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耐心等待孩子长大吗?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贝,我愿意再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光阴,等待你慢慢长大。我会努力放下我的恐惧心和掌控欲,让你按照自己的样子去成长。
  急于求成的妈妈,足以扼杀孩子的灵性
  在幼儿园的钢琴教室里,五岁的小女孩扎着小辫子,穿着花裙子端坐在座位上。那天是第一节钢琴课,小女孩很期待,女钢琴教师是不是很漂亮呢,脾气好不好呢?她抬头看了看妈妈,妈妈并没有看她,只是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嘟囔了一句:“老师可能要迟到了。”
  教师果然迟到了,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十多分钟。年轻的钢琴教师一边喘着气,一边不停地道歉。为了省课时费,妈妈没有去琴行给女儿报名学琴,而是选择了幼儿园教师推荐的在读硕士生,一次课时60元,比琴行便宜40元。妈妈牵强地笑笑,对女教师说:“没关系,开始吧。”几乎没有寒暄和情感的交流,小女孩的学琴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每次上课,妈妈都认真陪伴着女儿,她觉得女教师教得有点慢。妈妈自认为粗通乐理,不需要用太多时间识记那些音名唱名,应该直接到键盘上去找美妙的节奏和音符。小女孩开始还有新奇感,渐渐地就不愿意上课了。第六节课,她坐上琴凳就打哈哈。第七节课,妈妈对女教师说:“这家伙可能不是学琴的料,她的姐姐学钢琴悟性更高,可不可以把剩下的课时转让给姐姐?”女教师尴尬地笑笑,算是同意了。后来,小女孩姐姐的琴技日渐精进,已经会弹很多首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名曲。每当琴声响起,就像一条小河在妈妈的心里流淌。妈妈满意极了,而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结束了和钢琴的缘分。
  这个妈妈,就是六七年前的我;那个小女孩,就是我的女儿晴晴。我急功近利,粗暴地干扰了她学琴的过程,并且“包办”了她的思想。当她在琴行里说想学习打架子鼓时,我说:“宝贝,你真的喜欢打架子鼓吗?还只是三分钟热情呢?这通常是男孩玩的,我们还是玩点别的乐器吧!”后来,晴晴学过琵琶、二胡、尤克里里,都没有坚持下来。一个惯于代替孩子做主而急于求成的妈妈,足以扼杀孩子的一切灵性和兴趣。在我将时间和精力从工作往家庭转移的五六年中,晴晴被我全方位地管控,从自信开朗能歌善舞的宝宝变成了喜欢顶嘴,不再参加任何兴趣班的六年级小学生。
  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一度很沮丧,天天被人叫“黄老师”,却不知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甚至连亲子关系都处理不好。孩子不爱写作业,和父母顶嘴,喜欢上网玩游戏……所有让父母焦虑的都是果实的问题。殊不知,病在树不在果。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决定先改变自己。十一岁的晴晴,已处在青春前期,想得到大人们的尊重,而不是事事替她安排。我决定从扮演悦纳女儿的妈妈开始。晴晴每天放学回家,我给她开门,送上一个温和的笑脸,然后张开双臂作出拥抱状。第一次,晴晴很敷衍地回应了我的拥抱,然后一脸狐疑地说:“妈妈,你没事吧!”我说:“妈妈没事,我女儿大清早去上学,辛苦了。”
  晴晴拎着沉甸甸的书包回她房间写作业去了。看得出,因为我的拥抱,她很开心。这样的拥抱方式,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发现亲子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晴晴每天一到家,会先扑上来搂住我的脖子,然后说“本宝宝今天累死了”“本宝宝今天很开心”等话语。妈妈,终于又成了她的朋友。
