大部分生活在潘塔纳尔.
行政法是调整由于国家行政管理而发生的行政关系、规范和监督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过60年的发展,以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法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法律体系
期刊
期刊
办好论坛沙龙繁荣经济理论rn李现科(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主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