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 0161 — 01
一、乡镇文化发展的现状
1.乡镇文化活动开展的优势
雅尔塞镇位于嫩江北岸,与齐齐哈尔市区只有一江之隔,交通便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加强烈。该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起步比较早,文化早晚市、球类棋类等各项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答、节日文化等等,积累了丰富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例如,雅尔塞镇从2000年开始举办文化早市夜市活动,请专门的舞蹈老师讲课,辅导大家学习各种舞步,吸引了很多居民锻炼身体,这一活动延续至今,成为茶余饭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聚居的能歌善舞的达斡尔族和朝鲜族人民,更为该地文化活动的开展增添姿色。这些因素为乡镇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
2.乡镇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是地域环境限制。该镇位于黑龙江的西南部,气候干燥寒冷,风沙较大,每年适宜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只有5月初到10月底。这就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和时间提出了更多要求。二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虽然重视,但程度不够,虽有投入,但还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没有专门的活动场地,设备陈旧。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公园、广场或健身场地。现有的集体文化活动基本是借用政府或敬老院的大院或场地。三是吸引力不足。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单调,吸引力不强。现有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力量单薄,专业人员少。四是宣传不足。由于缺乏恰当的组织和引导,全民健身、全民娱乐的意识还不强。居民从整体来说,观念还比较保守。现有广场健身的参与者多是中老年妇女,年轻女性以及男性居民的参加率很低。另外,还存在:文化建设发展不够平衡、符合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相对不足、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培育和发展速度有待提升、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模式探讨
1.政府推动模式。各级政府要从资金保障、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入手,出台一系列扶持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动。
2.村民集资模式。就是指村民通过自筹资金,通过统一管理,合理分配,积极投入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农民人均收入高的农村地区。村民通过自筹资金在当地建立图书室、阅览室、球场、电视放映厅、棋牌室、农民健身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同时,乡镇还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文化团体,农民以入股形式成立民间文化团体,为农村基层如何兴办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3.同乡资助模式。这是指以有效方法吸引海外乡亲捐资于家乡文化事业建设的模式。“村官”在充分发挥海外乡亲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的基础上,动员他们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物力、财力支持。
4.企业赞助模式。是指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当地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逐渐形成了企业赞助当地发展新农村文化的模式,鼓励企业捐资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公园、文化中心等一大批文化体育设施。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措施
1.充分发挥文体骨干的带头作用和服务意识
充分发掘有文体才华的人,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为先导力量;以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文体骨干为先锋,建立一支稳定、活跃的文艺先导队。这个文艺先导队要以活跃全镇文化氛围为己任,提高文化服务意识。
2.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居民能歌善舞的优势
雅尔塞镇主要有达斡尔族和朝鲜族两个少数民族,要充分发挥这两个民族能歌善舞的优势,培养一批少数民族文艺骨干,保护并延承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营造特色乡镇文化氛围。例如,推广朝鲜族的桔梗舞、达斡尔族的汗摆舞,感受达斡尔族特有的库木勒节日氛围,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在加强汉民族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与融合。
3.加大政府支持和投入力度
一是建立专门的文化活动广场。由于乡镇经费紧张、条件限制,很难为群众文化活动置备齐全的设备。开展乡镇文化活动,只需为其提供一个平坦、宽敞、干净的空地,连带一个由政府集体供暖的房子。这里同样可以作为政府、或其他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或是节日活动的场所。二是配置基本的活动设施。如锣鼓、音响、彩带绸扇之类。三是定期为全民健身活动聘请专业指导老师,丰富活动类型,健身操、扭秧歌、交谊舞、太极拳,开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开展乡镇文化活动,要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方针,以繁荣文化为目标,吸纳社会资金办文化,积少成多增添乡镇文化设施建设。
4.创新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
一是继承并改良传统类型的活动。雅尔塞镇传统开展的文体活动主要有文化早晚市(内容为健身操、扭秧歌),球类棋类比赛(主要是抽调镇里骨干人员到市区参加比赛),演讲比赛(参加者主要是学生和老师,组织者主要是教育办、妇联),节日联欢、露天电影等。二是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定期开办文化研习班、健康辅导班等,寓教于乐,在向群众传授健康知识的同时,引导居民建立自己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赌博等不良行为。近几年,各乡镇兴起了“迪厅文化”,居民们常结伴到“迪厅”唱歌跳舞,丰富了群众的闲暇生活。一般的迪厅,除了提供音响设备,还提供餐点,但由于管理不善,很多迪厅环境差,没有达到基本的卫生、通风条件和消防安全标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政府应当看到“迪厅文化”的利与弊。“迪厅”能否真正成为乡镇居民沟通感情、茶余饭后娱乐健身的场所,一部分取决于乡镇居民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政府的适当引导和管理。三是开展“细胞文化”活动。这里所指的是以家庭为对象的活动,可以借鉴很多电视节目中,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比赛的形式。由家庭成员分别及合作展示各自才华,既可以树立先进家庭的榜样作用,也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5.加强本镇与其他乡镇的文化交流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与其他乡镇的交流学习,把外来的先进文化、精品文化引进来,同时也要动员本镇的优秀文化走出去。例如,可以定期开展相邻乡镇之间的文艺活动“大串门”,真正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在交流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这种交流活动不但可以为本镇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更会在彼此的沟通中,增进了解,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联谊乡镇在各方面的共赢。雅尔塞镇开展乡镇文化活动的实际情况,代表了东北地区大多数乡镇的现状。乡镇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合理的规划和长期的坚持。乡镇文化的繁荣,是促进乡镇和谐的加速器。总之,文化兴,则社会和;社会和,则发展快。繁荣乡镇文化活动,任重道远。