  虽然我努力地调心调频率,但考验仍无处不在。一天,吃过晚饭,我喊在房间里玩耍的晴晴洗碗。可我连喊了三遍都没有听到女儿的回应。我心里的火苗突突就往上冒。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女儿房间门口,但在推开房门的一刹那,我停下脚步,深呼吸,把开始的怒颜换成了笑脸。
  我走到晴晴的面前,轻轻摘下她的耳机,柔声说:“晴晴,知道我在叫你吗?”她看了我一眼,不好意思地“哦”了一声。我接着说:“妈妈忙了一整天,你去帮我把碗筷洗掉好吗?”晴晴说:“好。”我说:“能现在就去洗吗?”晴晴不情愿地关上电脑,起身。我牵着她的手,一直把她领到厨房里,然后说:“宝贝,辛苦你了,相信你会做得很好。”晴晴看看我,笑了,我看得出她是很乐意洗碗的。不出所料,她把碗筷洗得又快又好,而且把餐桌和厨房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我在称赞她的同时心里给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
  妈妈曾经错得一塌糊涂,好在知错能改
  想起过去的大半年里,因为洗碗的事情,我跟晴晴的关系一度很紧张,每次喊她她都缩在房间里迟迟不出来。我怒气冲冲走过去质问,她不是说没听见就是说回应了我。我言语激烈说:“你是聋子吗”“你这么大了洗碗都不愿意。”“你惹妈妈生气等于不孝,知道吗?”……一连串的标签被贴在她的身上。每次较量的结果,是我们两个人都气得流眼泪。现在,一点小小的改变,让我收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原来,不是孩子变了,而是那个曾经温柔有耐心的妈妈变了。晴晴七岁时就开始洗碗,读三年级以前,她一直洗得很认真,洗碗得分在家里稳居第二,有时还超过我。她每次都会用干洗碗巾抹干锅底,把锅铲洗得光亮如新。我无比自豪,那时逢人就夸女儿是理家能手。
  那么,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是当我更加忙碌对她的关心渐少,对她的要求不够重视时,还是潜意识里认为她长大了,做点家务理所当然时?晴晴慢慢放弃了被我高度认可的洗碗任务,经常敷衍了事,最后沦为要我催逼。我的脾气等级直线上升,焦虑的中年妈妈遇到青春前期的女儿,三天两头口水激战。如今,当我把心里那只伸出去的拳头收回来,当我言语慢下来身段低下来时,我发现,晴晴还是那个听话懂事的女儿,而是浮躁的我犯了很多无知的错。
  我渐渐地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高要求和高期待的父母,眼里全是孩子的不足,心里全是比较,言语行动上都是不满。
  因此,我想说:孩子,你慢慢来。妈妈曾经错得一塌糊涂,妈妈太心急,要求太高,一棵树要长大,得耐心等十年。孩子要成才,父母得有陪蜗牛散步的耐心。我会努力放下我的掌控欲,让你按照自己的样子成长。你是独一无二的,而每一天,于你和我都是今生最美好的陪伴。
  编辑/木非木
其他文献
那年九月,我终于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入学没多久的一天中午,我看到宿舍楼前一堆同学在围着一个摊点,认真地听一名女职员讲解着什么。我好奇地凑了上去,她说:“同学们,我们是一家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只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手机号码等基本信息,就能快速申请贷款。”  对于这些,我并未放在心上,因为我正沉浸在初入大学的喜悦之中。但是,和同学相处久了,我才知道我和她们的差距有多大。看着宿舍里的小伙伴清一色的新
提到求婚,人们总是会想要制造浪漫,给人惊喜。在美国,一个小伙子的求婚與众不同,他把“will you marry me?(你愿意嫁给我吗?)”这句话文在腿上。下方还有两个选项——“Yes”和“No”。看到这永不褪色的表白刺青,你会拒绝吗?
