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港币的足迹与收藏价值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一百多年前发行的港币壹元纸币,在前不久香港一个钱币拍卖会上以86.25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香港钱币拍卖的最高纪录。有关资料显示,这也许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张纸币。这张纸币是由汇丰银行的前身“香港上海汇理银行”于1872年10月发行的,纸币边已经发毛,呈灰黄色。编号为“0001”,相信是汇丰银行发行的第一张壹元纸币。
  中国香港的货币在短短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历经沧桑,在世界各国货币史上极为罕见。
  
  纸币:从“皇宜徽号”到“欣欣向荣”
  
  有人说,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后,就开始发行了港币,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的货币,主要是我国清朝的铜钱、银锭、碎银,以及西班牙银元(即“本洋”)与墨西哥元(即“鹰洋”,因铸有鹰的图案而得名)等;唯一称得上与英国有点关系的货币,只是卢比银洋。当时这些不同的货币都在香港市面上流通,互相换算十分复杂,给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
  1845年4月香港开始有银行。当时法国东藩汇理银行香港分行正式开业,并发行了面额共5.6万元的钞票,这是香港纸币发行之始。这些纸币五花八门,均印有英国皇室徽号,带有浓郁的殖民地色彩。
  到1865年,香港已有5家银行的钞票得到政府认可:东藩汇理银行香港分行,1857年得到政府承认,发行钞票至1884年倒闭为止;印度伦顿中国三处汇理银行于1853年成立,1857年得英女皇特许状,成为发钞银行之一,1892年该行放弃特许权,1912年恢复发钞。1958年将中文名称简化为“有利银行”。1959年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收购,其发行法定货币的权力亦逐步为香港上海汇丰所接收;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于1853年在香港成立,是伦敦总行的分行。1862年在香港发行钞票,1911年中文名改为“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1985年1月1日在港的渣打银行正式易名为“香港渣打银行”,至今仍是香港的发钞银行;香港上海汇理银行由一群代表香港外商的商人创办,于1865年3月开始以“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4月开始发钞,8月获得政府承认。1872年得港督特许发行壹元面额的钞票,至1935年;呵加刺马士打文银行于1862年始创,初名为“呵加刺汇理银行”。1865年改名并获得政府认可,1866年倒闭。
  另外还有两家值得介绍的银行。一家是于1891年开始营业的香港中华汇理银行,这是香港第一家华资银行。1891年发行5元及10元面额的钞票,后因政府于1895年3月通过“银行纸币发行法案”而停止发钞;再有一家就是众所周知的香港汇丰银行,这间银行于1865年成立,原是一家小型银行,后不断发展为香港最具实力的银行,相当一段时间起着“中央银行”的作用,曾于1872~1935年发行壹元钞票。1977年,首次发行而额1000元的钞票,并于1985年1月1日发行一整套香港法定钞票(面值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
  1935年,香港地区政府下令取消外币在香港的合法地位,宣布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有利银行、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发行的钞票为唯一流通的纸币,香港的货币制度进入健全的阶段。
  1941年12月,日本占据香港,强迫港人用金银珠宝及港币兑换毫无本金的“大日本军票”,套取港民的财产及物资,使众多的商店、工厂倒闭,居民倾家荡产。直到今日尚有超过5亿元的军票在港民手中。1945年8月,光复后的香港才得以继续使用港币。
  早期在香港发行的钞票,设计简单,大都采用期票的格式,银行的徽号或纹章没有防假冒的措施,很容易被伪造。到了20世纪,钞票的设计已较为复杂,图案多系反映香港的生活及西方传奇神话人物,钞票的设计有防伪水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纸币中夹上金属线,并采用电脑分色等现代化技术,使港币难以伪造。虽然如此,伪造港币至今仍未能杜绝。最近20年,香港钞票运用世界最先进的防伪方法设计、印刷,若想假冒已相当困难。
  随着1997年的临近,香港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于1993年1月1日起发行新的货币,就此取消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地标志。中国政府为稳定香港地区经济,促进香港主权的平稳过渡,决定由中国银行于1994年5月1日发行港币,其面值为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5种。
  钞票图案的正面以中银大厦、中国银行行标及花卉为主题;背面是香港风貌的大幅图画。正、背面均可透视石狮子水印图影。钞票构图的中心意念是“欣欣向荣”,而各种面额钞票的颜色,与香港汇丰银行、香港渣打银行的基本相似,以方便流通。
  
  硬币:
  从“女王肖像”到“紫荆花”
  