一、乡镇文化发展的现状
1.乡镇文化活动开展的优势
雅尔塞镇位于嫩江北岸,与齐齐哈尔市区只有一江之隔,交通便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加强烈。该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起步比较早,文化早晚市、球类棋类等各项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答、节日文化等等,积累了丰富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例如,雅尔塞镇从2000年开始举办文化早市夜市活动,请专门的舞蹈老师讲课,辅导大家学习各种舞步,吸引了很多居民锻炼身体,这一活动延续至今,成为茶余饭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聚居的能歌善舞的达斡尔族和朝鲜族人民,更为该地文化活动的开展增添姿色。这些因素为乡镇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
2.乡镇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是地域环境限制。该镇位于黑龙江的西南部,气候干燥寒冷,风沙较大,每年适宜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只有5月初到10月底。这就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和时间提出了更多要求。二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虽然重视,但程度不够,虽有投入,但还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没有专门的活动场地,设备陈旧。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公园、广场或健身场地。现有的集体文化活动基本是借用政府或敬老院的大院或场地。三是吸引力不足。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单调,吸引力不强。现有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力量单薄,专业人员少。四是宣传不足。由于缺乏恰当的组织和引导,全民健身、全民娱乐的意识还不强。居民从整体来说,观念还比较保守。现有广场健身的参与者多是中老年妇女,年轻女性以及男性居民的参加率很低。另外,还存在:文化建设发展不够平衡、符合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相对不足、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培育和发展速度有待提升、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模式探讨
1.政府推动模式。各级政府要从资金保障、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入手,出台一系列扶持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动。
2.村民集资模式。就是指村民通过自筹资金,通过统一管理,合理分配,积极投入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农民人均收入高的农村地区。村民通过自筹资金在当地建立图书室、阅览室、球场、电视放映厅、棋牌室、农民健身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同时,乡镇还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文化团体,农民以入股形式成立民间文化团体,为农村基层如何兴办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3.同乡资助模式。这是指以有效方法吸引海外乡亲捐资于家乡文化事业建设的模式。“村官”在充分发挥海外乡亲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的基础上,动员他们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物力、财力支持。
4.企业赞助模式。是指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当地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逐渐形成了企业赞助当地发展新农村文化的模式,鼓励企业捐资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公园、文化中心等一大批文化体育设施。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措施
1.充分发挥文体骨干的带头作用和服务意识
充分发掘有文体才华的人,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为先导力量;以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文体骨干为先锋,建立一支稳定、活跃的文艺先导队。这个文艺先导队要以活跃全镇文化氛围为己任,提高文化服务意识。
2.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居民能歌善舞的优势
雅尔塞镇主要有达斡尔族和朝鲜族两个少数民族,要充分发挥这两个民族能歌善舞的优势,培养一批少数民族文艺骨干,保护并延承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营造特色乡镇文化氛围。例如,推广朝鲜族的桔梗舞、达斡尔族的汗摆舞,感受达斡尔族特有的库木勒节日氛围,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在加强汉民族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与融合。
3.加大政府支持和投入力度
一是建立专门的文化活动广场。由于乡镇经费紧张、条件限制,很难为群众文化活动置备齐全的设备。开展乡镇文化活动,只需为其提供一个平坦、宽敞、干净的空地,连带一个由政府集体供暖的房子。这里同样可以作为政府、或其他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或是节日活动的场所。二是配置基本的活动设施。如锣鼓、音响、彩带绸扇之类。三是定期为全民健身活动聘请专业指导老师,丰富活动类型,健身操、扭秧歌、交谊舞、太极拳,开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开展乡镇文化活动,要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方针,以繁荣文化为目标,吸纳社会资金办文化,积少成多增添乡镇文化设施建设。
4.创新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
一是继承并改良传统类型的活动。雅尔塞镇传统开展的文体活动主要有文化早晚市(内容为健身操、扭秧歌),球类棋类比赛(主要是抽调镇里骨干人员到市区参加比赛),演讲比赛(参加者主要是学生和老师,组织者主要是教育办、妇联),节日联欢、露天电影等。二是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定期开办文化研习班、健康辅导班等,寓教于乐,在向群众传授健康知识的同时,引导居民建立自己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赌博等不良行为。近几年,各乡镇兴起了“迪厅文化”,居民们常结伴到“迪厅”唱歌跳舞,丰富了群众的闲暇生活。一般的迪厅,除了提供音响设备,还提供餐点,但由于管理不善,很多迪厅环境差,没有达到基本的卫生、通风条件和消防安全标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政府应当看到“迪厅文化”的利与弊。“迪厅”能否真正成为乡镇居民沟通感情、茶余饭后娱乐健身的场所,一部分取决于乡镇居民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政府的适当引导和管理。三是开展“细胞文化”活动。这里所指的是以家庭为对象的活动,可以借鉴很多电视节目中,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比赛的形式。由家庭成员分别及合作展示各自才华,既可以树立先进家庭的榜样作用,也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5.加强本镇与其他乡镇的文化交流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与其他乡镇的交流学习,把外来的先进文化、精品文化引进来,同时也要动员本镇的优秀文化走出去。例如,可以定期开展相邻乡镇之间的文艺活动“大串门”,真正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在交流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这种交流活动不但可以为本镇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更会在彼此的沟通中,增进了解,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联谊乡镇在各方面的共赢。雅尔塞镇开展乡镇文化活动的实际情况,代表了东北地区大多数乡镇的现状。乡镇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合理的规划和长期的坚持。乡镇文化的繁荣,是促进乡镇和谐的加速器。总之,文化兴,则社会和;社会和,则发展快。繁荣乡镇文化活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