那一年临近端午节,母亲忽来兴致,说要自己包粽子。父亲坐在一边笑眯眯地不言语,我和姐姐狐疑地对视几秒,同时将视线落在母亲身上:“妈,你会包么?”母亲一笑:“有啥不会的?简单得很,等着瞧吧!”  那时,在父亲的宠爱下,母亲十指不沾阳春水,洗衣洗菜都由父亲一人包揽。她那双纤纤玉手几乎未经历过岁月浸染,我们真不相信她会包粽子。  可那天下班,母親就买回来一捆干粽叶。她将粽叶洗干净后放进锅里煮,又将糯米泡在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十分相爱,夫妻生活自然和谐。为了尽情享受二人世界,我们决定推迟几年要孩子。  可是,从今年开始,老公不知为什么忽然迷恋上了“技巧”。每次过夫妻生活时,他总是纠结于体位、声音、表情等因素,数次还试图借助别的道具。也许是工作太累,也许是反感这样的形式,我再也没有以前的激情。当老公让我尝试他的“技巧”时,我不仅反感,还有一种受辱的感觉,以至于多次都敷衍了事。  有一次,我出差半个月,
我一向视零食如洪水猛兽,更明令禁止儿子涛涛吃各种零食,尤其是糖果、甜食等垃圾食品。在我的严格把关下,涛涛没有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吃饭一直很香,身体也特别健康,我一度引以为豪。  我一向视零食如洪水猛獸,更明令禁止儿子涛涛吃各种零食,尤其是糖果、甜食等垃圾食品。在我的严格把关下,涛涛没有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吃饭一直很香,身体也特别健康,我一度引以为豪。但随着年龄渐长,涛涛对零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我给他讲
爷爷把孙子送到学校门口,孙子有礼貌地谢谢爷爷,让爷爷回家。可等爷爷走远了,孙子从学校大门钻出来,溜之大吉。放学之前5分钟,孙子背着书包,悄悄钻进学校大门,待铃声一响,第一个跑出来奔向爷爷……电影里的戏剧性镜头,竟然与家住辽宁省大连市的刘旗和韩翠平夫妇撞个满怀。刚上小学的儿子刘丰宁不服管教,常常与他们对着干,这可让同为企业高管的刘旗夫妇伤透了脑筋。管教儿子让他伤透脑筋  18岁那年,刘旗的母亲遭遇车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女嘉宾马诺的言辞“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一经说出,便引起了不少热议。外界对此言论褒贬不一,有人说女孩要对自己好一点,有人则说要有正确的恋爱观……  对于这种现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组请来了董明珠和5名女员工、5名女大学生一起讨论,开了一场“独立女性主题座谈会”。  像这样的新闻热点,董明珠自然早有耳闻,她不赞同这样的恋爱观。她认为,女性在恋爱过程
早就听说过,在日本东京,除了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外,至今仍然保留着像我国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成都的小街之类的民巷。今年5月,我受好友之邀,到东京做客。恰好,我们下榻的酒店周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民巷。  清晨,我们没有使用交通工具,只是溜溜达达地步行了约30分钟,便走进了一条民巷。一家一户的小楼紧挨着,几乎是清一色用铸铁栅栏围起的两层小院里,清幽洁净,满是花草。不少人家小院里的樱花开满枝头,或白或
策划缘起  2017年新春,东方卫视《中国式相亲》节目开播,其中一名男嘉宾的父母对于儿媳的要求是“必须会干活”“会照顾丈夫”。在这些父母的眼里,他们的孩子如同一个婴儿,需要配偶无微不至的照料。一时间,“巨婴”问题引起热议。  所谓“巨婴”,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心理年龄始终处于婴儿状态的成年人。在“巨婴”的世界里,只有他是世界的绝对中心。“巨婴”们只关注自己,完全忽略对方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妻子或丈夫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小区外面的马路上遇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伯。他身背登山包,两手推着坐轮椅的老伴,奋力地往前走,想来是对鹣鲽情深的老夫妇。  看着老伯吃力的挥手,我问:“阿伯,您要去哪里,我帮您推一程好吗?”他边走边回答:“不用啦!”我又称赞说:“阿伯,您这把年纪还能推伯母出來走走,实在不简单。”老伯消瘦的脸庞露出浅浅的微笑:“哪里!她一辈子无怨无悔地付出,现在走不动了,我推她天经地义。”  老伯温柔