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人托比看美国南方的种族主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a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项目名称:英美文学教学之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课题编号:2011B181。
  摘 要: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南方依然有黑人奴隶的身影。本文试图以黑人奴隶托比为切入点,分析美国南方强烈的种族主义思想。
  关键词:托比;奴隶制;种族主义;南方
  作者简介:刘永莉,1982年出生,女,汉族,四川省邻水县人,硕士研究生,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
  威廉 · 福克纳出生在美国南方,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为数不多的以写南方题材为主的作家。他史诗般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向读者叙述了他眼中的南方。对于家乡南方,福克纳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曾经的辉煌,正如福克纳自己的家族史一样,那是荣耀的象征;恨的是时下的南方已经腐朽,需要变革。他所创作的作品都充满着这种爱恨交织的情感,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黑人奴隶的存在。作为现代主义大家,福克纳深知奴隶制的罪恶,但是黑人奴隶制是美国南方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黑人奴隶的存在彰显着旧南方辉煌的过去和贵族特权。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没落贵族艾米丽早已没有了任何贵族的资本,却一直保留着黑人托比,直至去世。黑人奴隶问题是福克纳作品中一直都无法避开的现实。从成名作《喧哗与骚动》中善良忠诚的迪尔西到短篇故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不声不响的托比,读者看到的是黑人的优秀品质和忙碌的身影,而正是他们的存在,揭示了旧南方强烈种族主义的历史。
  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自己所属的团体,例如人种,民族或国家,优越于其他的团体。种族主义的基本信仰为人类可以被分类成不同及互不附属的“人种”实体,因此主张遗传的肉体特质决定人性、智商、道德等文化及行为的特性,并主张某种族在本质上比其他种族优越。自进化论以来,白人普遍认为自己是最优越的民族,黑人是劣等人,他们不具备人的权利。(百科)20世纪的美国南方,尽管经历了种种变革,宗教思想还异常浓厚。根植其土壤的清教思想挥之不去,因为它主宰着整个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支持奴隶制和种族主义,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清教教义充满着对上帝的顶礼膜拜和对现行奴隶制的推崇:万能的上帝最为神圣, 安排了人类的境况(predestination):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地位卑微,(limited atonement)上帝是正统观念的维护者和实践者,而这为黑人奴隶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说辞。难怪在福克纳作品中,会一次次看到黑人奴隶的身影。正统宗教的宣扬,使蓄奴制合法化,并深入人心。作为白人的统治者们完全忽略了黑人作为人的思维权,话语权以及种种常人所应具有的权利。
  黑人托比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是文章开篇,说到艾米丽小姐去世了,“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福克纳,1980)在这里,福克纳告诉读者的是这位老仆人的职业:花匠兼厨师,(非常详尽的职业介绍)却没有提及他的姓名。难道镇上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吗?还是作者故意忽略?或者在镇上人们的心里,压根就没有想过他会有名字?名字的忽视让人看到了黑人奴仆的无足轻重,他是不被当做人看待的人。
  在作品中读者会发现一道可笑的命令——黑人妇女不系围裙不得上街——而这道命令的下达者就是镇长沙里多斯上校。看看对他的称呼:镇长,沙里多斯,上校。读者一看就知道此人身份非同寻常。他的官方事务是镇长,名字是沙里多斯,从上校一词来看,他曾经打过仗,且战绩显赫,位居上校。这么一长串名词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镇上人们不嫌这样的称呼麻烦吗?不,这是身份尊贵的象征。像他这样拥有显赫战功且位居要职的人就该如此称呼。但看看黑人奴仆呢,镇上居民就知道他是花匠兼厨师,别的一无所知。足见名字显示了身份的尊贵和家世的显赫。而这也是南方社会普遍的歧视现象。再看看这道命令,黑人妇女不系围裙不得上街。这哪里是命令,这明明就是对黑人女性衣着的要求。试问对于南方家族的小姐们来说, 她们会被这样要求吗?为什么要求黑人妇女系围裙上街?黑人妇女就没有自由着装的权利?既然是上街,为什么要系围裙?围裙象征着她仆人的身份,让黑人妇女时刻记住自己是仆人的身份,哪怕在街上,已经远离了主人的视线,远离了身份问题,镇长的这道命令却让黑人女性时刻记着自己仆人的身份。在南方,仆人永远只能是仆人,贵族永远是贵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黑人托比第二次出现在读者的视线是代表团的访问。代表团因纳税问题想办法无数,最终决定亲自访问艾米丽小姐。“那个上了年纪的黑人男仆把他们接待进阴暗的门厅……黑人领他们到客厅里……黑人打开了一扇百叶窗……”(福克纳,1980)代表团代表着官方,可是官方对黑人托比的存在熟视无睹:没有问候,没有称呼,他们所做的就是跟着黑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白人当局对黑人话语权的剥夺。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是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话语权是掌握在社会主导者的手里,掌握在拥有经济权的人手里。