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参与形式包括合作探究、独立展示、对抗质疑等,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考兵、兵正兵,踊跃参与的大好局面。
第二,从教师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的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探究和展示,使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三是教学中要适时跟进监测、反馈、点拨、小结等环节,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深化学习成果。
第三,从文本挖掘的角度来讲,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能够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高;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常见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小组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归纳总结、过关训练、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灵活把握,力争做到堂堂合乎情理,课课出乎意料。
二、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
第一,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和“指向标”,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目标梯度化、知识问题化,导学案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与连接、新知探究、典型例题、即时练习和反思整理。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明了,要把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编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获得新知,要体现教师的再创造,导学案要经过备课组反复研讨后定稿。
第二,课前的准备。适时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将通过自学,将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勾出,课前将导学案收齐,汇总归纳出学生共性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课上合作探究。
第三,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做的是创设合理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适时鼓励、科学点拨,收放适度,掌控得当,使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有被认可和获得成功的感觉,同时又有不满足即刻停止、跃跃欲试的愿望。
第四,课后的补充与巩固。对课上学生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归纳汇总并编制课后案,上好课后课;不是共性的问题个别辅导解决,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要编制练习案以巩固提高。
三、实践中的收获
我校在近一年的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经历了发动、外出考察、学习研讨、确定实施方案、尝试、再研讨并修订方案、示范等几个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修订后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所遵循的准则、高校课堂的基本结构(结构、导学案的编制、合作小组的划分、课堂流程)、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形成了“四四一”课改模式。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参与形式包括合作探究、独立展示、对抗质疑等,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考兵、兵正兵,踊跃参与的大好局面。
第二,从教师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的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探究和展示,使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三是教学中要适时跟进监测、反馈、点拨、小结等环节,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深化学习成果。
第三,从文本挖掘的角度来讲,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能够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高;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常见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小组学习、展示成果,教师点拨、归纳总结、过关训练、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灵活把握,力争做到堂堂合乎情理,课课出乎意料。
二、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
第一,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和“指向标”,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目标梯度化、知识问题化,导学案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与连接、新知探究、典型例题、即时练习和反思整理。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明了,要把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编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获得新知,要体现教师的再创造,导学案要经过备课组反复研讨后定稿。
第二,课前的准备。适时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将通过自学,将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勾出,课前将导学案收齐,汇总归纳出学生共性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课上合作探究。
第三,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做的是创设合理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适时鼓励、科学点拨,收放适度,掌控得当,使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有被认可和获得成功的感觉,同时又有不满足即刻停止、跃跃欲试的愿望。
第四,课后的补充与巩固。对课上学生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归纳汇总并编制课后案,上好课后课;不是共性的问题个别辅导解决,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要编制练习案以巩固提高。
三、实践中的收获
我校在近一年的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经历了发动、外出考察、学习研讨、确定实施方案、尝试、再研讨并修订方案、示范等几个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修订后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所遵循的准则、高校课堂的基本结构(结构、导学案的编制、合作小组的划分、课堂流程)、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形成了“四四一”课改模式。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