  香港的硬币,到1863年9月16日才铸造面世。当时由英国伦敦皇家造币厂铸造了一批刻有“香港”字样的硬币,币面上铸有一只双手捧地球的雄狮,象征“大英帝国称霸全球”,币值有1毫银币和1仙及1文的青铜币。币值计算为1毫等于10仙,1仙等于10文。1文是香港货币史上最小的货币计算单位。但真正由香港自己铸造的硬币,则是在此3年后的1866年5月7日,耗资约40万银元的香港造币厂开张营业,开始铸造面额1元、半元、2毫、1毫及5仙的银币。
  在此后的百余年中,香港铸造了种类繁多的硬币。这些香港硬币大都铸有当时英国君主肖像,其中以维多利亚女王及伊利莎白二世头像最为常见。从1994年起,香港地区政府在铸造硬币时已不再使用“女王肖像”、“称霸全球雄狮”这种带殖民统治者色彩的图案了,而是以“紫荆花”图案取代之,目前,“紫荆花”图案的香港硬币有壹毫、贰毫、伍毫、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共7种面额。
  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对于钱币界来说,在“女王肖像”硬币尚未真正绝迹之前,抓紧机会收藏几套以作为历史见证物,无不具有深远之历史意义。
  香港的硬币种类繁多,不下数百款。某些品种因发行量少或战乱、回收、损毁等原因,存世量甚少,现已成为珍品,比如1905年的1毫银币、1941年的1仙铜币、1964年的5仙铜币以及1980年的1毫铜币等。这些稀有品种在海外市场的价格高达数百元、数千元乃至数万元,加上搜觅殊不容易,一般人是较难沾上边的。
  对香港硬币感兴趣的收藏者,不妨转向那些大众化的品种,作中长线投资,说不定将来能获得高回报。有两类币种是值得留意的。
  一类是1981~1993年发行的金属辅币(1毫币为主)。1990年起,香港地区政府就有意减少“女王肖像”硬币的发行量,并从1993年起,港英地区政府对有英女王头像的流通硬币进行回收,现已收回数亿枚。可以预言,今后的回收量将不断加大,某些品种的存世量可能变得稀少,因而有
  收藏价值。此类硬币中,以1984年的1毫币流通量最小,其铸造量只有3001.6万枚,而1980年1毫币的铸造量也只有2400万枚。
  另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密尔(MIL)币,这是香港地区最早的钱币之也是面值最小的币种(10密尔=1仙),于1883~1886年发行流通。该币材质好,既有中国古钱币的结构特点,又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因而深受欧美集币者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这种品相好的硬币价格常超过10美元,但在粤港市场上,价格却偏低。港币过去在广东沿海城镇较常见,近年因不断流向海外,已日渐稀少。
其他文献
本文对DMF回收装置的节能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国内传统使用的双塔DMF回收置与节能型的双塔DMF回收装置进行比较,在同样的外理量时,后者比前者可节省热能30%,并可以继续扩塔,热
针对精铸球铁件浇冒口等回炉料大量剩余的状况,应用无硅球化剂增大熔炼时回炉料的配比,达到炉料平衡.研究了无硅球化剂的特性,试验、确定了稳定的球化处理工艺.
本文根据平衡轴零件特点,对其精铸工艺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时主要从顶注、侧注进行了分析,制订了可行的方案。
在生产实践中,以不同的铸造工艺对"Y"形铸件的晶粒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不同的晶粒组织,对其生长机制和适应乙烯裂解炉的使用条件进行了阐述.
高导电铜精铸件生产的关键在于消除氢气孔和保证铜的高纯度.采用氧化法除氢,铺以压锌沸腾,排除铸件中的氢气孔,采用锌加磷联合脱氧工艺减少磷在铜中残留量,确保了产品的电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对不锈钢(含耐热钢)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于是除了原有十几家大型的特殊钢厂外,生产不锈钢的乡镇企
会议
基于Wyner蜂窝系统模型,研究了多天线蜂窝系统中机会调度的性能。利用极值理论框架,分析了存在邻小区干扰的情况下,各个小区独立使用机会调度所得到的信干噪比分布,推导出了
金义丰公司从建厂伊始,就将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作为企业的一个奋斗目标,作为一种软件投资,在公司董事长的大力支持和亲自督促下,从98年上半年开始,聘请国内质量体系认证
会议
本文详细分析了不锈钢熔模铸件表面流纹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不锈钢铸件表面流纹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阐述了重熔用铝锭等级边缘管理样的制取方法,介绍了自制管理样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自制管理样的使用,使重熔用铝锭的成分分析更加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