他们控制着经济实体,他们想说的,一定和自己有关。(百度)作品中也提到这大门已经有八年或者十年没人出入过。在白人官员眼中,黑人不是与他们地位相称的人,他们不和他说话。代表团访问,通篇看到的就是“黑人”,他是被剥夺了名字,被剥夺了话语权的黑人。在艾米丽小姐对这些代表下逐客令时,读者终于知道了黑人的名字:“托比!”黑人应声而来。“把这些先生们请出去。”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福克纳在写到“托比”二字时,用的是感叹号。艾米丽小姐的一声“托比!”是带着绝对命令口吻的,而托比的反应是“应声而来”。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艾米丽小姐已经失去了她作为贵族的任何资本,她已经是贫困没落的单身女子,然而在黑人面前,她依然高贵,依然有对他呼之即来的权利。托比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被驱使,才能做到“应声而来”。福克纳所深爱的南方就是这样一个讲究门第的社会,在这里,白人受到尊敬,白人贵族才是他们眼中的人,即使这些贵族已经失去了战前的荣耀和资本,即使这些贵族做着与贵族身份不相称的事情,他们依然是一路人,他们是美国南方的中坚力量,是美国南方的主人。而黑人处在社会最底层,不被当做人来看待。在失去父亲,遭恋人抛弃,家贫如洗的艾米丽小姐那里,托比依然是她可以呼唤的对象。托比作为黑人代表,完全没有话语权,完全没有自由意志的体现,他的任务就是忠心地伺候一贫如洗的艾米丽小姐,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由青年到老年,在艾米丽小姐家里伺候她那么多,读者却没有听到过托比说一句话,黑人奴隶完全沦为了会说话的哑巴。如果说镇上人们对托比的熟视无睹源于不了解,那么作为主人,艾米丽小姐的一切生计全靠这个黑人奴隶搭理,她为何没能给她话语权?原来艾米丽小姐是该镇上最后的贵族,而贵族生来高贵,不要说黑人奴隶,就连全镇的人都配不上她,都被她父亲赶走了。   文中第三次出现黑人是在气味事件的时候。“她居处周围唯一的生命迹象就是那个黑人男子拎着一个篮子出出进进,当年他还是个青年。”“好像只要是一个男子,随便什么样的男子,都可以把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似的。”妇女们都这样说。文中所指气味实则是艾米丽小姐毒死爱人荷默后死尸散发出来的味道。不知情的小镇居民却责怪黑人奴仆的不爱干净与无能。“好像只要是一个男子,随便什么样的男子”这充分反映了对黑人的歧视。“随便什么样的男子”黑人男子不被当做正常男子,因此才有“随便什么样的男子”这一说。但是他们也许忘记了,黑人男子的一生都伺候着艾米丽一家人。艾米丽小姐家族作为镇上最后的贵族, 自然不会沾惹俗世尘埃的事情,所有的家务劳作都是黑人男子。对黑人托比的歧视充分显示了镇上居民对黑人这一群体的歧视。黑人男子被归类为“随便什么样的男子”,其语气之傲慢与不屑,充分流露出来。
  第四次提到黑人时,“那黑人的头发变白了,背也驼了,还照旧提着购货篮进进出出”。已经暮年的黑人依然忙碌着照顾艾米丽小姐的生活起居,他没有白人老人休息的权利,虽然背都驼了,可还要继续劳动,这在白人社会里是看不到的。艾米丽小姐已经多年停止授课,多年不曾出大门一步,一切都是黑人托比在打理,可是读者却无从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是主仆有别,还是黑人奴仆哑巴?是贵族的高傲气息让身影孤单的艾米丽宁可与死尸长相厮守,也不愿开口和黑人有一句交流。这种旧式的贵族气息把艾米丽小姐推得更远,更加的孤僻怪异。这种白人优于黑人的思想把艾米丽小姐置于孤寂的地步,无法挽回。
  黑人最后一次华丽登场是艾米丽小姐与世长辞了。“在一栋尘埃遍地、鬼影憧憧的屋子里,伺候她的只有一个老态龙钟的黑人。我们甚至连她病了也不知道;也早已不想从黑人那里去打听什么消息。他跟谁也不说话,恐怕对她也是如此,他的嗓子似乎由于长久不用变得嘶哑了”。“黑人在门口迎接第一批妇女……黑人随即不见,他穿过屋子,走出后门,从此就不见踪影了”。(福克纳,1980)黑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尽职尽责地地将主人送走。当镇上所有人已不再关心艾米丽小姐的任何事情时,黑人托比却尽心地伺候着病床上的她。这种忠心,在白人中是很难见到的。尽管镇上有话语权的是白人,尊敬艾米丽小姐,但实际上,他们更愿意看她的笑话。只有黑人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直至艾米丽生命的最后。他按照习俗迎来了镇上的妇女,然后消失了。他的消失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自己一生作为奴隶的结束,此生再也不会伺候别人了,因为他也已经老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忠心的仆人,最后镇上的人却说:“他跟谁都不说话,恐怕对她也是如此,他的嗓子似乎由于长久不用变得嘶哑了”。是谁不愿意说话了?是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旧南方清教思想的严重,阻碍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尤其是白人与黑人之间。黑人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他的嗓子只是一种配件,没有什么用处。白人的主动隔离却演变成了黑人的不愿说话。黑人话语权再次旁落。黑人永远也没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想法。
  他就这样不见了,再也没有了踪影。没有人追问他的去处,也没有人关心他为何离开。他就这样离开了。一个时代完结了。可是强烈的种族思想没有完结。福克纳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呈现给大家无尽的思考空间。他假借镇上人们的叙事视角,呈现给读者别样的南方。这样的南方你可以爱,可以恨。爱恨之后,你依然发现一个没有改变的南方:贵族思想严重,宗教思想浓厚,种族歧视普遍。这里有太多需要变革的地方。也难怪,在福克纳笔下,南方已经是一个腐朽的,没落的地方,太多的悲剧在这里发生。强烈的种族主义是一种顽疾,在福克纳时代无法去除,直至现在,美国南方依然有浓厚的种族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卓,彭昌柳.艾米丽: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东北大学学报,2004,(3).
