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写活人物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6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虽好,但不可滥用,那会使文章琐碎繁杂而混乱拖沓。这就要求善于撷取典型的细节。怎样的细节才算典型呢?
   1.能够体现主题。如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蔡老师打“我”一处细节描写:“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师生之间那种融洽无间的感情,深刻地表现了师爱生,生爱师的中心。又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这个服饰细节描写,既说明孔乙己穷,也说明他懒,更表现了他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封建教育毒害之深揭示得十分深刻。
   2.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不同的行为反映了不同性格特征,写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不能离开人物性格特征这个“谱”。例如《最后一课》中,被刺刀逼迫着与自己热爱的东西诀别时,韩麦尔先生悲愤难当。文中这样描写在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时的场景:“‘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当宣告最后一课的钟声响过后,韩麦尔先生表情惨淡,说不出话来,最后奋笔疾书,然后呆在那里、话也不说、只用手势说话。这个背影和无声的手势,比用任何悲痛的语言更能表达感情,更为深沉,更能撼动读者心灵。韩麦尔先生爱憎分明,感情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又如: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罩”字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
   怎样选取典型细节呢?
   首先,要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例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对父亲攀爬月台的情形进行了细致地描绘。正是因为这细致入微的观察,读者的泪才会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作者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让每个读者都感动不已。又如《小橘灯》中小姑娘仔细地做小橘灯的一段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八九岁的穷女孩过早地担起了成人的重担,却镇定、刚强且办事老成、周到、细致的特点。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依靠认真地体味观察生活,仔细地思考选择得到的,从而收到了“借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
   其次,要认真借鉴教材中的范例。比如上面的例子,都是成功运用了细节描写方法的典范之作。我们应该自觉地去借鉴、模仿。《考卷分发之前》这篇文章,写的是面临一场考试,在考试面前不同人的不同态度。有的胸有成竹,因而镇定自若,稳坐钓鱼台;有的临阵磨枪,手足无措,抓耳挠腮,嘴里还念念有词……此时每个人的细微动作,都能反映人的不同态度。下课了,教室前忽然出现了一条上下翻飞的长绳,一群学生在接连跳过。这一细节,可以作为《我班的课间十分钟》的内容,可以表现同学之间的情谊,也可以用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最后,同学间要多交流。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不乏粗疏或片面。教师应适时点评成功的细节描写。比如:“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早已‘咕咕’乱叫,好不容易挤到橱窗前,把饭盆放进去,只见厨房工友满满的盛了一大瓢,接着用勺柄一刮,小山马上变成了盆地,‘扑’的一下扣在我的饭盆子上”,这样,工友动作的麻利,“我”肚子饿渴望多吃一点但又不能如愿的情形,通过拟声词“咕咕”、准确的动词“刮”“扣”和夸张的比喻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技巧的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而且还牵涉到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直接和阅读、听知、说话结合在一起。就写作而言,阅读和听知是吸收,写作和说话是发表;阅读和听知是发表的前提,写作和说话是吸收后再发表的产物。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
期刊
语文老师怕上作文课,不知道怎么上;学生也怕上作文课,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但写作文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必须得学会表达,具备写作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改变这种老师学生谈之色变的作文教学现状,必须打破常规,改变作文教学方法,努力开拓新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初步摸索出了一套“三课九步”作文教學法。   “三课”是指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过程要经历三个不同
期刊
教育家欧文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的温和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宽容,用我们的爱打开学生心灵深处的窗户,让他们沐浴着爱的阳光健康成长。   一、爱心呵护   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个无限美好和丰富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就让我们用真心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们为什么怕文言文呢?因为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认识不到文言文的魅力,不愿意学习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学不好,进而就怕文言文了。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点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无与伦比的蕴含,爱上文言文呢?   一、学习吟诵,认识文言文的音韵美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想象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高尚情感。因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今天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结合现行教材,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以文字启迪想象力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对文质兼美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育部门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写字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就需要在这种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书法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   一、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科学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等的普及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通句达的写出比较好的习作呢?我认为养成学生写作的五大习惯,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很有帮助。   一、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教育界的有些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吕叔湘先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
期刊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就是求异思维能力,就是不受一般规范和规律的影响,从超常角度进行思维活动,进而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的途径和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学生求同思维的发展,鼓励对问题找到答案,而对求异思维的培养远远不够。那么该怎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一、设计新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走进新天地   思维是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不少中学生都打怵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另一方面,语文老师虽然苦口婆心、精心批改,但却收效甚微——结果写作好的依然好,写作差的依然差。结合“木桶理论”分析,原因在于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不对头——没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正视学生差异,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因此,差异化教学,成为亟须推广的作文教学方法。
期刊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内心想法,在枯燥乏味的氛围中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自学兴趣逐渐丧失,探究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师始终要求学生始终按照他的思路进行知识的系统性研究,时常忽略学生是否可以真的理解与消化,师生关系并不和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鉴于此,教师必须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来改善这一现状,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打开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