  [2]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M].杨瑞,何林,译.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0.
  [3]http://baike.sogou.com/v289271.htm?fromTitle=%E7%A7%8D%E6%97%8F%E4%B8%BB%E4%B9%89.
  [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0586251.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主要为古人所使用。虽然在这个阶段是通过白话文教学,文言文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使小学生进一步诠释古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中国文言文记载了大量的信息,这对现阶段的文化研究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意识有所提高,但具体方式和方法仍按传统模式进行,对学生的成长和能力进步影响很大。在教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体育是很重要的课程。在新中考背景下,体育教育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初中体育教育中,学生学习专业体育知识,锻炼身心素质,属于有着比较全面功能的教育科目,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教学期间,需要教师按照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体育教学,展现体育教学思维优势,趣味教学魅力特点,完善传统教学的漏洞与缺陷,让学生实现体力与智力的双向发展。体育教育中使用兴趣教学法需要教师先充分了解兴趣教
期刊
【摘要】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教材中格外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学生要透彻地理解三角函数知识,并能灵活对其进行运用,才有望提升学科的整体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师生表示学习三角函数有一定的难度,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学科自身难度较高的特点, 同时还存在着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树立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还要想办法提升
期刊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侧重地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1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积极意义  1.1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初中数学上课方式,从传
期刊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起到磨炼意志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足球是一项团体性的竞争运动,推广校园足球的政策在我国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针对推广校园足球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校园足球;小学体育;发展  当今世界各種工作繁杂而多样,但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需要极强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
期刊
【摘要】在当下精准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中教学的重点模式之一,精准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通过教师的精确辅导,精准定位,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再进行一些重点难点的讲解时,也能够通过精准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精准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教师应对精准式教学模式加以研究,并通过自身教学特点加以创新和完善,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
期刊
摘 要:《嘉丽妹妹》是美国现代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重要作品,和《珍妮姑娘》是姐妹篇。小说通过乡下姑娘嘉丽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变迁,反映了美国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社会现实。在工业社会,像嘉丽这样的出身贫寒的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明星;而像赫斯渥这样的成功人士也有成为乞丐的可能。  关键词:嘉丽;赫斯渥;成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期刊
摘 要:舍伍德·安德森是最早关注美国人内心世界,尤其是普通美国人的内心世界,并重视揭示美国人内心世界的美国作家。本文基于文学伦理批评的方法,分析《鸡蛋》中父亲遭遇的伦理困境,对于其在自由与家庭的焦虑困境中亲情疏离,在梦想与幻想的迷失困境中梦想破灭,在价值观与现实的冲突困境中人格分裂的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究父亲在这些伦理困境的挤压下从一个快乐的农民沦为一个畸形商人的过程。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
期刊
摘 要:约翰·巴勒斯是美国自然文学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自然是他作品创作的最重要的题材,读者从他的作品中既能窥见自然的美,还能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他的作品不仅有对自然历史事实方面的叙述,还有对自然事物与环境的深入观察与哲学思考。  关键词:约翰·巴勒斯;自然文学;自然;哲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文
期刊
摘 要:马西娅.格拉吉的小说《公主向前走》通过讲述主人公维多利亚公主在爱情婚姻中的困扰和成长经历,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胆怯、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本文拟就小说中反映的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之间应相互沟通以理解和接受真实的自我和他人作些分析,以期更全面的解读《公主向前走》这本现代女性的心灵鸡汤。  关键词:陌生人形象;沟通  作者简介:王霞(1986-),女,重庆市璧山县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讲师,硕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